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话题作文>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

时间: 若滢0 分享

年味也存在于过年时的生活习俗之中,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写了吗?没有写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也不用担心,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就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我的家乡有一句口头禅: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就是说,腊八饭一吃人们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见什么东西都往家里买。

我的家乡有一句民谣:“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这是因为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民谚:“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我的家乡还有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

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七的习俗。“宰年鸡、赶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我的家乡,每到春节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要上坟去祖祭祖。这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头戏是贴春联,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嘴评论几句,这时爷爷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小孩子们都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领到了红包之后才肯睡觉。

大年初一,放过“开门炮仗”后,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女儿都必须在同一天归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的人家,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二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春联又挂年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啪啪啪”的烟火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我常听大人说,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春联、贴年画、穿新衣。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在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可见年夜饭对古代中国有多么重要。家家户户还要包元宝形的水饺,这象征着吉祥如意。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便去买了一幅对联和大红“福”字,贴在了门上,单调的门户一下子漂亮了许多,它似乎也在欢迎新年的到来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便到了晚上。我已早早地守在参桌前,准备吃丰盛的年夜饭。没过一会儿,厨房里便飘来了各种美味佳肴迷人的香味。妈妈把一盘盘菜都端了上来。“哇!有我最爱吃的鸭子、牛肉、鸡爪耶!”我兴奋地喊道。这时,爸爸和姐姐也来了,我们准备开饭了。这么多的山珍海味,早已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还没过多久,桌上的美食已变成一个个空盘子了。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可以收压岁钱了。爸爸很大方地从口袋里摸出200元递到我的手上,我接过钱后,心里乐开了花。而妈妈包的不一样,她是把钱放在红包里的。我接过红包,咦,怎么这么重呢?我心想:“是不是这里面有好多钱啊?”想到这里,我便笑出了声。我打开红包,一张一张地把钱抽出来,先是一张“100元”的,然后是一张“20元”的,接着是三张“10元”的,最后我还摸出了三个“1元”硬币。这时,妈妈突然从旁边窜了出来,对我说:“这里总共是158元,158元代表着‘要你发’。等你长大以后,要有出息,这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听了之后,心里挺得意的,虽然钱不多,但我有一个细心的妈妈。

这是,家家户户都出来放烟火,天空上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于是,我也按捺不住了,便嚷嚷道:“去放烟火吧!”说罢,我便拿出我各种各样心爱的烟火,走出门去。我从琳琅满目的烟火中挑出“大礼花”,点上火,只听“啪”一声,“大礼花”飞上了天,天空中顿时像天女散花一样,千万朵彩花落了下来,我们顿时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一样,我一边拍手一边叫:“哇!太美了!”礼花还没从天空中消去,我又拿出“冲天炮”,我点好火后急忙跑到一边,只听“咻”一声,“冲天炮”飞上了天,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接下来,爸爸拿来了鞭炮,点好了火。“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鞭炮的每一声都寄托着我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之夜,是一个团聚与欢笑的日子;除夕之夜,是对旧年的回顾,对新年的畅想。在新的一年里,我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三

命运的转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中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转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中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中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黄的史册中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中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中,中华的精髓——春节。

一直以来,中国人嘴上说的春节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中,春节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信仰。长达2080年的历史事实在告诫我们,春节是我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在经过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天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天的迹象;行走在春节中,甚至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春节,生命的节日,复活的节日。是我们中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春节在老百姓心中扎根的机会!1928年5月7日,国民党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废除旧历,使用国历,春节改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要废止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殊为不易。人民愤怒了,这一举动为国民党敲响了丧钟!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春节不仅仅是个节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中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中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节日之风洋溢的季节,人们忘不了你,春节。你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存下来的就是这股节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四

听着郊外零星的鞭炮声响,看着城内拥堵的车辆和依次亮起的串串街灯,一切都在暗示:春节马上到了。静坐窗前,记忆中的似水流年不禁一一涌上心头。

童年时期的春节,要倒退到三十年前了,年味儿从腊月二十的年集就开始迎面扑来了,那时个子还小,紧紧拽着大人的衣角,在摩肩擦踵的成人缝隙中,听闻集市两边商贩的吆喝声,轻嗅飘在空气中年货的香气。总感觉当时的年集比现在的商场都繁华,从叮当作响的筷、勺、锅、碗、瓢、盆到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糖果、花生、瓜子;从喜庆夺目的春联年画到琳琅满目的新衣新帽,从挂在架子上的一片片猪肉,到保存完好的白菜萝卜,从热气腾腾的包子油条到抗在长棍上叫卖的鲜艳纸花。记得当时我随大人去赶集,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那些大红大紫的炫目头花,买两朵戴在头上,心里那个美呀,似乎自己一下子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一直戴到正月十五,过完春节去上学,才舍得摘下来,插在相框边上,直到半年后才不知去向。

少年时期的春节,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家中有了些许电器,年集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而且多了许多新的物品,蔬菜也常有新鲜的韭菜和芹菜上市,烟花品种也各式各样,我喜欢的头花,也由纸质变成了薄彩海绵,软艳立体,简直可以和真花媲美,买来也只是欣赏,不愿再戴在头上。打年糕时,也能帮母亲打打下手了,年前腌腊肉时,要先把生肉煮熟,刚出锅时,母亲总要把带骨棒的捞出,让我们先吃一番,热气腾腾的带骨肉吃的满嘴流油,一直香到心坎里,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前,父亲照例在院子里燃放烟花,个头从小到大,绽放从低到高,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院子里站满了街坊邻居,我们时而仰头追寻,时而惊叹叫好,绚丽的烟花,不但给人美的享受,也给人以新的希冀和力量。

