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收藏 > 收藏古币有什么价值

收藏古币有什么价值

时间: 流基816 分享

收藏古币有什么价值

  古币是指古代金属的铸币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古钱包括先秦时期的各类铸币和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古币的收藏价值,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古币的收藏价值

  事实上先秦时期的实物货币,譬如夏商时代的海贝,以及仿制的贝化(货);金属称量货币,譬如西周时代的青铜块等等,也都包括在古币的范畴之内。中国古代正式发行的铸币是以铜、铁等低值金属为主要原材料的,但各类古钱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就材质而言,除了大量的铜、铁钱之外,也有金、银、锡、铅等其它金属铸造的,还有玉、石、木、蚌、骨、玳瑁以及陶土等各种不同材料制造的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古币的收藏投资价值

  历史价值

  一般说来,钱币铸造时代越久远,其收藏价值就越高,如战国时期齐国的三字刀币,价格已达数万元。

  同时代的“三孔布”,售价高达10万元左右,且有价无货。但是,并不是越古越好。汉朝“五铢”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于其发行量又大,流通时间长,达730多年,目前存世数量仍较多,全国各地常有批量出土,即使初学收藏者也易集得,价格不过在5元左右。

  同样是“五铢”钱,一种象鸡的眼睛大小的精制特小“五铢”却不易集得。目前市价已超过80元。清朝“宣统通宝”及民国时期“民国通宝”距今虽然只有几十年,却不易收集到,价格却能远远超过汉朝五铢。清朝“祺祥通宝”距今不过一百多年,却成为藏家难得的珍稀币。

  “物以稀为贵”。既要看年代是否久远、流通时间的长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从先秦到清代货币,品种有数万种之多。先秦货币如齐、燕、赵等国的刀币等,由于年代久远存世数量稀少而价格昂贵。辽代货币流通时间短暂,发行数量少,即使最常见的“大安元宝”,价格也已超过300元。清代“乾隆通宝”是存世数量极多的一种钱币,市价不过几元一枚,然而,一枚乾隆大样价格却在百元之上,一种开炉大钱更是藏家难得的罕见品。“皇宋通宝”是宋钱中极为多见的一种,其中的“九叠篆”存世数量却曲指可数,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和清末太平天国的钱币,因为流通时间很短,有地域性局限,发行量也小,所以价值就较高。

  一枚小小的古钱币,往往因为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不同,其价格也会有天壤之别。如王莽新朝时的“布泉”、“货布”等钱币,用的是优美悬针篆,北周时期“五行大布”为典型的玉箸篆,而“永通万国”则是介于玉箸篆和铁线篆之间的一种独特书体,因而倍受藏家青睐。北宋的折十“大观通宝”,存世数量并不少,其书法乃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瘦金体,铁画银勾,遒劲有力,在中国书法史上自成一派,其价值已突破千元大关。

  南北朝陈宣帝铸行的“太货六铢”钱为漂亮的玉筋篆,它的出现而导致了货币贬值。朝廷规定,一枚太货六铢钱要抵五铢钱十枚,而实际上两者的重量相当,以此来搜刮民脂民膏,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这种钱币上的篆文“六”字,颇像一个人双手叉腰一样,于是百姓就咒骂“叉腰哭天子”,暗示皇帝早日归天,事实上,陈王朝不久就寿终就寝了,因其传说,成为钱币爱好家难得的精品,目前市价已超过1000元。

  清代“罗汉康熙钱”是专为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的一种祝寿钱。由于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六十一年,传说“罗汉康熙钱”因掺入金质罗汉的材料而得名,所以后人把它打制成戒指,或把它熔炼提出金子,或当作压岁钱赐予晚辈,或在女儿出嫁时作为压箱钱,致使存世数量越来越少,至今已成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见品种。

  古钱币的收藏投资价值、增幅大小与品相密切相关,同一钱币若有品相差异,则价格之差往往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足见其品相的重要。刚刚出土的生坑绿锈钱币要比传世的钱币价格高出很多。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形制较差者,价格往往大打折扣。如元朝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宝,一枚传世品价格不过在400元左右,若为刚刚出土的孔雀蓝锈,品相绝佳,其价格却在千元之上。

  古币的鉴定收藏方法

  一看历史价值。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二看现存数量。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存世数量少的钱币还有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的“得壹元宝”[1],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为稀世珍品。

  三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四看品相。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钱文读法

  唐以前,从春秋战国至秦汉钱文的读法基本依汉字书写习惯,由右向左读,如“半两”、“五铢”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读法,比如从左至右、传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读。这种情况下双字钱文一般不容易误读。最容易读错的是多字钱文圜钱,大多依圆随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读。如“漆垣一釿”、“铢重一两·十二”等。

  唐以后各代多以“通宝”、“元宝”作宝文,顺读、旋读并行,形成一定的结构。

  明以后建立了专以“通宝”为宝义、顺读的固定结构,其间的演化过程容易造成误读,如受唐“乾元重宝”的影响而将宋的“乾道元宝”误读为“乾元道宝”等等。

  只要掌握了各代钱文规律,即可避免这种错误。

  顺读:按上下右左、先纵后横的顺序读,始见于新莽的“六泉”,至元明清占绝对优势,遂成定型。如“小泉值一”、“咸丰通宝”等比比皆是。

  旋读:按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旋读,宋钱中较多,元以后绝迹。如“大泉当千”、“大夏真兴”、“天福元宝”、“淳化元宝”等。

