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3)

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3)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

  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5

  茶文化的务实精神探讨

  摘要: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从起源、发展到兴盛,无不充斥着务实的精神。本文通过考察古代文献,顺着茶文化的源起、发展、兴盛的脉络探讨中国茶文化务实的根本原因,茶文化的“廉”、“俭”、“和”、“洁”都是在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后,人们以茶育德,茶文化忠实的践行了务实的精神,成为宣扬社会秩序和谐、规范的代表。

  关键词:茶文化;务实精神;廉;俭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尔雅》中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释木》:“槚,苦荼。”荼,就是茶。可见,对茶的记载不晚于战国。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就是烹茶、卖茶,可见早在西汉饮茶的风气已经广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民间已有一定普及度的茶文化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至唐朝,随着宗教的传播和文人的竞相效仿,茶文化逐渐兴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直是君权占统治地位,君权大于神权是古代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区别。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特别狂热的宗教,在古代中国主要的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是为君权服务,而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则更是站在君权的立场上,儒家学说是一种入世的思想,积极的希望通过君王的仁治而使社会达到“和”的境界。在这种环境下,发迹于乡野、惠及百姓的茶文化不可避免的带着儒家治国的理想。外国人形容中国人都会用到“勤劳”这个词。的确,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所以中国人很勤劳、很务实。“从哲学上说,务实的本质,是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更加重视物质;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更加重视现实;在现在与历史之间,更加重视现在;在今世与来世之间,更加重视今世;在书本与事实之间,更加重视事实;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更加重视理性。”[2]这种务实精神其实就是李泽厚所说的中国文化实用理性的体现。茶文化从起源、发展到兴盛,无不充斥着这种融入骨血的务实精神。

  1茶文化的起源——药用功能的发现

  中国茶文化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737~2697年的三皇五帝时期,传说中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这种说法出自于《本草》,清代孙壁文的《新义录》有云:“《本草》则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荼以解之。”[3]这里的《本草》并不是现在流传的《神农本草经》,而据说是神农所著的《本草》。但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据考证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的文字。它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形成时间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一种文字。而公元前2737~2697年在没有文字或者说没有系统健全的文字的三皇五帝时代,让神农氏自己写下《本草》并流传后世,应该说真实性很小。就像古希腊罗马把发明与创新都归功于神灵一样,古代中国也喜欢把各种荣誉归功于先贤圣哲。神农尝百草遇茶的传说其实应该是原始先民在长期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无数的原始先民们发现了茶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并流传后世。中国的茶文化形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代。在茶文化形成之前,茶已经作为一种民间的饮料而普及开来。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西汉的《神农•食经》中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4]的记载。虽说《神农•食经》原书已散佚,但从陆羽的引述中我们得知西汉时期人们对茶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了解。记载茶文化的史料中,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桐君采药录》首次对茶的药用做了比较全面的阐释。“东人正作青茗。茗皆有浡(马按,‘浡’字义为兴奋、振作),饮之益人。凡所饮物有:茗及木叶天门冬苗,并菝葜皆益人。余物并冷冷利。又,巴东间别有真茶,火煏,作卷结为饮,亦令人不眠,恐或是此。俗中多煮檀叶及大皂李作茶饮,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汁,即通宵不寐。”《桐君采药录》作为药典提到了各地的茶饮虽然各有特点,但主要强调了茶的药用效果。另外在西晋的《博物志》这样的志怪小说中也有“饮羹茶,令人少眠”[5]的记载,提到了饮茶对身体的影响,可见在茶作为饮品被大众接受之前,它的药用价值已经为世人熟知了。在茶文化的研究史上,也有一批学者崇尚茶的食用说,认为茶的利用,最初当是作为食物行之于世的。其实这一说法与药用说并不冲突,在生存第一的原始社会,寻找可以食用的物品是原始人类的首要任务。原始人类把能够收集到的各种植物都用来充饥,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杆、花、果被食用后,只要不会中毒生病,就会成为原始人类的果腹的原料。随着食物采集经验的增加,原始先民们开始固定的食用一些口感好的植物,而茶天生就带着苦味,能够长期的流传下来,原因肯定不是因为口感好,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其药用价值。茶普遍为人们接受之后才产生了茶文化。所以说茶文化自发源起就体现着务实的精神。

