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教育 >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

时间: 淑燕20 分享

妇女代表,农民代表,这就是申纪兰对自己的定位。曾经有人问申纪兰:“你这一生要用两个字来说,是什么?”一起来看看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欢迎查阅!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1

青青太行,劲松屹立。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自古就是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的地方。沧海桑田。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片……

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

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记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记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

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作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中西部开发、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促进了经济发展;平顺县提水工程、平顺县二级公路建设、平顺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她的“学历”是扫盲班毕业,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女儿去省城太原看她,辛苦坐了一路卡车,她也只在单位院外匆匆见了一面,就让孩子回去了。

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但她只把荣誉看作一种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话语,成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每有团体到西沟村参观学习,她总会在西沟村的会堂给大家介绍:半个多世纪里,在党的带领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申纪兰说:“我的话,就是一个农民对党的恩情由衷的感激。”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申纪兰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2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掌声与泪水相伴,感动和激励常在,激情与力量交融。1月3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首场报告会在申纪兰的家乡长治市平顺县举行。宣讲团成员用自己的所见所感,用亲身经历的故事将纪兰精神化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经山西省委同意,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号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以申纪兰为榜样,敬仰英雄,学习英雄,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为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申纪兰代表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今年将在全省各地开展系列宣讲活动。

宣讲报告团成员有的是潜心研究纪兰精神的专家学者,有的是申纪兰先进事迹的见证者,有的是长期在申纪兰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但都秉持着同一个想法:“多年来,耳闻目睹了申纪兰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亲身体验了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美丽西沟的艰辛和快乐,深切感受到了申纪兰对西沟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热爱,我们一定要把纪兰精神宣传好,把纪兰事迹宣讲好。”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热烈的掌声久久回荡,感动的泪水发自肺腑。报告团成员感人至深的讲述,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听众,让寒冬中的太行山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大家纷纷表示,听完报告感觉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更懂得了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听党话,跟党走,忠诚、执着、朴实,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

报告会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还在平顺县西沟展览馆举行了“人大代表教育基地”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揭牌仪式,在长治召开“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座谈会。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郭迎光出席报告会、揭牌仪式和座谈会。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学习方法和形式,持续把开展学习活动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动人大工作和建设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工作;号召各级人大代表要以申纪兰为榜样,见贤思齐做表率,不忘初心勇担当,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带头弘扬奋斗精神,努力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3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在此次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有一位人们熟悉的“老劳模”,也是我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就是今年已经90岁的申纪兰。今天(19日)的特别节目《功勋》推出《申纪兰:为农民代言的初心不会变》。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5岁的申纪兰是此前不久才得知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有些不敢相信。第一次从家乡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去北京开人代会,乡里给她找了头毛驴。那时,毛驴还是不错的代步工具。但是大山里坡太陡,石头山上的小路,让第一次出远门的她吓得不敢骑。

“我们这儿没路,4天才能来到北京。从我们平顺县出来,7个小时才能到长治,羊肠小道,不要说汽车,连自行车都没有。”申纪兰说。

先去长治,再从长治倒“班车”去太谷,再从太谷坐火车到太原,辗转到北京,已是4天以后。

申纪兰说:“我没有想到我当上人大代表。开完会,毛主席跟我们照了相、握了手。”

申纪兰和1200多名代表一起,举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她清楚地记得这部宪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事实上,申纪兰这个原本平凡、普通的劳动妇女,正是因为大胆提出要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而成为当时全国的典型。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当选副社长。按照当时社里的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妇女下田一天只记5分工,这“老五分”的规定,严重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姐妹们说,这还不如在家纳鞋底儿。“规定就是两个女的顶一个男的,因为说妇女没技术。旧社会封建思想看不起女同志,看不起妇女。我说你不能这么看待问题,不公平,我也是个人你也是个人,为什么妇女就挣不上工分,我急得慌。”申纪兰表示。

看着姐妹们受委屈,申纪兰较上了劲。她提议,开展男女劳动竞赛,结果她干得比有的男劳力还好。“既然男女干一样的活,那就该记一样的工分”。申纪兰说:“我们没输,妇女技术也不低,也没落到男人后面。这点连男人都说话了,‘哎呀,这个可得给记上工分了,这个就得给你们记上’。”

申纪兰当时没有意识到,她带领西沟村妇女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男女同工同酬,在西沟村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以后,最终写入了共和国的宪法。

申纪兰表示:“通过宪法以后,大家都高兴,高呼‘共产党万岁’。宪法有规定了,我们这个国家有了法就好办了。”

从1954年的中南海怀仁堂,到如今的人民大会堂,申纪兰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当年的小毛驴,到今天的高铁、飞机,从平顺到北京,每年,这条路她都要走一趟,春夏秋冬,来来回回,她越走越明白,“人民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她说:“当代表就是代表群众的利益,当代表是代表群众说话,不是代表个人,个人就不用当代表。”

申纪兰至今珍藏着一张第一届人代会山西代表团的四位女代表的合影,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歌唱家郭兰英、政府代表李辉,最右边是申纪兰。她穿了件稍微显大的棉袄,看起来宽松方便,衣服的风格衬托着她质朴的脸庞,农民特有的勤劳朴实的气息跃然眼前。这是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是新生的共和国和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留给我们的记忆。

妇女代表,农民代表,这就是申纪兰对自己的定位。曾经有人问申纪兰:“你这一生要用两个字来说,是什么?”

