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饲养鹧鸪技术和管理

饲养鹧鸪技术和管理

时间: 流基816 分享

饲养鹧鸪技术和管理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属雉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鹧鸪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鹧鸪的养殖技术

  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 ),是鸟类的一种,属雉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鹧鸪的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3至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至6个,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另有相关名称词牌名,乐器和房舍。

  鹧鸪的生活习性

  独特的洪亮而刺耳的鸣叫,声如 'do-be-quick-papa' 或 'come to the peak ha-ha'。晨昏时数鸟可同时鸣叫。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没有大量的鹧鸪苗卖的,少量的买卖在花鸟店可见。

  1.鹧鸪为南方留鸟,喜温暖,怕寒冷,不怕炎热,喜光照,喜干燥,怕潮湿,厌阴暗。

  2.鹧鸪不喜欢群居,一山不容二鸪,两雄相遇必斗。胆小,易受惊。遇到响声或异物的出现,立即飞逃,一般直线飞行,有较强的飞翔能力,飞翔快,但持续时间短。

  3.鹧鸪在地面作窝,一般在灌木丛中啄个小坑,以杂草和树叶铺在上面即成。母鹧鸪非常恋窝,孵蛋时人走到跟前不飞。

  4.鹧鸪为杂食性鸟类。常以杂草、籽实、水果、树叶、昆虫为食。

  5.鹧鸪好斗。性成熟后的雄鹧鸪,不容许其它雄鹧鸪进入自己的地盘范围,常因争夺地盘而发生激烈的啄斗,直到失败者飞逃为止。

  6.鹧鸪好唱,尤其是繁殖季节,各山头此起彼伏,反复啼叫,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

  7.鹧鸪繁殖率很低,目前没有大规模养殖,只有少部分养殖,当做媒鸟。目前全世界没有成功驯化鹧鸪的案例。鹧鸪一年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产蛋五只,小鹧鸪刚孵化就能跟着母鹧鸪觅食,还有的小鹧鸪未完全出壳就顶着蛋壳走。

  鹧鸪的养殖技术

  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野生鹧鸪一年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产蛋五只,鹧鸪苗刚出壳四个小时就可以跟着母鹧鸪觅食。

  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全世界没有规模养殖鹧鸪的案例。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有零星养殖,作为媒鸟和观赏鸟。大部分是野外捉回来的鹧鸪苗或野外捡鹧鸪蛋回来孵化的。鹧鸪是省级保护鸟类,市场出售的商品鹧鸪很少,市面看到的所谓的鹧鸪绝大部分是用石鸡假冒的。

  1.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另外影响鹧鸪人工繁殖主要因素是受精率极低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2.鹧鸪的性成熟

  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3.鹧鸪的配对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雏鹧鸪-种鹧鸪选择方法

  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

  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胸部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性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

  鹧鸪的注意事项

  鹧鸪一、公母鉴别和种鸪选择。

  鹧鸪7日龄进行第一次选择,应淘汰弱雏、畸形雏。选留腹部无硬块、活泼、食欲旺盛的雏鸽。16周龄进行第二次的选择,这时,鹧鸪的公母已能分辨。体型上公鸪比母鹧鸪大,头部公鸪较母鸪大而宽,颈较母鸪短,双脚长有突起鸟距,母鸪偶而单脚也长有鸟距,但距较小。区别鹧鸪雌雄准确方法是采用肛门鉴别法,公鸪泄殖腔皱裂中央位置上,有个圆形突出物,母鸪没有或只有一个小结节。公鸪应选择,身躯高大、骨架结实、胸脯宽大、喙脚桔红鲜艳的健康鸪。母鸪的选择标准是脖子细长、体态匀称、眼睛明亮、毛色鲜亮、活泼好动。此时鹧鸪公母分开上笼饲养。28周龄结合疫苗接种进行第三次严格选留。

  二、饲养方式。

  鹧鸪可地面平养和立体多层笼养,但笼养比地面平养对管理及减少疾病都有明显的优势。立体多层笼养、笼底高地面30厘米,小于30厘米给网下清粪带来不便。鸪笼尺寸为120厘米×80厘米×40厘米。每笼可饲养3组鹧鸪。鹧鸪不宜单组饲养,多组饲养受精率明显高于单组饲养。笼舍底网可用1厘米×1厘米的钢板网或塑料网。前后和侧面可用竹片制成,框架用25厘米×3厘米木条。前后倾斜5度以便于蛋滚出。食槽和水槽放在笼外。

  三、饲料。

  鹧鸪4月龄后,体成熟已基本完成。饲料用蛋白质17%的蛋鸡料饲喂。为防止母鸪过肥,影响产蛋,应限制喂料。母鸪每天饲喂量控制在24克~28克,饲料内加20%~30%的粗饲料(谷壳及糠夫类饲料)6.5月龄后可取消粗饲料。饲喂量每天35克为宜。母鸪进入产蛋高峰期应增加饲料内蛋白含量。饲料内添加3%进口鱼粉,4%豆粕,使饲料蛋白含量达到20%。这样一直维持到产蛋结束。产蛋期内不限制喂料,饲喂量以食槽不断料为原则。饲料要新鲜,发霉变质饲料会使产蛋量下降。

  四、光照。

  鹧鸪4月龄至7月龄光照采用自然光照,7月龄后才灯光刺激其产蛋。每昼夜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光线作为兴奋因子,能促进生殖机能活动,提高产蛋率。光照强度每平方米3瓦,灯泡离地2米,为防止灯泡燥裂。如20平方米鸪舍可均匀安装4盏15瓦灯泡。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忽长忽短,忽高忽低,否则将严重影响产蛋。产蛋前,当公鸪已进行二周光照刺激后,再将公母1∶3配比共同转入鸪舍一起进行光照刺激,2周后母鸪就开始产蛋。灯光刺激宜迟不宜早,如32周龄刺激,其产蛋量为最佳。

  五、温度。

  鹧鸪产蛋期适宜温度为15摄氏度~25摄氏度。高于30摄氏度产蛋量和受精率,均受到影响。低于5摄氏度鹧鸪舍内应加温,使温度不低于8摄氏度。

  六、环境条件。

  鹧鸪易受惊,因此鸪舍周围环境必须安静、洁净。产蛋期因惊吓产生应激可使产蛋率急剧下降。外人不要进入鸪舍内。饲养员工作服、水槽、食具等色泽都要相对固定。

  七、药物预防与疫苗接种。

  鹧鸪6月龄,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症三联油剂疫苗。同时驱虫一次。2周后预防黑头病一次,药物选用三字球虫粉或痢特灵等。以后每2月预防黑头病一次。注意预防传染性鼻炎等疾病。
看了“饲养鹧鸪技术和管理”的人还看了:

1.鹧鸪的养殖方法

2.天津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3.知了养殖方法

11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