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泥鳅怎么分辨是野生还是饲养

泥鳅怎么分辨是野生还是饲养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泥鳅怎么分辨是野生还是饲养

  泥鳅可以在家庭里饲养,那么野生泥鳅和饲养泥鳅要怎么分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泥鳅与野生泥鳅的区别,一起来看看。

  饲养泥鳅与野生泥鳅的区别

  一、人工苗种适应能力强。

  人工泥鳅苗种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场所成长,适应能力强;而野生泥鳅,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难以适应养殖场固定狭小的空间。

  二、人工苗种吃食快。

  人工苗种从孵化出来起,就开始吃人工培育的饲料,所以吃食快,易吸收;而野生苗种,吃惯了各种杂食,突然吃人工饲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当适应后,其实已经错过了泥鳅生长的黄金时间。

  三、人工苗种不易生病。

  人工苗种与外界接触少,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长,染上疾病的机率非常小,而野生苗种在野外生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也许某些泥鳅本来就携带有病原体,对日后人工饲养时,出现的大面积死亡埋下了隐患。

  四、人工苗种成活率高。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而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一般在40%-60%,最高也不过80%。

  泥鳅饲养方法

  养殖池规格为长15米、宽10米、深1.5米,最好是泥土地面,如果是水泥地面铺好15厘米的泥土。养殖前对进水口、出水口进行简单改进,将进水口移至池壁上方,并在进水口处接一直径为6~7厘米的PVC塑料管,使进水管向养殖池中间延伸约40厘米,同时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装网罩,防止泥鳅逃跑。

  放苗前,养殖池加水30厘米,将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消毒。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一些天然饵料生物

  在较大容器中配制4%的食盐水,将野生泥鳅苗倒入盐水中浸泡4~5分钟,伤病的泥鳅苗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泥鳅苗会发生昏迷、软弱无力,淘汰这类个体,将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泥鳅苗进行放养

  池中放水草(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为泥鳅遮阳隐蔽,夏热时节不仅可以吸收强紫外线对泥鳅的直接照射,还可调节水温;水草根系发达,不仅给泥鳅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还可净化水质,改善饲养泥鳅池内的整个生态环境。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的 2 / 3 左右

  池塘养殖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

  期间进行做好参察工作,每天观察水的颜色,做好灭杀细菌和灭真菌,可用碘三氧或硫醚沙星配合食盐水全池泼洒

  登上几个月即可收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泥鳅养殖技术

  步骤一:养殖池的设计

  在水源良好的地段,建立水泥池。水泥池大小:宽10米,长15米,深1米,为宜。设置进出水口应注意:进水口应使用水管在水池壁上方,并且水管需想养殖池中间延伸半米。可防止泥鳅沿着入水口逃跑。出水口在水池底下,使用细网罩盖住出水口,防止泥鳅逃跑。池子中间用洗净石头堆砌地方,中间放一些细砂,用来栖息。

  步骤二:泥鳅种苗

  泥鳅种苗最好选择野生人工诱捕的,大小10g左右为宜。健壮没有受伤。因为是无土养殖,所以对水质要求比较高。要及时更换。能做到流动的水更好。特别是夏天。水不能有异味。千万不要以为泥鳅生存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不高。关系到健康生长,水质很重要。

  放养前期最好使用天然食物,通过消毒后。

  步骤三:养殖环境的建立

  在养殖池中可以种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草,用来给泥鳅避暑栖息。水草也可以净化水质。为了保持水中的氧气量,水草覆盖面积不宜超过百分之七十。水草好要用架子固定否则后续不好管理,会影响水质栖息效果。

  步骤四: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

  投放饲料应注意投放时间和投放的量。投放量应注意日常观察,及时调整,投放饲料少了会影响生长。多了会浪费饲料,吃不完的还会影响水质。还有就是注意日常消毒。

  受到农业化肥和大量捕捞的影响,野生泥鳅陈本高,所以除了最初的种苗需要野生的以外,后面养殖还需要人工繁殖适宜温度:25度左右。

>>>下一页更多精彩“泥鳅的生活习性”

202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