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热门专题 > 群众路线 > 征文 > 八一建军节的故事

八一建军节的故事

时间: 嘉欣883 分享

八一建军节的故事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有多少默默无闻的老兵分散在全国大地,经过那些抗战的峥嵘岁月,他们的英雄故事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沉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八一建军节的英雄故事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一建军节的英雄故事篇一

  1938年冬,16岁的岳阳青年毛明汉弃笔从戎,加入到国民革命军第82师担任文书。当时,日军在岳阳战场上除了大炮、飞机,还不加区分地对军人与平民大量使用毒气弹,不仅中国军队屡受其害,还殃及了大量无辜的百姓。刚进82师时,由于毛明汉能够识文断字,师部便安排他到79军学习毒气防范知识,liuxue86.com后回部队担任防毒排副班长。

  1941年,毛明汉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第二分校深造,是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1943年,学成毕业的毛明汉加入第九战区作战序列,长沙失守后随部队在湘赣地带继续抗日,而后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02师,参与整编增员,培训新兵。

  1938年,日寇入侵,家园被毁,岳阳县很多年轻人加入了武装抗日的队伍,周群辉就是其中一位。周辉群加入岳阳县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经历无数次战斗的洗礼,两年后,他晋升为班长。

  1939年6月,岳阳县抗日政府将各地抗日游击队进行整编,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九战区司令部命令将抗日自卫团改编为湘鄂赣边区第七纵队第十二支队,周群辉成为了一名游击队员。他曾在新墙河北岸多次刺探日军情报,袭击日军汽车、弹药库。在第三次湘北会战中配合正规军一直打到了长沙附近。

  1943初,唐再新在揭西县塔头镇从军,作为补充兵员分配到第十军预十师。在衡山参加整训后,唐再新成为一名运输兵,负责为战场运输弹药。

  1944年6月参加衡阳保卫战。战斗前线,唐再新冒着炮火,为部队运输弹药。后来部队打光了,唐再新拿起死去战友的枪到战壕里与日本人作战。由于是广东人,与部队长官和战友语言不通,大多互相听不懂,长官叫什么,部队是什么番号,具体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自己是第十军的。

  在中国,有多少默默无闻的老兵分散在全国大地,经过那些抗战的峥嵘岁月,他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沉寂。而我们有必要去重新发现这些敬爱的老兵,挖掘他们的抗战故事,一起回首和深入那段历史,以更加正视今天、审视明天和展望未来。

  八一建军节的英雄故事篇二

  1983年,我国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华丽蜕变,央视第一届春晚直播,第一台桑塔纳汽车在上海汽车厂成功组装,中国首批博士诞生,对乐坛和一批年轻人产生深厚影响的香港乐队BEYOND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也是在这一年,时年18岁的温溪小伙子徐素与当年很多青年人一样,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报名参军。同年11月,徐素与35位同批应征入伍的老乡一起,踏上了光荣的征途。

  徐素被分至江苏省徐州市东海县的12集团军36师炮团9连服役。徐素说,在后来四年的军旅生涯里,最值得他骄傲的是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他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同甘共苦,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记得那是1984年的7月,我们所在的部队刚刚结束实弹射击训练回到驻地,全团就接到了上级的作战命令。”徐素说,当时自己在炮兵班担任瞄准手,因为平时训练成绩突出,表现优异,接到作战命令后,他被调到连部任通讯员一职,同时兼任三班瞄准手。同年7月19日,徐素一行离开驻地,乘坐火车去往云南文山州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战训练。同年11月,部队陆续开赴前线老山、八里河东山,真正开始了战斗生活。

  徐素所在连队的武器装备之一是85加农炮,其作战性能是打得准,杀伤力强,射程远,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与此同时,在近距离(200米以内)射击上,85加农炮的表现也不俗,炮弹的威力很猛,可以在空中爆炸,也可以落地爆炸,同时还可以射入地面一米后爆炸。“当时我们所在的连队总共配有火炮4门,一、二排各2门。其中,一排担任直瞄射击,二排担任间瞄射击的任务。我们炮兵的主要战斗任务是在步兵发起进攻前扫清敌军前沿阵地的各种火力点,减少我方步兵进攻时的人员伤亡,阻断敌军的补给路线,摧毁敌军的指挥所和救护所等。”对于当年的事,徐素记得非常清晰。

  1985年3月,徐素所在连队接到上级的特殊作战命令,要求一排的21名战士将火炮运到距离敌军前沿阵地300余米的34号和-34号高地的主峰上,配合07步兵团收复敌军所侵占的黄泥坝阵地而发起的进攻作战任务。“当时34号和-34号高地是不久前刚从敌人手里夺回来的,此前敌人为了坚守这两块高地,防止我军偷袭,在阵地周围布满了各种地雷。阵地收复后,这些地雷给我们的后勤保障、武器弹药的输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徐素说,为了将5吨多重的加农炮抬到主峰,连部决定将火炮分解,采用人力、牛拉的方式将火炮抬到指定位置。

