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高中作文>高考作文>高考话题作文>

又是一年高考时散文的作文

时间: 欣欣641 分享

  高考,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高考曾经带给多少人希望,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又是一年高考时的散文6篇,欢迎大家参阅!

  又是一年高考时散文一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快高考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心里总是容易激动。或许是因为每年身边总有孩子参加高考,也或许是因为那是我们青春记忆最深的时光。

  现在回想高考前的岁月,虽已过去十数载,可仍如印在心底的朱沙一般清晰可见。高考的岁月如果硬要用一个字来加以形容的话,我想只能是“熬”。因为那段时光真的很难熬,每天有做不完的试卷,看不完的辅导书,还有更让人郁闷的无限压力。当父母和老师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谆谆教导时,那会精神上受到的压力简直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写照。

  记得,高考前一个月,老班竟给我们开了四次高考动员会。他老人家站在讲台上就像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一般,慷慨激昂、唾沫四溅地给我们描述大学校园生活的美好,而我们却像在网吧通宵过似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还真有同学打着呼噜说着梦话。其实,当时老班的好多话还是能够悄然打动我们的心,让我们就像佛教徒一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直到我们上了大学才真正明白,原来高中的生活真是一个牢笼,而大学的生活却是象牙塔,至少比高中多了大笔可供消费的自由。

  大概每个阶段都有属于每个阶段的烦恼吧。那会父母为了我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高考,真是费煞了心思。什么补脑液、氨基酸、进补食谱了,反正只要是对我们身体有用的,都会毫不犹豫、毫不吝惜地为我们买来。更有甚者,还会去寺庙为我们求神拜佛,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

  如果除却高考压力的话,那段时光我们还是比较充实的。当把最后一门理综试卷交给监考老师的瞬间,突然感觉身上背负的大山不见了,有种想朝天空大声吼叫自由万岁的感觉。考完了,终于考完了。解脱了,终于解脱了。至于分数怎么样,已经无管紧要,必竟我们也无法左右试卷的分数。

  还没迈出考场,就开始想现在拥有的大把的自由究竟要如何挥霍。是窝在家中看久违的电视,还是和同学一起背包旅行;是抱着随身听听音乐,还是和同学一起去K歌。突然出现如此多的选择题,让我一时半会竟然不知道究竟要如何决择。最终,只是邀上几个好友一起吃顿毕业饭,讨论接下来的人生,然后喝的醉意朦胧地去KTV唱歌

  在接下来填报志愿和等待公布分数的日子还是有些紧张的不知所措。尤其是填报志愿,三年的苦读,终怕因为志愿填错而懊悔一生。当时我们填报志愿不像现在这般合理,都是估分填写志愿。我们把厚厚的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翻过来翻过去,方案制定一个再否定一个,然后再重新排列志愿的先后顺序。尤其是那些估分在本科线左右的同学,更是无比慎重,仿佛面对的不是一张纸,而是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唯恐分数可以上个好学校却因志愿报错而棋差一招。现在作为过来人再看填报志愿,我认为分数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人生要有个大致的方向,不能只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而变相的选择那些自己并不喜欢,并且比较冷门的专业。否则,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又会成为困扰你的新问题。

  仔细想来,高考并不只是我们考上大学的一块敲门砖,它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努力,什么是付出!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让我们的青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而且让我们有幸结识了那些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同学,并在人生最值得记忆的年轮里留下了深深的友谊。

  如今,又到一年高考时。当学子们紧张而积极的为之努力时,我殷切的祈盼天公作美,能够在酷暑的夏天为他们送上两天的凉爽。

  又是一年高考时散文二

  一个美丽的初夏,伴着孩子脸般的天气到来了。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却又让考生们心里极度复杂,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口,一个可以自己选择的转折。今年也不例外。

  2012年,是我高考完的第八年,是我参加高考监考的第二年,参加高考和监考高考虽然所站的角度不同,但是心情都差不多,一样很紧张,每当我看见临进考场的考生们和在外焦急等待的家长们,我都十分紧张,因为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当初的我。2004年6月7号我整理好考试用品茫茫然出发来到一中考场,心里即紧张又兴奋,紧张我能否考一个理想的学府,兴奋我12年的填鸭式教育终于在这一天终结。那天没有人陪我,这让我少了一份压力,但也少了一份温馨,心里忐忑不安,偶遇几个同学也都是草草几句鼓励的话便敷衍了事。