青年时期的春节,已经进入了21世纪,也就是十几年前,那时我已成家,而且有了孩子,印象最深的是带着儿子去广场娱乐,年前打扫卫生,购置一些年货,三十晚上吃过水饺,一家人去广场看烟花,看彩灯,猜灯谜,当时广场也是人山人海,跟赶庙会似的,男女老少都约好了似的,一起涌向广场,整个广场人来人往,有放烟花的,卖小吃的,卖玩具的……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人们似乎卯足了劲儿,要把这一年的繁重都扔在广场上,然后轻轻松松回家,这里也相当于集吃喝玩乐一体的跨年盛典了,这种盛会一般也会持续到半夜才陆续收场。正月十四下午的踩高跷,也有着万人空巷的效果,各乡镇的高跷队员统一着装,红、黄、绿、紫,喜庆艳丽,巡演大道已提前戒严,观众自动站在道路两侧挡线外做夹道欢迎状,午饭过后,各路人马便依次上场了,有的舞龙,有的戏狮,有的穿着经典故事中的人物服装,带着行头,做着动作,像从电视中走向了现实,其中少不了唐僧四人,青蛇、白蛇,关公,诸葛亮之类的经典人物,这些演艺人员也着实过了一把万人瞩目的舞台瘾,当然群众也过了一把免费直面乡村艺术的瘾。次日的元宵节大多也要到广场欢庆,看各种彩灯,放孔明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边吃边玩,玩够了才回家。元宵节过完,春节才算过完了,然后才会全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中年时期的春节,也就是近几年了,不知是自己年龄大了,没有了童心,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总感觉年味淡了,由于环境需要治理,禁放烟花爆竹已经好几年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也只能在电视上享受了,肉味儿也不如以前香了,是真的不香了,还是味觉迟钝了,也无从所知。近两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拜年都改为手机微信了,互联网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见面,大多也掩盖不了一群人狂欢的寂寞,更多是一个人面对手机的无聊的狂欢。

几个年代的春节,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我们改变了世界,同时,世界也改变着我们。但无论何时,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因为它不但代表喜庆团圆,也象征着希冀和未来。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五

关于春节,心中有很多美好的童年时代的快乐的记忆: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福、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每一片记忆,都象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思绪中闪过以前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杀个鸭;二十九帖门头儿;三十儿褪蹄儿;初一儿高高兴兴去做揖。”每每吟唱着古老的民谣,春节的气氛总会浓郁起来,儿时美好欢快地过年情景总会浮现在眼前:

每一个儿童的春节,都是一段最为快乐的时光。小时候的春节,有意思,无忧无虑的,傻傻糊糊的过春节,我小时候过年不喜欢穿新衣服,因为那不是一个崇尚享受的年代。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总觉得挺别扭的。但我对鞭炮却情有独衷,那时稍大点的鞭不敢放,只放那种红色的小鞭。珍贵的2厘米长的鞭炮,舍不得整串的一次放完。买来鞭炮要先拆散,每次出门抓上一小把,然后一个一个的放。这样,每点一个,就都能带来一次心惊肉跳的快感。

还有纸灯笼,表弟们来了,老老少少的,晚上都住在一起,打地铺,打枕头仗,摸瞎子,站在哪的都有,尖叫,激动,多好啊,那时候,单纯,穷,但很快乐。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带有白玻璃灯罩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擦的锃明瓦亮。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儿时过年的记忆永远都是快乐和幸福的,在记忆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盼着吃饺子、磕头挣压岁钱;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放在了过年上。大人们平日竭力勤俭,过年时竭尽所能。尽量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孩子一年一度灿烂的梦。尽管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春节来之际,购年货、访亲友,大人孩子从里换到新,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热闹、吉祥、喜庆、平安、团圆、富贵……就是春节的象征。发财、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等年时吉语,便由此而生。这些切实的生活愿望,春节时刻全都进入生活。无处没有这些语言,无处不见这些吉祥图案。瓶子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延绵,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生活中的一切形象,都用来图解理想。苹果代表平安,自然就成为年节走红的礼品;梨子有离别的味,在春节时便被冷落一旁。

儿时记忆中北方的春节往往是屋内暖意融融,外面寒风刺骨。为了不影响春节亲戚走动,每家都备足年货,而且把年货大都放到外面冻起来,一直可以吃到正月结束。除夕晚上尽管外面零下十几度,但屋里面却异常喜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种.种的人间亲情,都深深地寄托在春节中: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手足牵连之情,朋友相援之情,邻里互助之情,以及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大年夜的阖家团聚,正月里的互相拜年等等。

现在看看每年春节前的半个月,在各个地方的火车站、汽车站,那成千上万的拥挤着的人们,要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在年根的时刻和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他们不需政府花一分钱,不用任何单位组织,全国上下有上亿的人,在同一时刻拼命地往家赶。这样壮观的场面仍然使我心绪难平。

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每一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这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了美丽的生活画卷,凝成了宝贵的记忆。贫困日子里的春节充满诱惑,也充满了欢乐。而在今天,日子更好了,我们对春节的记忆将更加美好。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相关文章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作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作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作文600字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主题作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5篇

2021年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作文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2021春节多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1000字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1000字

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

年味也存在于过年时的生活习俗之中,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写了吗?没有写2021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也不用担心,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中国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