  2茶文化的发展——尚俭之风的推动

  魏晋以来,由于士族制度的盛行,奢侈之风相沿成俗。东晋时著名政治家王导说:“自魏氏以来,迄于太康之际,公卿世族,豪侈相高。”[6]与此同时,由于政治上的失落和压抑,很多名士大儒通过各种乖张、特立独行的形象来发泄愤懑。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这一时期魏晋风流的代表,虽说他们这样极端的表现背后是有难言的苦衷,然而放诞不羁、酗酒放达等行为因为名士效应而成为了社会竞相效仿的风俗,魏晋风流也愈演愈盛。名士毕卓“大兴(318~321)中,为吏部郎,尝饮酒废职。[7]”这样酗酒而不理政事的荒.唐行为不仅不会受到上司的处罚、社会的批评,反而成为名士们自我标榜的手段。难怪王恭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8]西方人的精神有两种基础的宗教精神,即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是人类欲望的反叛和宣泄,日神精神则代表了人类欲望的升华和道德的形成。这与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关系极其相似。魏晋风流的主流是酒文化,以酒甚至五石散这样的药来宣泄情绪、肆意挥霍,整个社会因为名士效应竞相效仿而逐步渐入疯癫的边缘,这当然不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轨道。面对魏晋时期的内忧外患,务实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遏止社会的奢侈之风、酗酒之风,茶作为与酒相对抗的饮品被提倡。茶的清淡与内敛的特点,使得茶成为约束力的象征,即行为上节俭、道德上自我约束。南朝齐武帝萧赜为了避免奢侈的风气从皇室蔓延至民间,在他重病期间特地下旨规定将来祭祀自己的祭品“祭敬之典,本在因心,东邻杀牛,不如西家禴祭。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9]齐武帝强调祭祀应该以诚心为出发点,而不能本末倒置地仅仅重视祭品的丰盛,而且他希望全社会能接受他这种节俭的观念。茶被选作祭品,说明茶已经被视为节俭的象征。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提到的两个小故事也是这一理论的映证。一则是说《晋书》中记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4]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有名的权臣恒温提倡节俭,作为他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物,在魏晋奢靡之风盛行的时期,每次宴请只设七个盘子的茶果,的确是节俭的表率。东晋恒温虽说晚年的作为为很多人所不耻,但他的言行对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个小故事是《晋中兴书》中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名士谢安前来拜访,陆纳吩咐只设几种茶果招待谢安,不料其侄儿自作聪明地陈上盛馔来款待贵客。客人走后,陆纳痛杖侄儿四十下,说:“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4]在陆纳看来,待客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彰显自己的清廉之风,这里将茶作为节俭乃至清高的标志。因为魏晋时期的时代需求,茶文化逐渐发展、丰富起来。茶之所以被视为一种节俭的生活象征,不仅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便宜,能被普通的百姓所接受。茶与“俭”的关系,在此时主要是在行为上的自我约束。

  3茶文化的兴盛——道、释、儒的传播

  茶因为其口味和药用价值被宗教组织采用并随之传播、推广,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占主要地位的道教与佛教便是茶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因为宗教的传播,茶文化逐渐兴盛,而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更是对茶文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儒家学说的影子。