她回答,“忠诚。”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这就是人民代表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

申纪兰:真正在脱贫致富上,有些路是修好了,还有些不够,要继续完成修路建设问题。脱贫致富奔小康,要把农业做好。

申纪兰:合作医疗,一家有病,大家支援,大病大报,小病小报,不但能在县里面瞧好,而且还能到长治,还能去北京,没想到的都得到了。

一样的申纪兰,这些年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西沟村。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家乡当年光秃秃的石头山,如今已成绿水青山,松柏种在山头,杨树长在沟壑。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当年的合作社又承担起了新的功能,她带领村民植树、开厂,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不服输的申纪兰如今想得更多的是,“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俺们不能掉队!”

回想伴随共和国走过的70年,面对获得的“共和国勋章”,她说,“俺就是个农民,还是要多为农民办事。”谈到未来,申纪兰说的最多的还是两个字,“奋斗”:“要幸福就要奋斗,不奋斗就没有幸福,我们山上这些树,要不奋斗哪能长起来。奋斗就是胜利,奋斗就是幸福,奋斗就是小康。”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4

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愈发冷了。从村东头一路走到西头,快90岁的申纪兰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她不愿意让人扶。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

“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申纪兰的手。

今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前段时间又摔断了腿。申纪兰听说后,和村委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沟村和平顺县别的村子一样,山上光秃秃,自然禀赋极差,十户九穷。“石头沟石头山,谁干也发愁”,可申纪兰和老支书李顺达一道,带着村里人硬生生把石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不服输的性子成就了她。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合作社副社长,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她干得比男劳力还好。

改革开放后,西沟率先搞发展。村里刚开始办企业时,申纪兰带村民去外地考察,舍不得花集体的钱吃碗面,几个人硬是在外挨了一天饿,直到晚上回来才吃上饭。

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当,就是64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多与“三农”有关,“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

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形成了以核桃露、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

如今,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怎么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参加全国百佳名村走进振兴村活动,她和来自全国的名村代表聊天,汲取先进农村的经验,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

西沟的石头山,在几场寒流过后有些萧瑟。山上的那些树,是当年申纪兰带着村民“与天斗”时种下的,在寒风中孑然傲立,就像挺直了脊梁骨的西沟人。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5

还是那件寻常的深蓝色西装,齐耳的短发刚刚染过,眼前的申纪兰像每个代表那样忙碌着,为即将提交给人代会的建议做准备,让人忘记她已经89岁了。随着年岁增长,老人耳朵有些背了,双手却依然有力,一如她坚强的人生。

申纪兰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在太行山的山坳里。年轻时,她常常肩扛锄头下地干活,当时的妇女大多都“围着锅台转”,申纪兰就动员村里妇女走上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咱妇女地位不同啦,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作用,能撑起‘半边天’。”说到变化,这位大山里走出来的传奇女子十分感慨,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60多年过去,她眼中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变,而她正是这一切的亲历者。

从西沟村到北京600多公里的路,申纪兰越走越“短”。第一次参会她骑着毛驴到长治,再转乘卡车、火车,路上走了4天多;如今上午出发,坐高铁下午就能回到村里。“太快了,我们的中国速度。”申纪兰说。

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绿”了。“土不下山了,水不出川了,生态环境好,乡村旅游也跟着好了。”申纪兰说,西沟村的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几十年来她和乡亲们一起在230多条荒沟里种树,如今满山的松柏郁郁葱葱,山上有两万多亩林坡、300亩果园,还有3万株核桃树。

村里人的日子有了好光景。“西沟人吃得好,穿得暖,住进了新居,看病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子真的越来越好了。”申纪兰说,“一想到能亲眼看到小康社会实现,我就很激动、很高兴,我经历过吃都吃不饱的日子,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

虽然已经年近九十,申纪兰依然闲不下来。她每天晚上“瞧新闻”,还不时下地看看,上山走走。每次到北京参会前,她都会上门走访群众,收集第一手资料。申纪兰提交的建议从来都离不开农村:从“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占耕地”,从“搞好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区如何致富”……

“中国的城市发展快、面貌好,农村稍微慢一点,但也步履不停。”谈到新时代的愿望,申纪兰说她有一个“文明梦”,就是希望中国的乡村“美起来”,每个村子都干干净净,文明,人人快乐。


申纪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相关文章:

47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