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唐代茶文化的饮茶方式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峰期,那么唐代茶文化有什么饮茶方式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唐代茶文化的饮茶方式,一起来看看。

  唐代茶文化的饮茶方式

  中国先民喝茶的起缘可以追溯到汉代,有关茶具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王褒的《僮约》,其中有“烹茶尽具”的文字。长沙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贮茶器具“贯 筒”,也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才真正以文化面貌出现。虽然出现的时间很长,但在唐代以前,先民们喝茶也只不过是将鲜叶投入水中做 羹饮,用饭碗、酒爵之类的器皿代用即可,对于茶具并不讲究。

  自唐代开始,随着农业的发展,江南地区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叶产量大幅度提高,茶叶消费也与日俱增。茶叶消费推动了茶器的生产和发展,并出现了专用茶器。如湖南出土一件长沙窑唐代青釉瓷碗,碗内底有一“茶”字,陕西西安出土青釉瓷壶,上有“老寻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茶具的设置因茶事的兴盛而日渐完善。

  中 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这些器具陆羽曾在 《茶经·四之器》中作了详尽记述,其中包括了风炉、笤、炭挝、竹夹、纸囊、碾、罗合等整套共28件茶具。除此之外,唐代封演编撰的小说集《封氏闻见记》也 曾描述道:“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证明唐代都市多有茶肆,可见唐代饮茶的兴盛之况。

  唐代,尤其是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前人们的饮茶方式 通常是煮茶,它的大概步骤是这样的:把茶叶(主要是茶饼)掰碎然后拿到火上去烤,烤到茶叶干了、红了之后磨碎倒进瓷瓶里,接下来烧水,并在水开之前往锅里 加入葱、姜、大枣、橘皮、盐等各色神奇佐料,水开后,把茶末倒进水里,跟佐料一起煮,名曰“茗粥”。

  而到了陆羽的时候,他认为这种方法煮出 的茶“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他提倡茶的原味,因此改良后的煎茶道(更讲究茶自身的风味,也更讲究技巧)流行开来,煮茗粥的方法逐渐被取代,现代 民间喜爱的打油茶、擂茶等则为原始煮茶遗风。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 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碾成粉末状,再罗细,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唐代饮茶除煮茶和煎茶法外,还有庵茶。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庵茶。在唐代,庵茶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唐佚名的《宫茶图》就描绘了宫廷中用庵茶法冲饮的画面。

  唐代茶文化的茶具介绍

  1987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大唐系列茶器,做工精细,造型优美,质地细腻,佼佼者就是越窑青瓷碗和邢窑白瓷碗,堪称是茶器中的国宝,集中表现了唐代 茶器的兴盛。事实上,唐代的茶具从质地看,可分为金银瓷石玻璃等多种,甚至出现了以器具质地为茶汤命名的讲究,金银为器的称为“富贵汤”,琢玉为器的称为 “碧秀汤”,瓷器饮茶称为“压一汤”,其中以瓷器茶器最为盛行。

  在唐代,茶盏的,为时人所常用。特别是邢窑白瓷碗,然而陆羽认为越窑茶碗最 好,最适合饮茶。他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做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 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陆羽在书中还曾为我们描述了唐代茶碗的标准,即“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唐代半 升约为我们现在的270毫升。除了越窑和邢窑茶器,值得一提的还有湖南岳州窑。岳州窑自南北朝到盛唐一直以烧制青瓷闻名,晚唐在其影响下出现了烧制釉下红 绿彩瓷器的长沙窑,主要以出口中东地区为主。

  唐朝的茶文化介绍

  大唐君臣清平茶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请大学士李白品尝全国各地进贡的新茶贡品之事。李白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茶艺。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学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有关。陆羽的《茶经》就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代禅宗就十分兴盛,茶与佛门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禅宗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而茶则有提禅养心之用,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就选茶作为其饮料。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唐代僧人所饮的茶有“茶苏”之称。《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临漳照德寺修行,“时复饮茶苏一二升。”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一诗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所论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钱易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曾问一位130多岁老僧,吃了什么药能这么长寿?老僧说没吃什么药,惟一的嗜好是饮茶。

  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茶道程序繁多,分为礼佛、净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

  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这种吃法。

  大唐时期茶道的出现表明,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猜你感兴趣:

1.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2.唐代茶文化的主要表现

3.唐朝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4.唐代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

5.唐代茶文化的图片欣赏

6.茶文化的饮茶步骤

7.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唐代茶文化的饮茶方式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峰期,那么唐代茶文化有什么饮茶方式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唐代茶文化的饮茶方式,一起来看看。 唐代茶文化的饮茶方式 中国先民喝茶的起缘可以追溯到汉代,有关茶具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9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