  3.1道教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基础

  道教倡导“天人合一”,道教崇尚自然的观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源头。道教“自然”的理念培育出人们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味清淡的自然属性相得益彰,这就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基础。道教认为光阴易逝,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修仙,才能得道,享受神仙的永久幸福和快乐。那么何以得“道”呢?赖功欧在《宗教精神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一文中提到两个方法:一为锻炼身心的摄生术(众多志怪小说中的精怪多是通过这种方法修炼成仙的);二为服用某种含有“生力”的食物藉以收到特殊的效果(这也是后世道教热衷于炼丹的原因[10])。茶因为其物质性,符合“生力”的需求,很多崇尚道教的人都想借茶力而羽化成仙,茶因此为道教所推崇。

  3.2佛教奠定了淡泊清静的茶道基石

  而中国古代另一种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佛教在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饮茶最为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唐代《封氏闻见录》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11]很多僧人开始种茶、制茶、饮茶,致力于传播茶文化。茶有如此巨大社会功能,决非仅由其药用价值的特殊方面所决定的,佛教还在茶文化中溶入了“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茶成为了追求本心的媒介,在饮茶中“悟”出美好的韵律,得到精神的开释,至此形成茶道。茶道的基础思想就是淡泊、清静,希望通过自我反省的“悟”来达到精神境界的至臻完善。

  3.3儒家思想与茶文化的融合

  如果说茶被道教与佛教推崇主要是因为茶的物理属性,因为茶的务实精神,那么茶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则是相辅相成的。儒家思想把茶当成了其理想人格的象征。茶文化也因为儒家思想中的“和”之道,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茶道精神。虽说儒家思想不能称为是一种宗教,但儒家学说具有宗教精神和宗教的道德功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儒家思想历来就推崇俭,儒家经典的源头之一《周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12]是说如若时运不佳,君子应该用简朴内敛的德行来避免危难,不可盲目追求荣华富贵。关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评论孔子的君子之德即“温、良、恭、俭、让”,“俭”是君子的一条基本道德准则。荀子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的观点,把节俭与国家贫富联系起来。《汉书•贡禹传》“:禹又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13]可见我国是在几千年前即已倡导廉洁,廉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到了唐朝,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14],因为《茶经》中没有标点,所以有众多不同的标点断句,导致了今人对“精行俭德”各不相同的理解,“‘精行者’,无非即注意操守,品性端正之谓也;而‘俭德’呢,即‘节俭之美德’是也”,“精诚专一,待人谦逊和蔼,不放纵自己”,“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等。“精行”和“俭德”中的“精”和“俭”在这里是有同一性的,都含有专一、约束的意味。陆羽在这里从侧面谈到了茶德的问题,这是陆羽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茶的味道清淡内敛,正如喝茶的人,也可以推导成做人要像茶一样,清淡内敛,要专一、对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有约束力。吴觉农说过:“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15]。茶的静心、凝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的特性与中国传统的廉俭文化契合无间。陆羽把茶文化和廉俭结合起来,以茶示廉、以茶示俭,把茶作为了中国理想人格的象征。茶文化为人称道的不仅是“俭”,还有“洁”。唐朝的韦应物就曾作诗《喜园中茶生》,称赞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裴汶《茶述》中评论茶叶,称其“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良品而不混,越从饮而独高。”宋徽宗赵佶在谈到茶的功效时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袪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16]因为茶之洁,能够“涤烦”、“袪襟涤滞”,这里的“洁”不仅是指茶的物理性质,而延伸到了茶的品格——高洁、廉洁。因为茶的“洁”,才能“其功致和”、“致清导和”,这就提到了“和”——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茶文化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自然的被融入了“和”的思想。赖功欧先生曾经说过“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须相应的纯洁平和”[11],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务实的思想,讲究入世,然而又是以一种平和、儒雅、谦恭的形象入世的。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的代表,被人人称道的经典人物都是这样的造型,如孔子、朱子等。“而茶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却比其他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更能具体而实在地造就这种精神和形象。”[10]