  先纵后左横读:按上下左右顺序读,极为少见,有“乾亨重宝”,且“重宝”二字为传形,是汉以后所仅见。

  右起先横后纵读:按右左上下顺序读,如“永安一百”、“太平天国”等。

  左起先横后纵读:按左右上下读,仅见“永安一十”孤例。

  此外,新莽时期所铸仿古布向十品的钱文是以上下两横列为序,先上列后下列由右向左读,如“么布一百”至“次布九百”、“大布黄千”等,是比较特殊的读法。

  钱币形制

  古代货币形制十分复杂,仅用作货币的的币材就不下几十种,如铜、铅、铁、金、银、玉、龟、贝、牲畜、皮革、谷帛、纸张等。但沿袭几千年的基本形态是方孔圆形铜钱,其标准式样是西汉元狩五铢、上林三官钱及唐初开元通宝,轻重适中,重约4克,肉好皆有周郭。此外也有圆形圆孔、圆形无孔、铲形、刀形、长方形(钱牌)、不规则椭圆形等形式。同一钱,又有大小、轻重、成分、质料、版别、钱面文字、钱背符号、有郭或无郭、重轮、重好、四出、决文、传形等区别,有合背、合面、剪边、磨边、对读、旋读、复文等不同情况,按钱币性质分,又有记重钱、记值钱、年号钱、国号钱、记号钱、纪年钱、镇库钱、纪数钱、厌胜钱、庙宇钱、撒帐钱、罗汉钱、对钱、母钱、祖钱、开炉钱、样钱等,这些情况有时有两种以上并存现象,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至于钱币鉴定和文物考古方面所定的专门分类,那就更多了。

  铜钱最普通的形制是小平钱,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又有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甚至当百、当千大钱。

  古币的收藏误区

  花钱种类繁多,其中云贵炉花钱风格粗放,个性率真,但多数藏家对粗放之美、率真之美的认识还相当不足,因此,目光多局限于苏炉和川炉工艺的如铜版画般精致的花钱,但往往一丝不苟的略显呆板。粗线条勾勒的,多重神韵不重细节,随意挥洒,一气呵成,但却不被市场认可。

  目前,花钱收藏的主流是吉语花钱,较冷僻的宗教类花钱重视程度不足。只因宗教似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多数收藏者不愿感悟宗教的文化和魅力,这是“山鬼无精品”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

  花钱收藏,重视天圆地方的正统之美,而轻视异形之美。如挂牌类花钱能表达其它花钱所表达的一切主题,还可用挂部分更多地展现文字或者图案。挂部分的形制、线条、文字等信息可以作为判断炉别的重要依据,但多数藏家仅因其形状便否定了其价值。[4]

  古币的收藏知识

  货币自古今来就是人们发明出来用于商品流通的替代品。鉴定古钱首先要熟悉历史,要熟悉和掌握货币史,要具备钱币学的知识。

  钱币学是一门研究钱币发生、发展与钱币不同版别、质地、形制、铸造等特征的学科。在中国历史上,钱币根据厚薄、大小、钱文、纹饰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版别来,特别对宋代钱币,人们研究的侧重点更是在版别方面。钱币一般有铜、铁、铅、金、银等质地,哪一个朝代曾铸造过哪一种或几种质地的钱币,对于鉴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铸造钱币使用的工艺技术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以前使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使用的是母钱翻砂法,就是这两种铸造钱币的方法在各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

  比如先秦时期,货币以刀、布、圆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等为主。大部分的刀、布币币身极薄,刀币的浇口在首端。

  刀、布的浇口及边缘常有浇铸时挤出范外的多铜,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状态。

  有些伪造的刀、布币边缘被挫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暴露了伪造痕迹;又比如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有。

  北宋南宋时期基本以小平及折二钱为主,其间也曾发行大钱,其轮廓、大小都有一定标准。

  自南宋淳熙七年开始,钱背以数字纪年,钱文书体也逐渐以宋体为主。总的来讲,两宋钱币的铸工考究,徽宗时期尤为突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用于钱文,秀美纤细的书法配以精湛绝伦的铸工。

  常使各种赝品相形见绌;宋钱的另一特征就是版别很多,有宣和、政和等数百种版别。南宋的嘉定铁钱除大小不同外,又有通宝、元宝、重宝、新宝、永宝、真宝、珍宝、正宝、之宝、万宝等十余种,而背文则以纪地、纪年、纪值的区别,如此现象自历朝以来,实属罕见,故宋钱收藏别有情趣。

  目前市面上普通宋钱无人伪造,而康定、至和重宝背坊、虢,圣宋通宝、靖康通宝、元宝等高档品种的伪钱较多,凡遇到这类钱币时须慎重对待,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做伪痕迹,是否与大量的普通北宋钱形制相符合。


猜你感兴趣:

1.古钱币的收藏价格表

2.古钱币收藏的方法

3.古钱币收藏价格表图片大全

4.古钱币交易收藏的方法

5.古钱币收藏技巧

6.中国古钱币收藏知识大全

7.古钱币收藏图片大全

101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