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初中作文>初二作文>

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3篇

时间: 炎玉700 分享

  汶川大地震之后,对于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苦难的灾区同胞,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在汶川地震灾难面前, 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呢?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欣赏关于“怎样面对汶川地震”的作文吧。

  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1: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

  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1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1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2:面对灾难我们怎样战胜无力感

  汶川大地震之后,对于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苦难的灾区同胞,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这种“无力感”,当然根源于我们对受难者命运的关切——总觉得自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而现在所给予的却是那么少。如果带着强烈的自责,这种“无力感”就变成了负疚感甚至负罪感,成为我们的一种心理疾患;与目睹太多生命的骤然殒灭和绝望无助的眼神一样,有可能使人沉溺于感伤。

  从救灾一线回来的报社同事,对我们谈起这种“无力感”,其情真意切是没有丝毫掺假的,完全能够理解。其实,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人,面临着更严厉的扪心自问:比起随时可能被泥石流吞没、被余震压倒、可能感染疾病的现场救援人员,你有吃有喝,坐在有空调的房里编稿、写文章,算什么呢?你就是捐了一点钱,就能救赎你的良心吗?

  不能说这种“无力感”总比没心没肺好,就认定它不是一种消极情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战胜这种无力感呢?

  我曾经安慰一线回来的年轻同事说,不要说你只是一个普通新闻工作者,面对受难者有无力感;就是,在那种情形中也会有无力感。在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窗口期,滑坡山体堵路,气候恶劣令空降受阻,难道不是一样心急如焚?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有众多受灾家庭分不到帐篷,甘肃文县的父母官难道没有无力感?你在灾区,可以帮一家两家受灾者,可是你确实帮不了更多急需帮助的人。这种不忍和无奈掺和在一起的无力感当然会使你心烦意乱。可是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总结经验教训,早做足防灾减灾的功夫、做好应急储备,那是灾后重建的事,你着急没用,自责更不必。

  在报上读到同事邓科的自白,很有启发。他说:从现场回来的人,或多或少做过噩梦,我也一样……悲情之下,回到“新闻”的本位,就是回到“真实”。一直觉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最大的救援。“新闻传播机构,保持开放的姿态,保证信息的自由流通,也远比捐款捐物更有益。记者亦如是。”

  难道不是这样吗?文县群众更需要的不是记者在现场帮一两户搭简易帐篷,而是让国内外的人知道他们那里的被忽略的受灾状况。报道受灾群众的真切处境和急迫需要,对救灾过程进行新闻监督以提高有关组织的公信力,真实记录灾区的受损细节而为今后全国的防震抗震提供借鉴,都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也是记者编辑做贡献的最有效途径。事实上,这一次新闻报道空前开放,不论是对救灾还是对展示中华民族的品质,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依靠团队依靠职业,我们在社会中找到了位置,倾心投入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战胜无力感。

  邓科又推己及人,他说:“纪检监督部门,做好官员职责监管与钱款流向监督,远比到灾区慰问有价值。”同理,一个企业,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能多接受灾区打工者当然更好),创造更多的税收给国家用于包括救灾在内的再分配(有余力再多提供一点慈善捐赠),全国一盘棋,共渡难关,难道不是更切实更持久的奉献方式吗?任何个人,就是到灾区做志愿者,如果离开了社会统筹,除了满足道德感,个体所能做的事与所占用的道路和通讯资源相比,其效率也是成问题的。

  如果有了这样的认知,多在本职工作中下力,我们也许可以少一点“无力感”吧。

  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3:面对灾难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就要过去了。你们还记得2008年5.12日吗?那天,一场突如其来强震降临了四川,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破碎…....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中国并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从容不迫地去面对。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7.8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北京3.9级地震,重庆4.6级地震,另外在宁夏,上海,陕西,湖南,云南等省都均有震感,而这次地震经济损失严重,多达几十个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数有19000多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数有9404人,而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则不计其数。

  看到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我的心头不知不觉涌上了一股心酸。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在这个紧急时刻,大家和政府都伸出了双手去帮助他们:十万大军,不顾自己和亲人的安慰,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人们和明星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温家宝亲临灾区,为抗震救灾做指挥,来自各国领导都给予了我国灾区最诚挚的祝福和问候.....据统计,现在已经为灾区捐款达8.77亿元,还有那些许许多多平凡的名字和故事,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季节,为灾区人民送上了一份温暖。

  我还记得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一名三岁的小女孩时,斑驳的泥巴,涂抹在他的脸上,张望的眼睛,在向世界宣告生命依旧鲜活,那一刻,她心中又一次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但,她还能活着,是缘于父母的保护,他们将自己只有三岁大的女孩,夹在中间,用手遮住他的脑袋,不让他受任何的伤害,在面临死亡的最后一刻,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着坍塌的石块,这的承受多大的痛苦啊!但为了她能够活下去,直至救援队发现这个小女孩时,默默的死去了,她,这个可怜而幸运的小女孩叫做宋欣宜。

  没有太多华丽语言的修饰,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感人肺腑的宣扬,却感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我不知道在这次地震中,成为孤儿的孩子有多少,但我只知道,并且清楚,每一个生命曙光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词语,这个词语无需用精美的画笔修饰,却依然光亮耀眼,那,就是爱。

  国家确定了全球哀悼日,所有人都在5月12日14时28分默默哀悼,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死去的亡灵默哀。这不正是人民的爱吗?这是纯洁的爱,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爱,是震不垮的爱!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面对灾难,我们又一次向全球展现出了我们中华的丰采,展现了我们中华人民震不垮的爱!

  是的,这次大地震不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爱的奉献,在朴素的面孔后,曾经跳动着同一旋律的心旋,让我们为灾区尽一份微薄之力,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一杯水,一碗泡面,一块纱布,一个慰问的眼神,都是关切;发一条慰问短信,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钱,献出200cc的血,都是支持,正如温家宝爷爷所说的:"灾情就是命令。"在非常时期,考验的更是我们的团结一致,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共同努力,记住5.12这天,让那些灾区人民振作起来,带他们走出那片疼痛哀伤的土地,如幸福之船撑出伤心之河,地震来势汹汹,但震不住我们牵手的力量的共同的决心。

  面对灾难,我们又一次向全球展现出了我们中华的丰采,展现了我们中华人民震不垮的爱!


看过“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3篇”的人还看了:

1.地震知识作文

2.地震安全知识作文

3.地震感受作文精选4篇

4.地震逃生知识作文

5.512地震散文

7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