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法律知识>

劳动教养制度有什么弊端

时间: 炜杭741 分享

  劳动教养指的是一种所谓“劳动、教育和培养”的制度,简称劳教。你对劳动教养制度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劳动教养制度的相关法律知识

  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

  1、劳动教养缺乏法律依据

  现行劳教依据的是《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57年发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1979年发布)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发布),仅此一个决定,一个补充规定,一个试行办法而已。

  其中决定和补充规定虽经全国人大会批准,但其发布主体是国务院,其法律地位仅处于行政法规之档次。而试行办法则是国务院转发公安部的文件。被转发的试行办法在内容上较为完备,对决定和规定作了补充,成为了劳教的主要依据。

  (1)劳动教养制度明显违反了《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

  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立法法》第8条第五款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而劳动教养不经正当的司法程序,不需审判,甚至被劳教人员没有上诉的权利,仅由劳动教养委员会审查决定,事实上是由公安机关或党政领导决定,就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还可延长为4年。

  (2)劳动教养制度与现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也不符。《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第10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第64条第二款规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

  由此可见,作为行政法规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劳动教养"这样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不但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与规定矛盾和冲突,而且已经在事实上处于缺乏法律依据的状态。

  (3)劳动教养制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上违背。1998年,中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第9条规定: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此处的法律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会制定的法律。

  2、劳动教养成滥用权力的“温室”

  依据1982年《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对劳动教养的决定只需经过公安局有关科室的批准,不需经过任何形式的取证、控辩、一审、二审等程序。

  这样,司法机关就无权对决定劳动教养对象的决定过程进行合法的控制和监督,而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甚至连申辩的渠道都没有。这就必然会导致公安机关滥用这一权力的现象发生,成为公安等机关滥用劳教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打开了方面之门。

  (1)将刑事诉讼案件作劳教处理。有的公安机关对一些在法定羁押期限内无法侦查结案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取证困难、证据不足、怕移送起诉后被退查的案件,办案经费紧张、办案人手有限畏于追查的案件,或案情复杂根本无法查清的案件,都处以劳教了事。前两年中央对超期羁押进行清查,许多地方就将证据缺乏和证据不足的案件以劳教处理,而且一律三年。

  (2)利用劳教进行创收。有的办案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创收指标,或者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以劳教相威胁,对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处以高额罚款。而被罚者往往因为畏于劳教的严厉,只能忍气吞声。

  (3)利用"劳教"打击报复上访和维权人员。劳动教养无需经过法律程序,就可剥夺一个公民的自由,有的"刑期"甚至比正式有罪的人还长。在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未根本好转、法制和监督环境还未完全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这个制度确实有可能成为某些腐败分子、贪赃枉法者打击和迫害群众的工具。

  3、劳动教养的性质被扭曲

  劳动教养作为一种治安行政处罚,其适用对象主要是有轻微违法行为,不够刑事处分的人。然而,劳动教养的期限和对被劳教人员人身自由的剥夺程度却相当于犯有严重罪行的人。

  犯罪的人最低一档处罚是管制,是部分限制自由的开放性刑罚,在居住地执行,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2年;

  第二档刑事处罚是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就近执行,每月可回家1-2天,期限最低1个月,最长6个月;

  第三档刑事处罚是有期徒刑,最低6个月,最长15年,但可以处3年以下的罪名占刑法总罪名的 90%以上,而3年以下,还有缓刑的机会,被劳动教养的期限起点1年,高可达4年,被劳教者一般在戒备森严的劳教所执行,节假日照常进行。

  于是人们都把劳教和劳改混为一谈,都称之为坐牢。久而久之,国家机关也将劳教与劳改一视同仁了。

  例如:在1981年全国人大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第1条规定:劳动教养人员逃跑的,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劳教人员解除劳教后三年内犯罪,逃跑后五年内犯罪的,从重处罚,并且注销本人城市户口,期满后除确实改造好的以外,一律留场就业,不得回原大中城市。其中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重新劳动教养或者延长劳动教养期限。

  第三条规定:劳教人员、劳改罪犯对检举人、被害人和有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干部、群众行凶报复的,按照其所犯罪行的法律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罚。显然,劳教人员与劳改犯是等同的。

  更为混乱的现象是:在一个共同犯罪中,主犯被起诉,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从犯被处劳动教养三年,主犯在外面,从犯在里面。难怪有的劳教人员刚进所后立即挖空心思交待多年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捏造犯罪行为。

  因为他多年前的犯罪行为至多被判有期徒刑一、二年,而且极有可能缓刑。这使劳教与劳改颠倒了。

  4、劳动教养程序缺乏监督

  按照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设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民政、公安、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兼职组成,负责劳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主要负责审查批准劳教,提前解除劳教和延长劳教期限。

  但实践中,这个管委会形同虚设,劳教的审批机关是公安机关,不服劳教决定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是上级公安机关。不仅大中城市的公安可以决定劳教,县公安局也可以决定劳教,派出所也可以决定劳教,连派出所所长也可以决定劳教。

  一个人有轻微违法,要劳教三年可以基本上无程序可言。但一个人如果犯了罪,要判三年徒刑则难上加难,公安机关要立案、侦查、报捕、移送起诉,已经很繁琐了,检察机关还要批捕、起诉,法院还要开庭审判,审判时,还有精通法律而又精于讼技的律师横挑鼻子,竖挑眼,稍有某一份或几份主要证据不能采信,则此人会无罪释放。

  在此,从犯罪嫌疑人到被告人再到罪犯,要经过三堂会审,加律师辩护,还极有可能成漏网之鱼,检察院可以不批捕,不起诉。法院可以判无罪,可以定罪免处,还可判缓刑。相比之下,为什么公安一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一个人定劳教三年。

  相关阅读:

  劳教制度的不宜人群

  不宜人群

  (1)不满16周岁的少年;

  (2)精神病人、呆傻人、盲人、聋人、哑人、严重病患者(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3)怀孕或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4)丧失劳动能力者。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违法犯罪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华侨,在内地违法犯罪的台湾居民和在内地违法犯罪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不得决定劳动教养。

  看过“劳动教养制度有什么弊端”的人还看了:

1.构建我国立体刑法学的思考

2.爱我中华倡议书3篇

3.浅析执行通知书制度

4.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理性思考论文

5.十八党课学习思想汇报2000字3篇

劳动教养制度有什么弊端

劳动教养指的是一种所谓劳动、教育和培养的制度,简称劳教。你对劳动教养制度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劳动教养制度的相关法律知识。 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 1、劳动教养缺乏法律依据 现行劳教依据的是《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社区矫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区矫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对于社区矫正中包括的主要内容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

  • 劳教与劳改的区别是什么
    劳教与劳改的区别是什么

    你对劳教与劳改有多少了解?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改造简称劳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罪犯管理的手段,对判处徒刑的罪犯,凡有

  • 面对办公室性骚扰有什么应对办法
    面对办公室性骚扰有什么应对办法

    你听说过性骚扰吗?性骚扰指以性欲为出发点的骚扰,以带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针对被骚扰对象,引起对方的不悦感,只要言语或行为令他人感到不悦或有被

  • 儿童隐私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儿童隐私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儿童一样具有隐私权。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儿童隐私权的相关法律知识,一

86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