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煎茶道的社会作用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煎茶道是通过茶道实现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煎茶道的社会作用,一起来看看。

  煎茶道的社会作用

  自古以来,“茶道与效率”、“简练之美”等文字表现经常形容于煎茶。饮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虽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但避免无心之饮。在招待客人时,要采取什么形式必须有自己的一套形式和做法。

  在点茶人的作法与周围的环境、茶室的构成以及茶具的形状、颜色相互调和时,会给客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美感,享受到茶的芬芳和乐趣。在这种调和的气氛中,可以体会到饮茶的奥妙。

  例如,在煎茶道的作法中,煮沸的开水倒入“汤冷”后,再注入放有玉露茶的茶壶之间有很多的程序。在完成这些程序的同时,开水的温度降到了玉露茶所需的水温—摄氏50度,还有水注入茶壶与茶碗之间的程序需要1分半左右的时间,这恰是玉露茶的最适冲泡时间。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茶的种类不同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味道会因水温的高低而变化。玉露茶是煎茶中的高级品,温度适中才能得到纯正的茶香。玉露的水温是50度,时间是1分半、煎茶是70度1分半。品级差一些的番茶、焙茶等含有苦涩的成分多,煮沸的开水冲泡1分钟为好。茶中含有维生素C成分的抗坏血酸,与蔬菜含有的维生素C相比具有遇热不易分解的特征,以前曾作为船员预防坏血病的特效药。

  现在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不论科学如何进步,对于人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人的合理性、高尚的人格,这些将成为重要的课题。煎茶道有“和敬清闲”的说法。这是煎茶道的根本理念。领会和谐、加深尊敬与信赖、保持公平、满怀诚意,以此清心使肉体与精神都得到舒展。

  有句古语“悟现象之理为无我”,当你领悟到全部真髓之后,方能进入无我的境地,要想得到这样的心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通过煎茶道体验得到这样的精神。为了社会的发展,要时时刻刻关心和保持这种精神。

  以形式化为目的,并不等于只作形式,请不要忘记让饮茶充满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形式。

  万象之调和

  点茶人的作法与周围的环境,茶室的构成和使用茶具的形状以及调和的色彩相融合,才能给客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感受美和饮茶的情趣。在这种调和的氛围中,可体会到茶的奥妙。与抹茶道相比,煎茶的全部作法以简洁为主。不追求华美的形式但尊重美。自古至今,有名的作品都倾注了创作者的全部智慧,茶道也是如此。煎茶没有固定的茶室,这只是对形式化了的“抹茶道”的批判,而在招待客人时自然而然需要一定的作法。

  设置煎茶席时,要考虑到文人墨客们在品茶之中写文作画的氛围,作为一种形式,在等候席等周围布置笔、墨、纸、砚、印谱等装饰品。这样的调和的美不仅能体现主人的情趣,也能感受到古风,增添鉴赏的功能,表现作为文人茶—煎茶的沁人心脾的快乐。这样的煎茶席不仅仅品茗还能怡心,营造和谐的氛围,修身养性,增加尊重与信赖。

  随作法展开的新境界

  煎茶道注重的不是形式,注重的是饮茶时的心境。但这并不是说无视形式的存在。在一定的形式中,你可以进一步得到自由的精神、煎茶世界的快乐。

  根据流派的不同,色味俱佳的煎茶的作法有很多种。概述式的解说几乎不可能。现在就与抹茶的不同作一说明。A注入开水的温度不同(低温处理非常多)B茶具的不同(使用茶壶,以5位客人为一单位)C装饰物的不同(以高雅、流畅的环境为主调)D煎茶特有的装饰物,如文房四宝等

  饮用煎茶,与日本的风土气候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也开发出许多新的茶种。盛夏酷暑,将玉露茶冰镇为凉茶,冬季则以煎茶、番茶、焙茶等热茶为主,对应季节,有必要提供相应的茶品。近年来,人们对煎茶的兴趣越来越浓,而且在日本以外的国家饮用煎茶的人数也在上升,煎茶将受到注目。

  煎茶道的茶艺

  择器

  《搽经》“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风炉(含灰承)、炭挝、火笑、馒、交床、夹纸囊,展拂末、罗、台、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笑、揭、碗、熟盂、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篮。

  水品

  《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张又新于公元825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伯刍评判天下之水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取火

  《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碳,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温庭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录》“辨 ”条载:“李约,沂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尝曰:‘茶须暖火炙,活水煎’。活水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候汤

  《茶经》“五之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习茶

  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撰于8世纪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游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元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聊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饮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常伯熊,生平事迹不祥,约为陆羽同时人。他对《茶经》进行了润色,娴熟茶艺,是煎茶道的开拓者之一。

煎茶道的社会作用相关文章:

1.茶道的作用

2.茶道六君子的用途

3.茶道入门泡茶篇

4.茶道的文化精神

5.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257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