  4以茶育德——务实精神的践行

  茶文化的“和”在于茶的淡泊清心,能使人超然物外,远离世俗功名,因此茶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性格情操,使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得到提升,从而赋予社会祥和与安宁。因此,很多的文人名士都喜欢赋诗谈论茶与修身养性的关系。但茶文化不仅仅指的是茶道、茶与宗教的关系,文人写茶的诗句,茶文化包罗万象,所涉甚广,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都是茶文化,但真正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起到教化功能的是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茶礼。以茶育德,茶礼忠实践行了茶文化的务实精神。“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礼仪之邦”,认为“礼”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礼记•仲尼燕居》说:“礼也者,理也。”《礼记•乐记》又说:“礼者,天地之序也。”可见在中国古代“礼”占有何种重要的地位。在茶礼中,人际交往中的待客之礼“客来敬茶,不分远近”,表现了茶已经成了纯朴和谐社会风气的催化剂和睦领友好的媒介。明朝时,杭州还形成了体现睦邻友好的“七家茶”茶礼。在民俗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婚俗中的茶礼。明代钱塘人许次纾的《茶疏》中提到“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17]古人认为茶不能移植,所以把茶视为忠贞不移的象征,而且茶多子,所以茶就被认作聘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物,即取茶性情不移而多子之意。而婚礼过后,公婆只有喝了媳妇的茶,新妇在婆家的合法地位才能被确立,茶在这里的就有了契约的意味。儒家思想借茶礼来表达理想中的“仁”的思想,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仁”的熏陶,进而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规范。因为中国的茶文化源起于药用价值,所以一开始就带着务实的精神;茶文化的发展的契机也与社会对清廉节俭的要求密不可分;茶文化的兴盛虽有多种原因,但宗教的传播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对茶文化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儒家学说对于茶文化的影响。儒家学说是一种入世、务实的思想,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茶文化理所当然的印刻着务实的精神,茶文化不仅是在庙堂和文人名士的诗词歌赋,更多的出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18]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可见,中国茶文化的务实精神从开始到现在都一直存在,并将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唐)陆羽.茶经•六之饮[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 熊月之.略论江南文化的务实精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39.

  [3] (清)孙壁文.饮食类.新义录[M].武汉:两湖译书学堂,1901.

  [4]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5] (西晋)张华.博物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 (唐)房玄龄.晋书•王导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陈留阮录[M].台湾:艺文印书馆,1964.

  [8]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9](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0]赖功欧.宗教精神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J].农业考古,2000(12):249-258.

  [11](唐)封演.封氏闻见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12]朱熹注.周易•象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3](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唐)陆羽.茶经•一之源[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15]吴重远,吴甲选.与茶文化长结不解缘[J].农业考古,1994(4):10-12.

  [16](宋)赵佶.大观茶论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7](元)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纪[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18]关剑平.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6

  茶文化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成为了时下备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之一,无论对个人和社会经济都有深刻的影响。旅游产业的室内设计常常备受忽视,好的室内设计不但能使美景名胜锦上添花,更能将当地的特色完整地向旅客诠释,带给顾客更好的旅游体验。将茶文化和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室内空间设计融合,既能带来美的提升,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首先以中国传统视角分析茶文化室内空间设计的审美内涵,并对当前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室内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就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茶文化室内空间设计提出几点看法,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旅游休闲度假产业;茶文化;室内空间设计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不仅止于品茗,更将它的灵魂渗透到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又和各种中国传统哲学融合而形成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中国国民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受儒、释、道的影响最大,茶文化承载了儒、释、道内涵,品茗行动代表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更加是一种审美行为,深深地影响到室内空间的设计,茶文化折射出的在室内设计的独特审美内涵,在儒、释、道中也有不同的解读。我国目前旅游度假产业对待室内空间设计较为忽视,新时期下也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1中国传统视角下的室内设计

  1.1儒家的“敬”和“和”

