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黄羽肉鸡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黄羽肉鸡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时间: 曹欣732 分享

黄羽肉鸡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黄羽肉鸡的饲养中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黄羽肉鸡饲养中的常见问题。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饲养标准问题

  黄羽肉鸡的选育基本上都是利用我国优秀的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选育配套而成。黄羽肉鸡体形、外貌、生长速度表现出地区性差异,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黄羽肉鸡进行分类管理与指导;同时针对不同黄鸡品种要开发配套营养标准、营养需求及添加剂配伍等技术,为黄羽肉鸡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由于不同的鸡种培育出来的商品代鸡的性能不同,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的营养标准,配制相应的日粮,以适应鸡群生长的要求,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黄羽肉鸡的饲养量在逐年增加,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的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但目前对黄羽肉鸡的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目前国内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为了避免浪费饲料资源,造成饲养成本的增加,请不要盲目照搬快大型肉鸡的饲养标准,优质黄羽肉鸡比快大型肉鸡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因此对日粮养分含量的要求低于快大型肉鸡,这些标准高于优质黄羽肉鸡的生长需要,会影响饲料报酬和鸡肉品质。但由于不同优质黄羽肉鸡品种生长速度差异较大,所以饲养标准难以统一。必须根据快速、中速和优质黄羽肉鸡的不同类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分阶段开展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

  实际生产中建议饲养场(户)可以向供苗的种鸡场咨询鸡群的饲养标准,如果有自己的手册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饲养标准也一定要询问主要的营养指标如各阶段日粮的粗蛋白、代谢能、钙、磷、赖氨酸的需要量,以便根据需要指标选择合适的原料制作日粮;如果都不能如愿,则可以参考白羽肉鸡的标准,在其基础上适当降低一些营养指标,同时注意在饲养过程中仔细观察鸡群的生长情况,随时校正鸡群的营养需要与标准数据要求的关系,制定出自己的饲养标准,我们称之为实践标准,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各批饲养的鸡群都会有不同的调整,几批以后就可以有真正的实践标准,又称之为经验。但需要说明的是做这样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营养知识才能够做成功,不能够盲目的调整指标,以免出现大的损失。

  标准化是组织规模化大生产的必需,作为黄鸡产业,无标准生产是混乱和盲目的,希望黄羽肉鸡的饲养标准尽快推出。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鸡群疫病净化问题

  在实际服务中发现黄羽肉鸡比白羽肉鸡的白痢问题要多很多,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黄羽肉种鸡所提供的雏鸡质量还没有达到高标准的要求,虽然有很多的肉鸡生产企业,但做种鸡的育种和真正通过正规的育种手段培育出一个良好的品种的工作做的还很少,大家都为盲目的商品市场赢利,以支撑企业的运转,这样对于国家是一个恶性循环,只能够使鸡的品种不断退化,最终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这方面的工作。国家规定原种鸡白痢、白血病的净化,选育品系验收时其阳性率应分别低于0.2%和2%。但实际生产中许多种鸡场不能够达到鸡白痢、白血病的净化标准,原因之一是净化过程需要淘汰许多阳性鸡,会加大养殖成本。原因之二是有些场虽然做了检疫工作,但是将阳性鸡检出后舍不得淘汰,还是饲养在本场内,造成水平的传播。原因之三是黄羽肉鸡一般都在南方饲养,采用开放式鸡舍,鸡场的老鼠是很难控制的,老鼠身上带有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和鸡舍的环境,造成传播。原因之四是种鸡在进行人工输精时,很少种鸡场执行一个输精管只使用一次即一鸡一输精头,输精器具的连续交叉使用,使鸡白痢病的水平传播很难控制。因此,单纯从技术角度考虑鸡疫病的净化工作,势必事倍功半,收益不显,鸡疫病的净化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治理问题。建议有关部门从行政和技术等各方面建立必要法规,强制执行,加强督察,鸡疫病的净化才有希望。否则要在短期内达到净化指标是很困难的。

  育雏期间的白痢问题,不易治疗,也可以说是无法根治,从而降低生产成绩,影响场(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提醒广大养殖场(户)购买黄羽肉鸡的鸡苗时,不要贪图便宜,要看质量,同时对种鸡场进行考察,必须选择较正规的种鸡场引雏鸡,确保鸡群能够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达到理想的生产效益。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着色问题

  “三黄”鸡有三黄的特点即羽毛黄、喙黄、胫黄,有些是消费者的一些错误观点,但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优质肉鸡品种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在较短的生长期内使鸡达到理想的着色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饲料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使饲养者不得不去开动脑筋想办法达到理想效果,有些场(户)就不择手段的去追求,在此希望广大消费者也要端正其观念,在食品方面不是越黄越好,品位就越纯正,这些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才可以,不是通过添加某种添加剂就可以改变的。当今科技水平高速发展,一切着色剂都可以制作出来,一些是天然的,但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色素,一般来说天然的添加剂与人工合成的添加剂相比,其着色速度、在人体中的有害残留和经济投入等都有很大差别,正规生产场肯定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使用添加剂,但那些不择手段赚钱的场(户)就会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违规操作。着色剂的作用除了着色外别无其它营养功能,在崇尚“绿色食品”的今天,人工合成色素的大量添加难免会使消费者心存疑虑。因此,人们在适当追求肉品色泽的同时,不应过分强调鸡肉的着色效果。

  为了提高黄羽肉鸡的皮肤、羽毛等的美观性,突出黄羽肉鸡的“三黄”特征,可适当添加露康定或加丽黄等,同时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如苜蓿粉、黄玉米、红辣椒粉等叶黄素含量丰富的原料。

  影响肉鸡皮肤着色效果的因素很多,不同品种肉鸡皮肤着色的性能不同,但沉积在肉鸡皮下脂肪上的黄色物质都是叶黄素;叶黄素中只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具有着色作用,它们通常存在于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中,玉米、玉米蛋白粉等饲料原料虽然富含叶黄素,但叶黄素含量随原料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夏令时节饲料原料玉米及蛋白粉都是陈品,最短也有十个月左右的储存期,叶黄素含量损失近一半;此外叶黄素最终沉积在肉鸡皮下脂肪中才能呈现黄色,所以皮下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鸡皮肤的着色效果;高温季节使肉鸡采食量显著下降,相应的叶黄素摄入量不足,而且高温也易引起叶黄素、油脂的氧化,导致饲料中可利用的叶黄素减少,最终使肉鸡着色效果变差。因此,夏季配制肉鸡饲料时,在提高叶黄素添加量的同时,也应提高饲料的养分浓度,使肉鸡保持正常增重和肥度;再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等,通过综合手段来有效提高肉鸡叶黄素的摄入和沉积,使之达到理想的着色效果;疾病的影响,大肠杆菌、梭菌性肠炎及球虫病都是家禽生产中的常见疾病,尤其是球虫病对色素的沉积有明显的影响。

  所以如何解决真正的品种与添加成份后的效果问题,是消费者与饲养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家必须从对其负责的态度出发,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反对不正当的竞争,以保护正规的生产场商,使黄羽肉鸡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疾病问题

  黄羽肉鸡对环境的适应性比白羽肉鸡强,所以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疾病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少,但随着黄羽肉鸡的不断扩大,育种方向或品种对生产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鸡群生长速度快,使得其他指标主要是对疾病的抵抗力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饲养者的观念不及时改变时,或认为黄羽肉鸡的抗病力会持续保持在高水平时,会出现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69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