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中国茶道经典的1000字论文

中国茶道经典的1000字论文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中国茶道经典的1000字论文

  中国人喝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自然关于茶文化的研究和论文作品也不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道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道的论文1

  道德教育与茶文化关系分析摘要: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和社会道德的构建是一脉相承的。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民族的属性。而道德的构建也具有民族的属性,道德的存在是对民众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其存在特殊性。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道德不一定适合于西方,自然中华的茶文化和西方的也不一样。因此,民族道德的教育和茶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进一步强化与渗透,道德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受到国家与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在大中小学生课堂中贯彻道德精神势在必得。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蕴含了道德传统的主要内涵,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便是对于道德传统的部分探索,故此,笔者准备以茶历史为切入点,探究茶文化与道德教育关系。

  关键词:道德教育;茶文化;关系;探究

  1茶的文化发展历程与道德文化的联系综述

  任何一种文化的根源都是物质层面上的,而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其根源便是茶叶的演变。最初的茶叶产生在5000多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关于茶的确切记载,最初茶是做药用,后来在最初的药用功能上,随着历史的发展又衍生出了“饮用”、“礼用”等功能。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论文品茶之风渐盛,而此行为推进了茶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为文化史上三教开始融合的时期,故此茶文化的最初融入,便是儒家、道家、佛家的三教交融的思想,而非分批缀入,此点值得注意。而注意这一点的原因,在于,若茶叶中蕴含的文化,最初便是三教交融的文化,那么其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便有了根源。传统道德理念,是以礼教为首的一种宝贵精神品质。追求真理曰道,正直中和是德。魏晋时三教的文化精髓在品茶这一优雅行为中随着茶香渗透进了茶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此处可以确切知道茶文化中蕴含了道德文化。茶叶的本性自带有一种不偏不倚、正直倔强的品质,这种品质为历朝道德文化所看重,故此茶叶一经引入文教体系,其道德文化便彰显出来。我们知道,茶的本性便可说是道德水准,而其衍化的文化中又携带了道德文化元素,所以茶叶与道德教育是有巨大关联的。

  2道德教育与茶文化的关系探究

  想要探索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首先要知道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文化来源于茶叶、茶树,其最早的文化内容便是茶叶、茶树的本性,即茶性,次之,茶叶最初具有药用与饮用功能,药用在后期引入了中医文化,而饮用自衍化成茶道。茶道,实际上是包含茶艺、茶具、饮茶文化在内的一切茶的技艺,而茶德更是这种茶艺的精神提炼以及具象理论。在下文中,笔者将立足茶文化本身,从茶性、茶道、茶德三个方面,深入探究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2.1茶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欲明茶性,必先知茶之理。茶的生长条件极为独特,其他植物,或要求少风少雨,或受限与季节条件,更多的是必须有肥沃的土地才能长成。而茶树,往往生长在高山低谷,人烟迹罕至之处,或是深山丘陵,餐风露雨之处。据科学研究,在茶树的生长条件中,碱性土地与潮湿空气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茶树往往低沉而直立,不争不艳,不偏不倚,卓尔大方。考究完茶的生理条件,茶的本来性质便不难得出,茶的第一点特性是生性顽强,能在极为恶劣的地方生长。这种特性,在道德层面,便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根据茶的这一品性,很多诗人墨客,作家,画家都加以作品描述,在丰富茶文化的同时,又使得茶的坚忍不拔与自强不息得以传承,而在现代教育机构的道德教育中,例如学校,则可采取茶与其茶文化作为精神样本,将道德教育实际化,起到深层次的教育效果。茶的第二点茶性,便是茶的低沉直立。众所周知,古人往往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将眼见的事物给予人性化的道德评价,并有梅兰菊竹四君子之称,而这四君子都代表了不同的道德文化。例如,梅花的孤傲不群,兰花的优雅,菊花的淡泊,竹子的不俗和谦虚都是用来彰显道德品质并起到教育作用。而茶叶本身具备了低沉直立的品质,表现为接地气不孤傲,优雅不做作,淡泊不空荡,谦虚而不自持,兼具四种美好的道德品质,更应该作为道德教育的模范。茶性的第三个特点,便是不偏不倚,卓尔大方。不偏不倚的品性,历来为人们所歌颂。因为这代表了正直的品质,当然,同样以正直出名的本性植物,有松,有竹,有白杨,有胡杨,但是茶树的不偏不倚是有其特色的。茶树往往不高,其不偏不倚,蕴含在其短小的身躯内,更彰显正直之气。无怪南明遗民见茶树而涕泣之。不偏不倚即指茶叶喜居本土,安居乐化,体现在道德教育上,即是要爱自己的祖国不能崇洋媚外。