  茶汤因为其独特的苦后回甘,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在某种意义上,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之相契合,对于儒家改良社会的核心宗旨有促进作用,自然而然儒家便把“仁礼”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唐代韦应物把茶称为:“性洁不可污”,宋徽宗十分喜爱饮茶,曾经在品茗后写下“清和淡洁,韵高致静”的句子。在儒家名士品茗时可以看出传统儒家在室内设计上的取向是协调、清洁和严整,这里体现的是一个“敬”,而另一方面的朴素和安静体现的即是一个“和”。

  1.2道家的“清”和“幽”

  茶叶产于天然的环境,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可以使道士更好地养生修道。所以,道家赋予茶淡泊和返璞归真的神韵,这种自然和宁静的追求符合道观的空间设计。茶是大自然的产物,受日月雨露的滋润而生,因而与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精神不谋而合。很显然,从这一层面出发,饮茶环境符合道观“清幽”化的空间设计。

  1.3释家的“空”

  茶圣陆羽出自身于佛门,他对茶的评价是:“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僧侣毕生的追求不过从精行中求得功德圆满,自然属于“精行俭德之人”。茶汤清淡洁净,这和佛教提倡的寂静淡泊和清心寡欲的人生哲学相契合。另一方面,佛教禅宗提倡“顿悟”和“明心见性”,而茶具有令人心静和节制的功效,这就促成了“茶禅合一”。空灵幽远的佛家在空间设计的审美体现在“空”。

  2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室内设计的现状

  2.1多数旅游度假休闲产业注重景观质量,而忽视室内设计

  多数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都拥有自己依靠独特的自然环境,比如饱含历史底蕴的旅游景区、壮观的山水和美丽的海边等景观,而游客也常因为优越的外部环境而前来度假游玩。国内很多度假村都着重构建室外景观,而往往对室内设计过于敷衍,顾客的选择相对较少,让人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对于旅游体验大大折减。

  2.2多数旅游度假休闲产业的室内设计缺乏特色

  现代较多的旅游产业多数将顾客定位在高端客户,所以在室内设计上都热衷于各种各样高端化的现代设计,装饰上也追逐奢华,力求给顾客呈现出满目现代、奢华的视觉效果和旅行体验,这使旅游度假产业室内设计的文化素养层次低下。产业内的一味追风,使多数旅游产业的室内设计和运营方式趋于相同,产业趋于单一的模式化,缺乏设计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中国特色被这股现代浪潮所淹没,在国际竞争中缺乏出彩的特色。

  2.3多数顾客对旅游度假休闲产业的室内旅游满意度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室内的“回家”的理念设计早已不再吸引游客,多数远赴旅行的人,都希望能在旅行过程中充分体验未知和新鲜的事物,而当前的旅游产业室内设计,多数跟不上顾客物质和精神追求的脚步。奢华高端的现代室内设计,给顾客带来的不但是高额的入住费用,还有单一无趣的入住体验,在同样的价格下,大部分游客会选择有特色的、具有情调的室内设计风格的酒店。另一方面,当前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很少将旅游体验带入室内,游客在旅游行程中难以尽兴。此时将具有当地特色或者传统特色的项目引入旅游度假产业的室内,能大大提升顾客的旅行体验。

  3茶文化与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室内空间设计的融合

  当前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室内设计应该以人为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需求和体验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有创造性地对旅游产业的室内设计进行改善,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精神需要。

  3.1茶文化与旅游度假产业室内设计在色彩上的融合

  当前的室内空间设计常常因为过于追求“温馨”而使得色彩太艳丽,室内光环境令人觉得太耀眼,旅游室内空间的色彩会对人视觉有强大的冲击,色彩刺激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在旅游度假室内的色彩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儒家茶文化中的“和”来进行设计,比如采用稍淡的墙色和简洁的木地板来进行装饰,走进室内,一份雅致简洁的气息便会迎面而来,而一片淡泊和自然也能让人身心放松,充分享受和品味游玩的欢愉;也可以采用道家茶文化里的“清”来进行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主要采取黑、白和灰的色彩,配上白色的雕花窗门和洁净的窗帘,一种崇尚自然的风格便出来了。