  第一科是语文,只记得时间很紧,紧到最后的几秒我还在写我的作文;第二科是数学,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因为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东张西望,哦对了,那时候的高考是没有被监视的,这可是少有的人权的体现啊,可惜现在这个人权没有了;第三科是大综合,作为最后一届文理大综合的学生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也是悲催的,幸运的是我们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悲催的是要记住和搞懂的东西也很多,反正我是没搞懂;最后一科是英语,我终于还是没有挺住,我很无耻的睡过去了,当然成绩也很无耻的没醒过来,于是我的高考就在半梦半醒中过去了。

  监考高考又是一种体验,第一次的时候很好奇,看着考生们进入考场时脸上时而坚毅,时而迷茫,时而兴奋,时而慌张,我突然想到:哥也有监考的一天!这是一种莫名的发泄,一种爽快,人们常说:人都会被权利和欲望所支配。这话不假,从监考这等小事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今年是我担任高考监考的第二年,新鲜感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深思与无奈,面对着全程视频监控的考场,你的一切便不再完全由你做主,过程中一个学生的笔掉在地上,他会很慌张的看向我,使劲的挥着手指着掉在地上的笔,因为他不敢捡怕被监控误会,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为什么我们要有高考制度呢?一个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是一张答卷就能解释的么?古代的科举制度竟然真的延续到了今日,我看这才是一个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申报!

  又是一年高考时,无数的考生走了,进入他们满意或不满意的象牙塔,无数的考生又来了,满怀着希望与梦想。而我将继续见证这铁打的营盘和流水的兵。

  又是一年高考时散文三

  又是一年高考时,看着近一万名考生聚拥在这个小小的县城,看着考场外在雨中静侯子女考试的家长们满含期待的眼神,看着街道上手提蛇皮袋牵着孩子的手而行色匆匆的乡下父母的身影,我便心生诸多感触。我参加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距今已整整三十三年了,每年的高考前后,在特别关注的同时,总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高考两个字,交织了太多汗泪,更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虽然现在的高考已经远比我们那个时候容易得多,能够考上大学的比例翻了几十翻,但高考仍然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折磨着莘莘学子,折磨着望子成龙的学子们的家长。

  高考同时它又无情的打击了多少学子和家庭,给他们带去的可能是永远的痛。无论你出身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来自豪宅还是出于柴门,它对你都会一视同仁。只要你能金榜题名,它或许会给予你一个锦绣前程。然而你如果不幸名落孙山,它至少会撕碎你还有你的家人的梦想。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啊!所以,高考,几乎对于所有要经历的人来说,它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它是一次刻骨的磨练,它甚至还是一次致命的磨难。

  高考的作用本来很简单,就是高校为录取新生进行的一次考试,考试后按成绩的高低该进什么学校进什么学校就行了。事情很简单,但现实目的和手段却极其艰难,究竟是考试制度问题,还是人们对考试制度适用不当?是人们对这种手段缺乏承受力,还是手段本身太残酷了?是社会进步需要这样做,舍此别无他途,还是人们用自制的枷锁禁锢了自己?这些严肃的话题,不是我可以妄加评论的,应该是教育学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回答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就是依靠一次考试选拔人才绝不是最科学最完备的手段。

  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已经有了1500多年的历史吧。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家公认的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不是“金榜题名时”吗?为了这一刻,多少读书人受尽了考试的折磨,许多大才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一次次的败在考场上。有的人从小考到老,考到两鬓染霜,还在考。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考试吞了一代代的读书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的范进算是幸运的,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和范进二人表现的一尊一卑,可见简单的一次考试承载的重负,它承载的是一个人乃至几代人重托和企盼!如果说范进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那麽《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应该是现实人物。他是一代奇才,怀才不遇,报效无门,他考了一辈子试,却没有考出什么名堂,“七十一岁,始贡于乡”,再过五年,就寿终正寝了。是个抱恨终身的落魄读书人。他在一套散曲里,这样描写进考场时的情景:“参可差吊牌忽到,这一场虚惊不小,一盆冰水向顶上浇,似阎罗王勾魂牒至,把狂魂儿惊掉了。半晌间心慌跳,相看时犹如木雕,忽然自笑,怕也难逃,蔫头耷脑,只待向“法场”挨一刀。”这是蒲老先生自己的切身体会啊!

  看浩瀚历史长河,叹渺渺兮无期! 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未必都是精髓,我们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加以取舍才是。

  有人说:高考,高考。考场内考的是学生,考场外考的是家长。

  常听到这样的慨叹:家有考生啊!

  也有人说,不论是六月还是七月,高考是黑色的。学生、家长、老师乃至学校和整个社会所承受的高考压力之重,都将要达到一种极限。

  听到走出考场的孩子们 “我终于可以自由的呼吸了”的慨叹声,让人觉得心酸。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呐喊何时才能变为现实!希望给孩子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去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飞翔!

84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