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有关节约粮食的作文5篇

有关节约粮食的作文5篇

时间: 子媚806 分享

有关节约粮食的作文5篇

  节约粮食应该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欣赏一下节约粮食范文吧!

  节约粮食范文篇一:节约粮食 从你我做起

  每当我们在垃圾桶里看到只咬过一口的面包,看到同学们没吃完的饭菜,大家会是什么感受?难道我们的粮食真的就那么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不,不是的。到现在还有1亿人因为吃不上粮食而挨饿着。非洲有,美洲有,亚洲有,甚至欧洲也有。我们来算一笔帐,中国约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星期就浪费了91亿粒米,一个月就浪费了390亿粒米,一年就浪费了如同一座山一般高的一堆米。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那就能大大减轻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供应困难。我们学校的餐厅中,剩饭剩菜一会儿就倒满了泔水桶,看着十分可惜。虽然餐厅的墙上贴满了要珍惜粮食的提示语,可又有谁会真正去做呢?大会都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口头上说说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自己也不一样在浪费吗?也许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祖国地大物博,浪费一点没关系。但是,我国人口约13亿,每年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40%城市人口消费粮食依靠进口。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面积,我们的粮食从哪儿来?是靠农民们种出来的!节约粮食,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不能浪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让节约粮食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节约粮食范文篇二:珍惜粮食,文明用餐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会看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看见白白的米饭和满满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节约粮食范文篇三: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节约粮食范文篇四: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人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节约粮食范文篇五:勤俭节约,爱惜粮食

  今天,老师给了我一本《我的祖国》,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强大,直至实现东方巨人的超越——圆梦奥运的历程。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发奋图强的人民,读完这本书,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小学生而感到骄傲。书中第三课《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我印象最深。书上说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亿,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筒。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小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看了“节约粮食”作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节约粮食的作文

2.以节约粮食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3.关于节约粮食的名言警句

4.节约粮食的演讲稿3篇

106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