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红军长征的详细资料

时间: 炳剑632 分享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14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

  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背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苏区。

  过程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重大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当前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参与人员

  部分红军将领长征时的职位及年龄

  一、中央红军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27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41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朱德48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周恩来36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36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凯丰 28岁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42岁

  1、军委纵队

  司令员叶剑英37岁

  政委陈云29岁

  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27岁

  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34岁

  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29岁(后为李维汉38岁)

  第四梯队司令员陈赓31岁

  政委宋任穷25岁

  2、红一军团

  军团长林彪28岁

  政委聂荣臻35岁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

  参谋长左权29岁

  保卫局局长罗瑞卿28岁

  第1师师长李聚奎30岁

  政治部主任谭政27岁

  第2团政委邓发24岁

  第2师政委刘亚楼23岁

  第4团团长耿飙24岁

  政委杨成武20岁

  第5团政委赖传珠24岁

  第1 5师(原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28岁

  政委肖华1 8岁

  3、红三军团

  军团长彭德怀36岁

  政委杨尚昆27岁

  李富春34岁

  参谋长邓萍26岁

  第4师师长张宗逊26岁

  政委黄克诚32岁

  第5师师长李天佑20岁

  政委钟赤兵20岁

  第10团政委杨勇22岁

  第11团政委张爱萍24岁

  政治部主任王平27岁

  第1 2团政委苏振华22岁

  4、红五军团

  军团长董振堂39岁

  政委李卓然35岁

  参谋长陈伯钧24岁

  第1 3师政委朱良才34岁

  5、红八军团

  中央代表刘少奇36岁

  团长周昆32岁

  政委黄苏26岁

  参谋长张云逸42岁

  6、红九军团

  军团长罗炳辉31岁

  政委蔡树藩29岁

  参谋长郭天民29岁

  二、红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38岁

  副总指挥肖克26岁

  总政委任弼时30岁

  副总政委关向应32岁

  参谋长李达29岁

  7、红二军团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31岁

  第5师师长贺炳炎21岁

  第6师政委廖汉生23岁

  第1 8团政委余秋里20岁

  8、红六军团

  军团长 肖克26岁

  政委王震26岁

  参谋长谭家述25岁

  三、红四方面军

  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37岁

  总指挥徐向前33岁

  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

  政委陈昌浩28岁

  政治部副主任傅钟34岁

  9、红四军

  军长王宏坤25岁

  副军长许世友29岁

  政委周纯全29岁

  第1 1师师长陈再道25岁

  第1 2师师长张才千23岁

  10、红三十军

  军长程世才22岁

  政委李先念25岁

  政治部主任李天焕22岁

  11、红三十一军

  军长王树声(兼)29岁

  12、红九军

  政委詹才芳27岁

  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8岁

  13、红三十三军

  军长王维舟47岁

  四、红二十五军

  军长程子华29岁

  副军长徐海东34岁

  政委吴焕先27岁

  注:红军时期,这里专指1933年6月全军整编后的各部队里.将领中有几个职务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包括军事正职、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供给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参谋长一职相对偏弱.但也很重要。军事副职和副政治委员也有·但不是很多.倒是一般兼.代军政正职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是根据当时的战争条件和红军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的。

14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