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法律知识 > 专利侵权诉讼前的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

专利侵权诉讼前的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

时间: 炜杭741 分享

专利侵权诉讼前的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专利侵权诉讼的一些知识。

  专利侵权诉讼前的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

  对于专利侵权诉讼前的保全措施,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诉前财产保全的一般规定:

  一、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二、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三、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四、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对已被查封、冻结的财产,不得重复查封、冻结;人民法院冻结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冻结财产的人。

  五、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六、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七、当事人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对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应当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载明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以及对专利权保全的期限,并附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书。

  对专利权保全的期限一次不得超过六个月,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仍然需要对该专利权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另行送达继续保全的协助执行通知书。保全期限届满前未送达的,视为自动解除对该专利权的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对出质的专利权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不受保全措施的影响;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已经签订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不影响人民法院对该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

  对已经进行保全的专利权,人民法院不得重复进行保全。

  相关阅读:

  专利侵权的相关知识:

  侵权类型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7、冒充专利的行为。

  侵权要件

  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两个方面: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

  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

  1)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

  2)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

  3)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轻重的依据。

  构成专利侵权的实质要件,也就是技术条件,实质实施行为是否属于专利的保护范围。如果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那么该行为人就构成了专利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2)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3)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有相异的,但是,相异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是等效的,仍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这里技术特征等效,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你那能够推断出某两种技术特征彼此替换后,所产生的效果相同。[1]

  侵权分类

  专利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类。

  直接侵权行为。这是指直接由行为人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包括: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间接侵权行为。这是指行为人本身的行为并不直接构成对专利权的侵害,但实施了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间接侵权行为通常是为直接侵权行为制造条件,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行为人销售专利产品的零部件、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者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械设备;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者委托,擅自转让其专利技术的行为等。

  特征

  专利侵权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专利权人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并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3.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

56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