  3.2茶文化与旅游度假产业室内设计在家具上的融合

  每一个空间都能给人带来一定的空间感受,而每个空间形象又给人传达一种特定的空间特性。在室内设计中,家具有着分割空间的作用。良好的空间分割不但能充分地利用空间和方便使用,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当前的旅游度假产业室内多数采用标准的“酒店式”设计,千篇一律,让人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我们可以引入茶文化里的“敬”,采用儒家茶文化中的“协调”和“严整”来设计客厅,比如我们可以选择简练、统一、素雅家具来进行陈设,在客厅摆放一个白色沙发和传统的胡桃木桌,桌子上摆放一副茶具。这样的简约摆设能让客厅充满朴素和严谨,四处散发着整洁和秩序的美,空气中弥漫着传统儒家和茶道融合的淡淡幽香。再比如休息室这方面的设计,卧房的用途主要用于休息,所以空间上不适宜布置太多的东西让人“着相”,应该多往沉思和宁静的方向引导,我们可以引入佛家茶文化中的“空”来进行设计。睡房除了基本用品外不应当摆设太多的物件,衣柜、书桌和妆台也应该尽量选择比较暗沉的颜色,桌上可放香合和熏炉等小器具,这一切“空”的映射,可以将人很快带入睡梦和冥想之中。休息室也可以采用道家茶文化中的“幽”来进行设计,道家的宁静、清幽同样能帮助人回到原始的生理需求———睡眠,我们可以采用一张八仙桌和背靠椅,再加一张鸦片床来设计休息室,再衬上白色的窗帘和土黄色的墙体,灵动自然的一切能给人带来自然、宁静和祥和的感受。而对于各种过渡型的空间里,比如走廊、过道和楼梯间的设计,设计者不妨运用佛家茶文化里的“空”来加以设计,采用独特的叠套的圆形窗户和淡灰色的墙体,在墙体上再挂上几幅冥想、睡卧的画,能一路让人体会到无限的禅意和思考。

  3.3茶文化与旅游度假产业室内设计在茶室整体上的融合

  当前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的室内活动很少,很多人会感觉旅游的乐趣全在于景点而不在室内,而游玩后缺少一个从景点到住处的过渡区,供人们休息和调整身心。旅游产业可以在当中加入一些富有创意和内涵的过渡区,比如茶楼,它是一种由茶艺和建筑形态结合的茶文化形式。

  3.3.1旅游度假休闲产业的茶楼色彩和风格

  在茶楼的设计中,将中国古典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将中国的古典元素和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和现代的材料来进行表现。茶楼的色彩可以采用传统茶楼的风格,白墙红柱加上典型的木制桌椅,在墙体和窗户的色彩选择上应当选用自然纯粹的木色,夜间搭配淡黄色的灯光。室内的整体暖色,让人在品茶又品味温馨,古典风格的雅致茶楼不但是景区和住处的一个过渡区,又是观景后的另一份悠闲观光。

  3.3.2茶楼的空间设计

  茶楼的内部空间设计,可采用客栈式和大小包厢并存的形式,拉近与旅客之间距离。而大的包厢能为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个安静的沟通环境,小的包厢则能给亲朋好友提供一个新的小家,一同谈天说笑,感受感情沐浴下的温馨。

  4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与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室内设计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度假休闲产业从业者应多注重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在当中适当添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才能在发展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保持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晓菲,张琳.论茶文化在室内空间艺术中的运用———以中国传统茶楼设计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2(19):28-29.

  [2]李菖春.旅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美学表现[J].旅游纵览月刊,2015(1).

  [3]邱族周,邱尚周.茶文化与当代室内空间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12):48-49.

  [4]王玉凤.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2):294-294.

  [5]刘洋.儒家文化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2(5).


猜你感兴趣:

1.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2.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3.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4.有关茶文化的论文

5.茶文化元素应用毕业论文范文

6.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3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