  2.2茶道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茶道是广博的,其中既有优雅大方的茶艺,又有雕工精美巧夺天宫的茶具,亦有饮茶、泡茶的各种细节讲究,更有古人对茶的文化评价。其中不乏许多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例如,茶艺的优雅大方、茶具的精益求精、细细雕琢、品茶时的从容不迫、追崇自然、天人合一,甚至于自明清以来,市场上红极一时的茶馆、茶楼都是茶道的产物。由此又可知茶道的创新变化,因时而变。古人在道德教育上,往往主张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如此口耳相传。例如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讲的就是传统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便是寓情于物,以物相较。例如传说中的临终前折箭之教,赵简子的赠书之教。而这两方面,在茶道中皆可做到。在品茶中,等水开、等茶香,可放松急躁的心境,培养耐心,这是物教的境界;而在品茶之时,如魏晋南北朝士人品茶,或是潮汕地区的功夫茶,都喜欢聚集品茶而言文化,这样,无形中亦起到文教的功能,所以有人说茶文化中自带道德教育,是极有道理的。茶道中的道德教育,尚且不止文化理论上的言传物教,而是实践上的道德推广。例如,紫砂壶的铸造需要极高超的技艺,极精细的工夫,这些不从实践中经历千百遍磨练是学不会的。这种茶具的精雕细琢精神,便有了茶道的自然教化功能,在实践层面推动了道德文化的教育。

  2.3茶德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说到茶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这里要理清二者的大小之辩。首先茶德的提炼来源于茶道,而茶道又是来源于士人、民间的品茶活动,最主要是士人阶级的研究探索,故此,茶德间接来源于士人文化,而士人文化又是传统道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由此一看好像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别忘了茶性中本来就有道德影子存在,而且茶道中的道德,亦不止是传统道德文化上的品质,故此两者自有区别,应该说传统道德文化是共性,而茶德,是个性。或者说,茶德是传统道德体系中非常光辉的部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渐渐打开,人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我们不能说西方的文化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我们所痛心的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在西方的文化冲击下显得非常脆弱,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道德体系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显得岌岌可危。如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讲人们相互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人们相互之间显得越来越陌生,人们不愿意去帮助陌生的人,因为害怕被骗,人们不愿意冒着被讹诈的风险扶一个摔倒在马路上的老人。这就是社会存在的道德危机,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道德危机的入口,笔者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茶文化。因为,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同时茶德对人的约束不那么激烈,先得温文如玉,其对人道德冲击不会很大。人们在品茶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所以,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嵌入茶文化是非常恰当且合适的,一定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民族目前的确存在一些道德危机,这是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意见到的。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重拾人们的道德有很多办法,笔者认为重拾道德并非就要从茶文化入手,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对于公民的道德教育确实非常有帮助,笔者从茶文化入手,剖析了茶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帮助人们找到重拾道德的一些思路,希望人们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共建一个温良恭俭的社会、一个人人都有温度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2]刘瑞华.解读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之关联[J].福建茶叶,2016(2):245-246.

  [3]孙汝建.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建[J].海外华文教育,2014(4):384-394.

  [4]陈文华.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J].农业考古,2002(2):46-65.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朱红缨.基于专业教育的茶文化学体系研究[J].茶叶科学,2006(1):42-48.

  [7]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8]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196.

  [9]余悦.净慧法师对当代禅茶文化的贡献及其学术史意义[J].江汉论坛,2014(4):131-135.

  [10]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有关于茶道的论文2

  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摘要]本文以浙江省龙坞茶镇为例,通过德尔菲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估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指标,实证发现,龙坞茶镇具有较高的茶文化旅游价值的表现,并针对龙坞镇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旅游资源价值;龙坞茶镇

  2015年6月,浙江省选中37个小镇作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而龙坞茶镇是浙江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之一,也是唯一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省级特色小镇。政策支持以及茶文化资源丰富是龙坞茶镇发展的优势,但在茶文化旅游氛围的构建、茶文化内涵的拓展、茶文化品牌的建设、茶科技的创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旅游小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茶文化旅游资源通常包含物质与非物质两个方面的资源。有学者提出,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追寻茶及其文化,其最能吸引游客的因素是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笔者运用德尔菲法,通过邮件的方式,咨询了笔者所在学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9位专家,邀请其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相关指标进行打分。经咨询专家后得出的各因子所占权重如表1所示,同时也确立了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的赋分。值得关注的是,价值评价体系中的茶文化资源特征指标,最主要的茶文化资源因素是茶文化的历史价值。笔者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茶文化资源的科研与教育价值,通过抽样调查确定茶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影响力等价值评价指标。

  2龙坞镇茶文化旅游价值综合评估

  2.1实地调查

  笔者在实践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茶文化资源价值划分为5个不同层次:Ⅰ级≥8.0;Ⅱ级:7.0~7.9;Ⅲ级:6.0~6.9;Ⅳ级:4.0~5.9;Ⅴ级:<4。其他评价指标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和傅文伟(1993)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赋分。笔者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过程中,既考虑专家层面的意见,也注重游客层面的感受,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茶文化历史价值等9个指标运用资料搜集、实地访谈调研等方式,获取数据;而其他13个指标通过游客打分获取数据。于2016年11~12月间,历时半个月,在龙坞镇茶园,面对面访问了100位游客,获得有效问卷91份

