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岩茶文化的历史

岩茶文化的历史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岩茶文化的历史

  武夷岩茶与国际无我茶会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越发为世人所瞩目、所向往。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岩茶文化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岩茶文化的历史

  武夷岩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早在商周时,武夷岩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岩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宋代,武夷岩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的诗句。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大量入贡。

  十七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几十年后,武夷岩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岩茶的价格为中国茶之首。

  岩茶文化的特点

  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武夷岩茶形态艳丽,汤色深橙黄亮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

  武夷岩茶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砂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岩韵”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

  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一样,以其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品种不同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武夷岩茶性温健胃,近年来发现武夷岩茶有神奇的保健功能,曾有“百病之药”美誉,因为其可溶于水的糖分极少,属于低热量饮料,更是很多人推崇的美容饮品。

  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对于武夷茶德,历代文人名士有精辟的论述。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就有精彩的描述。现摘录其中几段,他说,“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 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俺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 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由此而引用屈原《渔父》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申明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尤其是在范仲淹看来,什么茹芝延寿,采薇养生,都不如到武夷山去喝武夷茶,一啜仙山灵芽,就会轻身换骨,飘然欲仙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写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他认为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并以此引申为社会伦理美学。他接着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推,从事茗饮。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以不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 中,也谈到武夷茶德:“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他把武夷茶德称赞为: “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 人)。而且他提出,要通过饮茶方式(茶道茶艺),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

岩茶文化的历史相关文章:

1.介绍武夷茶文化的历史

2.两岸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3.武夷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4.湖南安化茶文化的历史

5.茶文化传播的历史探索

6.关于茶文化的散文

303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