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健康养生知识 > 中医饮食养生常识

中医饮食养生常识

时间: 思晴925 分享

中医饮食养生常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开拓了我国远古人找寻和认识药物与食物长期实践光辉的食养一页。那么,你知道中医饮食养生方法有哪些吗?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中医饮食养生常识吧。

  中医饮食养生方法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中的不同体质养生方法

  平和质

  该体质人群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平时患病少。

  养生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气虚质

  该体质人群声音低弱,易感气不够用,易累,容易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

  养生法:宜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平时注意保暖。可做一些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适宜药膳:黄芪童子鸡和山药粥。

  阳虚质

  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喜静,易大便稀溏。

  养生法: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出汗过多,运动时要避风寒。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适宜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阴虚质

  体形多瘦长,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易失眠,性情急躁,舌质偏红,苔少。

  养生法: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健身项目。

  适宜药膳:莲子百合煲瘦肉。

  血瘀质

  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淤紫,牙龈易出血。易烦躁、健忘。

  养生法:多食山楂、醋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宜早睡早起多锻炼,可进行舞蹈、步行等。

  适宜药膳:山楂红糖汤。

  痰湿质

  体形肥胖,易出汗,且多黏腻。常感肢体酸困沉重。面常出油,嘴里常有黏或甜腻的感觉,嗓子老有痰,舌苔较厚。

  养生法: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可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适宜药膳:山药冬瓜汤。

  湿热质

  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脾气较急躁。

  养生方法:可多食赤小豆、芹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适合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武术等。

  适宜药膳:泥鳅炖豆腐。

  气郁质

  体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容易失眠。

  养生法:多食黄花菜、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作用的食物。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等。

  适宜药膳:菊花鸡肝汤。

  特禀质

  体质特殊的人群。过敏体质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常鼻塞、打喷嚏易患哮喘,易对药物、食物、花粉、季节过敏。

  养生法: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起居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

  适宜药膳:固表粥。


中医饮食养生常识相关文章:

1.浅谈中医膳食养生知识

2.中医饮食养生护理方法

3.中医养生的小常识

4.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

5.中医养生秋季

6.中医食疗的三个原则

238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