  2.2数据分析

  2.2.1茶文化特色

  早在中唐时期,“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就曾记载了西湖龙井,茶叶历来都是龙坞的主要经济来源。民国《杭县志稿》的记载也有关于龙坞茶叶的描述,龙坞镇种茶、制茶的历史悠久。龙坞镇的龙井生产地保存完好,各处散落有数量众多的茶楼、茶馆、农庄等品茶之所,说明龙坞镇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2.2.2旅游功能和价值

  龙坞镇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侧,其传统旅游发展以茶为核心带动经济发展,包含旅游、民俗、休闲和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2016年以来,龙坞镇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推动龙坞茶镇7大区块的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总体来看,龙坞茶镇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价值、视觉欣赏、保健休闲价值。

  2.2.3相关资源的存在条件

  龙坞茶镇有众多历史遗存,包括胡雪岩墓、金莲寺、午潮山、光明寺、黄松生古建筑、上马石、夏同善墓长凳石、章炳洪祖传古建筑、慈母桥、葛衙庄等。龙坞镇内的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山间有午潮井、白龙潭瀑布,郁达夫曾在《龙门山路》中对此有精彩描述。境内金莲禅寺始建于宋代,规模较大,其间名人题额、题联甚多。龙坞镇周围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整体搭配与组合度比较好,但各景点之间相较远,导致其资源的聚集度不太高。

  2.2.4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转塘街道,东经120°02',北纬30°11',海拔37m。境内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龙坞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宜人,土壤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综合来看,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2014年,龙坞茶镇仅茶农茶叶销售收入就达7000余万元,旅游人数突破了7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000多万元。当地政府鼓励、支持开发茶文化旅游,并希望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茶农增收。这些都为龙坞镇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2.2.5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

  地理位置:龙坞茶镇距离宁波、苏州、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比较近,不超过250km;距离浙江省的杭州主城区、临安、富阳、金华、绍兴、嘉兴和湖州以及安徽省的黄山、宣城等地较近,约在200km;属于距离中心城市在15km~249km,处于区域旅游节点上。龙坞镇交通便捷,离市中心仅为15km,杭州绕城公路穿镇而过。可进入交通条件: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西南15km处,有国家高速公路G25和G56、杭州绕城高速G2501、国道G320以及省道S30等直接通过杭州市境内外,交通可及性较高。与周边旅游区域的关系:龙坞茶镇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湖景区、灵隐寺景区、宋城景区、西溪湿地、九溪十八涧景点、钱塘江等优势互补,共同组成了杭州山水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客源市场:笔者对游客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来自杭州市的游客占60%以上,来自其他地区绍兴、湖州、苏州、南京、上海、宁波等距离较近的城市较多,仅有少数游客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游客平均年龄32.54岁;游客中女性比例略高;平均月收入在4726.51元;游客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2.3结果与讨论

  本文对龙坞茶镇进行综合评价时,经过对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数据整理,按照资源对应的等级对22个资源评价的指标赋分,经过权重计算,最后得到龙坞茶镇的综合评价总分为6.145。茶文化及旅游资源特征得分仅为3.78。虽然龙井茶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龙坞茶镇以及其他一些建筑属于近年来新建的,因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龙坞茶镇的旅游资源类型比较丰富,但特殊度不高,聚集度低,得分为0.088,所以相关资源存在的得分较低。环境特征总得分为1.095。龙坞茶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龙坞镇的社会治安良好,交通条件较好。由于近两年新建的许多旅游工程尚未完成,一部分配套的旅游设施尚未完成,该项指标得分较低。旅游开发条件得分为1.27。龙坞茶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良好,且与杭州其他名胜,如山水、湿地、古城、古寺等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其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但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客源市场广泛,游客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客源结构良好。

  3结论与建议

  笔者通过对龙坞茶镇的实地调查发现,龙坞茶镇的龙井茶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但这些资源在全国,甚至在浙江省内的知名度不高,还需要组织更多的宣传,提高龙坞茶镇在浙江省内和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以便招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由于山间丘陵阻隔,龙坞茶文化旅游资源并不是很聚集,因而还有待从全局进行规划,提升龙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效益,对当前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旅游资源内容和开发模式的创新。龙坞茶镇在未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重。从对龙坞茶镇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来看,龙坞镇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价值。且笔者希望,本文能为今后将龙坞茶镇打造成以茶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浙江省系列特色小镇之一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环太湖地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LJolliffe.TeaandTourism:Tourists,TraditionsandTransformations[M].Clevedeon,NZ: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7.

  [4]喻学才.旅游资源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经济管理

>>>下一页更多精彩“有关于茶道的论文”

196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