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管理知识 > 农村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农村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农村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以改革为动力,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群众的民主管理,不断强化职能部门的经济监督。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农村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一、财务预决算管理

  (一)财务预决算的概念。村集体经济财务预决算包括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算两个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初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合同和协议等有关经济资料编制的,并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规模、工作任务和方向,是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财务决算是指村级组织预算年度终了后,根据村级实际收支情况,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它反映了村级组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最终的经营成果,是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体现。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村级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应当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各项财务制度的依据,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要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优先保证重点开支,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和安排好其他开支。二是可靠性原则。预算一经通过,便要严格执行。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入平衡,略有节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三是完整性原则。编制预算方案时,必须将取得的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其它各项收入以及各项支出,完整、全面地反映出来,不得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为编制预算作好准备。在编制财务收支预算前,首先要分析整理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这是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可以找出其内在规律性,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可以分析各项资金来源及变化情况;可以分析资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改进的意见。其次:要分析研究影响预算期收支的有关因素。测算预算期内新出台的政策对收支的影响程度。同时还要搜集有关统计资料与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参考价值的生产经营、技术经济资料,全面正确地掌握情况,为编制预算作好准备。第二步,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第三步,编制预算表(草案)。要按照村级组织当年的生产经营收计划和承包经营项目的承包上交的金额,分别计算出当年的收入数;按照生产费用支出计划和公共管理事业计划,计算出应支出额。预算表编制完毕后,在村“两委”审议修订的基础上,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财经所备案。

  (四)财务预算的执行。预算编制仅仅是预算工作的开始,而预算的执行则贯穿于整个预算的始终。为保证财务预算的实现,村级组织必须做到:①合理分解预算指标,落实管理责任。②积极实现各项收入,严格控制各项支出。③加强检查,定期掌握预算执行情况。④不断完善,及时修订追补预算。

  (五)认真做好财务决算。年度终了,村级组织必须对全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收支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格式,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组织财务决算。

  二、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的概念

  现金是村合作经济组织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既可以随时支取,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现金管理是指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银行、信用社的有关规定,在允许使用现金的范围内做好现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好库存,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开户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对有关现金活动的检查监督。现金管理是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库存现金的管理和现金收付结算的管理。

  (二)现金使用的范围

  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财务及经济往来活动,一般应采取非现金结算即转账结算的方式。但是,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些财务及经济活动需要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制度规定。

  1、对个人现金的支付包括:(1)干部和村民参加统一经营劳动的报酬、资金支出。(2)支付村民的各种福利费、年终收益分配;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支出,如抚恤金、助学金、退休金、丧葬补助费等。(3)因公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4)村合作经济组织受有关单位委托或本单位需要,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5)村民零星小额借支款。

  2、银行、信用社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3、银行、信用社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三)库存现金的管理

  1、库存现金限额的概念。库存现金限额是指银行或信用社为保证村合作经济组织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给各村合作经济组织核定一个保留现金的最高额度。

  银行或信用社给各村合作经济组织核定一个现金限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压缩各单位保存的现金量,促进货币回笼,防止由于保存大量现金而带来的弊病,保证款项的安全。

  2、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办法包括:

  (1)库存现金限额的申请程序。由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经营业务的多少,距离银行、信用社路途的远近及交通条件等,向开户银行或信用社提出申请,填制“单位现金库存限额申请书”,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开户银行或信用社审查、核定。

  (2)库存现金限额的计算标准。库存现金限额一般按照本村合作经济组织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为标准。所谓日常零星开支,是指除去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如发放工资、资金)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如差旅费等)以外的零星费用开支。边远及交通不便的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适当放宽,但最高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额。

  (3)库存现金限额的变化调整。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当核定的库存现金金额用完或留存的库存现金额小于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时,要及时补充库存现金数。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及时向开户银行或信用社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或信用社重新核定。

  (4)现金库存管理的基本规定。单位收入的现金不准以个人储蓄存款方式存储;不能以“白条”抵库;不准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严格控制库存现金现额。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为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可以多于5天的零星开支,但最多不超过15天的零星开支。

  三、收入和支出管理

  (一)收入管理:

  1、收入管理的概念:

  村级组织收是指村级组织在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可以用来补偿当年费用支出并进行收益分配的各种收入款项。收入管理是指对收入进行计划、组织、核实、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2、收入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村级组织的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其他收入和投资收益。收入管理的要求是:①实行收入的预算管理。②划清收入的性质与界限。首先,要划清收入与村组织积累性资金和资本增加的性质与界限。村级组织收入是指可以用来补偿当年费用支出并参加收益分配的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性收入,对于村级组织的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国家和上级无偿拨入,外单位、个人捐赠等属于村公共积累的增加,不能列为当年收入参加分配。其次要划清收入与结算往来款项、专项资金的性质与界限。对村组织的各种借入款项、预收款项及收回的欠款,属于村里的经济结算资金,不能列入收入。对于村筹集的应付福利费,“一事一议”以及上级部门拨付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款项,不能作为收入参加分配。③要正确计价和确认收入。村必须按财务制度的规定,正确核算、核实各项收入。④认真组织各项收入的实现。只有及时组织各项收入的实现,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按照各项收入计划,认真组织兑现。按照市农村财务管理规定,收入票据必须使用湖北省减负办统一印制的收款凭证。同时要加强现金和存款的管理,非出纳人员不得管理现金,不得公款私存,不得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

  (二)支出管理

  1、支出管理的意义。村级组织支出是指村级组织进行各业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及日常管理协调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加强支出管理是村级组织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是贯彻经济责任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环节,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2、支出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村级组织支出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三个方面。加强支出管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要制订各项开支的预算。要量入为出,对生产经营性支出,要兼顾需要与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发展生产经营经营投入的需要;对于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应本着“必需、从简、合理、节约”的原则,严格制订开支标准,实行总量控制,不得超支。②要明确费用支出的范围和界限。不得将非生产性支出单据列入生产性支出核算。要严格执行开支审批制度。村级组织必须建立开支审批制度。支出单据要经过五环连审:即预算审批、原始凭证审验、民主理财小组审理,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记账会计账前审核(审计)。数额较大的开支,应由村委会集体讨论批准;对预算外的开支,或重大财务事项,需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对于按规定应报乡镇农经主管部门审核的开支,还要按规定报乡镇财经所审核。

94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