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茶文化的复苏历史有什么

茶文化的复苏历史有什么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文化的复苏历史有什么

  最近的二十多年是中华茶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广度是空前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复苏历史,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复苏历史

  茶文化是基于茶物质上的文化,从茶被祖先发现和利用之始就相伴随。但茶文化真正形成完整的体系,应该是陆羽著《茶经》,因此千百年来茶文化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其大体框架仍不离其宗。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茶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大力弘扬,但是由于茶文化是传统文化,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茶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存在的。改革开放后,思想的解放为茶文化的弘扬提供了环境和机遇,它像不可压抑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这二十多年间茶文化的兴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兴阶段。这一阶段是1980年至1989年。主要是普及茶知识,宣传茶与健康的阶段。弘扬茶文化的目的是引导茶消费。

  1981-1982年全国茶叶积压,点燃了茶文化宣传的火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茶叶产销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每年增产的茶叶优先供应出口,对国内市场采取限量供应。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茶叶生产,号召大力开辟茶园,到改革开放时,全国茶园面积已达100多万公顷,为我国茶叶产量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1981-1982年茶叶生产的增长已远超过出口的需求,因此全国茶叶出现大量积压。为了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消费,当时主管茶叶业务的国家商业部茶叶畜产局组织各地大力开展茶知识宣传,扩大茶叶销售。由茶叶加工处张大为同志、茶叶处于杰同志在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介绍茶的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茶,提倡饮茶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中华茶文化的兴起。这一举动也为茶文化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开了一个好头,接着各地也纷纷开展了饮茶的宣传活动。

  此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庄晚芳先生与孔宪乐、唐力新、王加生合编的通俗读物—《饮茶漫话》,1983年被日本的松崎芳郎翻译连载,为茶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基本框架。《饮茶漫话》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饮茶知识和茶文化的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是当时全国的第一本茶文化读物,倍受国内外读者欢迎。1982年,庄晚芳教授又倡导在杭州成立“茶人之家”。浙江省茶叶公司茶叶专家陈观沧先生负责筹备工作,“茶人之家”新居于1985年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落成,并出版了《茶人之家》刊物(后改版为《茶博览》),也是当时唯一的茶文化刊物,是中华茶文化刚兴起的浪花,对推动茶文化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1983年10月,浙江省科协主持,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省分会联合在杭州召开“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推动茶叶界与医学界联合研究茶在医药中作用的会议,是对茶与^***健康认识深化、茶的药用价值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利用的一个转折点。吴觉农先生称赞“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个创举”。

  1984年在湖北武汉召开了全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涌动。当年,湖北天门成立了“陆羽研究会”,将中国茶叶史上的先哲正式搬上舞台,昭显中华茶文化的辉煌。1987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吴觉农选集》出版发行,1988年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也正式出版发行。同年,杭州成立筹建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华茶文化的兴起。安徽电视台拍摄了《茶圣陆羽》,将其搬上屏幕。庄晚芳先生提出倡导中国茶德—“廉、美、和、静”四字原则,引起茶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1989年4-5月,台湾地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会长黄正敏、台湾天仁集团副董事长李瑞贤、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蔡荣章等茶业界同仁两次访问大陆,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茶艺表演,为刚兴起的大陆茶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同年9月10日至16日,“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全面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该活动由国家商业部土特产品管理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联合主办,全国有120余家茶叶主管企业参加展出,有8支茶艺表演队参加了演示。日本、美国、英国、摩洛哥、突尼斯、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家企业应邀参加贸易洽谈。启功先生题写了展览会会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严济慈、国家各部委及北京市等单位的十余名省部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茶界前辈黄国光、陈椽、阮宇成、钱梁、陈观沧、裘览耕、刘祖生、杨兴祥、王郁风、于宝森等出席了开幕式。吴觉农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也驱车策杖参观了展览。他在认真地观看了展览的各部分内容后十分兴奋,为展览会挥毫题词“祝贺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圆满成功”。这次展示活动,集全国茶界之力,文化内容突出,反应强烈,震动很大,为中华茶文化的复苏吹响了号角。

  复苏阶段,主要是指1990年至1999年。

  1989年“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的成功举办,在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昭示了中华茶文化的美好前景,为全国性的茶文化宣传活动拉开了序幕。

  为了弘扬茶文化,业内的民间社团纷纷组建。199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担负起国内茶人和世界华人的茶文化交流任务;1992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成立大会,也将弘扬茶文化列为工作任务之一;199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经过多年酝酿在杭州宣告成立。早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中国茶叶学会以及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也将很大的精力转移到弘扬茶文化的工作上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从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规格一次比一次高,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影响一次比一次广泛。同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还参与主办了许多地方性的茶文化活动,如: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以及茶与佛教的茶事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华茶文化的传扬中华茶文化的兴起茶艺师。此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还通过相关活动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密切和加强了同东南亚各国的茶文化交流,进一步传播了中华茶文化,提高了中华茶产业的国际地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从成立之始就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作为首要目标,积极利用各种会议和商品展览展销活动,大力营造茶文化氛围,提升茶文化宣传力度。继1989年“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十年后,与国内贸易部商业发展中心联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99中国茶文化展示周活动。此次活动比1989年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展品更精,文化内容更丰富。全国政协三位副主席及国家各部委的约二十位部级领导出席了这次活动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央候补委员王如珍还专门前往参观,有效地推动了茶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茶文化的历史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谈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茶文化的复苏历史有什么相关文章:

1.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哪些

2.茶文化有什么发展的历史

3.茶文化有什么发展历史

4.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5.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6.茶文化发展历史

214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