  凌晨时分,一排的战士悄悄出发了。这一路除了地雷,还有许多恶劣的自然因素在制约着他们。“34号、-34号高地是八里河东山的两个主峰,海拔高约2000多米,倾斜坡度达45°。云南特有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闷热潮湿,这一气候特点导致当地天气长期处于的阴雨状态,对我们战士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徐素说,“在将火炮顺利运送至指定地点后,构筑火炮工事的几天时间里,敌人可能发现了我军的作战意图,不间断地向34号、-34号高地发起猛烈的炮火攻击,把我们连队全体战士压制在猫耳洞里无法出来。于是,连长命令我们白天休息,晚上构筑工事。就这样,冒着敌人的炮火,我们的战士在7天之内构筑好了防御阵地。”

  1985年4月5日凌晨,我军正式发起对黄泥坝敌军阵地的进攻。徐素所在的连队按照原先锁定好的敌人的火力点、碉堡、救护所发起猛烈的射击,在20分钟之内摧毁敌火力点4个、碉堡1个、救护所1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作战任务。“那个时候,我们的高兴劲真的是无法形容呀!因为这可以算是我们的首战告捷。”说到这里,徐素明显地有些激动。“但就在我们撤离阵地不到半个小时,敌军就向我方发起了猛烈的炮火攻击,将我们连队构筑的火炮阵地整体摧毁了。”徐素说,当时大家都庆幸自己的安全撤离。

  谈起这些往事,徐素说在参战的6个月里,除了战斗,还有一个场景一直让他无法忘怀。那就是在运送火炮到-34号高地时遇见同为温溪人的战友尹世雷。“当时尹世雷在前沿观察所里已经呆了4个多月了,由于战斗艰苦,后勤保障难以跟上,前沿观察所里的战士们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黄泥水,头发也4个多月没理过了。”徐素说,记忆里的尹世雷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但那时遇见却完全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他满身都是泥巴,皮肤黝黑,身材瘦小,变得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徐素说,当时也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觉得有好多话要说,但又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四目相对,竟是满眼的泪水。

  徐素告诉记者,他们的部队在战场上驻扎了6个月的时间,参加各种射击达100多次,消耗各种弹药2000余发,摧毁敌人火力点7个、碉堡5座、救护所1座、敌人后勤供给线1条(150余米),连队负伤2人(在运送火炮的路途中踩地雷受伤),被毁坏火炮2门。在这场战斗中,徐素所在的连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到1985年5月16日才撤离阵地到后方休整。“我们炮兵伤亡算是少的,最惨烈的是打穿插的战士,多少忠魂埋骨它乡呀!”说到这里,徐素有些哽咽,他又一次想到了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战友。

  现在的徐素已近天命之年,肤色黝黑,但是精神焕发。他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在军营中的一些老照片。“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很珍贵的。”徐素指着照片中的一个虎头虎脑并有着娃娃脸的小伙子,告诉记者,那就是他。当年参加战役时,徐素的年龄和现在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们一般大。“那时,真的是仅凭一腔热血,就选择了入伍。”说起当年的选择,徐素称自己并不后悔将宝贵的青春撒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之间。“虽然在战场上就像在鬼门关徘徊一般,但那种经历也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前年,徐素和同乡战友尹建仁一起,到了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老战场,重温当年的点滴。从前弥漫着腥风血雨的战场现在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土,徐素和尹建仁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当年的炮火、硝烟以及战友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身旁,令他们感怀不已。

  徐素说,离开军营回到家乡这么多年了,他还经常会回想起那场战争,及那些并肩作战过的战友。特别是每年八一,他都会在心里默默祭奠当年那些为国捐躯、牺牲在战场的战友。“在这和平时代,我们真的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牺牲在战场的烈士。”这是采访过程中徐素与记者说的最后一句话。

  八一建军节的英雄故事篇三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8月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白石和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退出三河坝的第25师同由潮、汕突围的第3师一部于饶平会合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部队虽然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据统计,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10个人当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八一建军节的英雄故事篇四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师、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上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敌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方面军代总指挥,叶挺兼方面军前敌代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2人。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8月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白石和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退出三河坝的第25师同由潮、汕突围的第3师一部于饶平会合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部队虽然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看了八一建军节的英雄故事还看:

1.八一建军节的故事

2.纪念八一建军节90周年作文

3.八一建军节作文

4.八一建军节的作文(5)

5.八一建军节的作文

348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