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茶道入门三篇的简介

茶道入门三篇的简介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道入门三篇的简介

  《茶道入门三篇》讲述了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让读者从喝茶中获得茶的益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入门三篇的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入门三篇的简介

  这本书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一是“茶如何制成 ?”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第二是“ 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

  茶道入门三篇的目录

  制茶篇

  第一章 茶的诞生

  一、茶是如何制成的?

  二、为什么有些茶看来很细嫩,有些看来较粗大?——芽茶与叶茶

  三、茶青采下后要不要马上“下锅”?——晾青与萎凋

  四、茶的色、香、味如何形成?——发酵

  五、如何让茶固定在我们希望的状况下?——杀青

  六、茶性的塑造——揉捻

  七、茶的醇化——渥堆与陈放

  八、制茶的完成——干燥

  九、茶叶的另一种保存方式——紧压

  十、第一类茶——不发酵茶

  十一、第二类茶——全发酵茶

  十二、第三类茶——部分发酵茶

  十三、茶之精制

  十四、茶之加工

  十五、茶之商品包装

  识茶篇

  第二章 茶的识别

  一、茶的分类

  二、茶名的产生

  三、茶之欣赏

  四、茶之品质鉴定

  五、茶人之喝茶修养

  六、何谓比赛茶

  七、台茶的特色

  第三章 茶的产业

  一、茶树品种

  二、茶树栽培

  三、季节与茶

  四、地理环境

  五、采青的气候与时辰

  六、肥料、化学药剂与茶青品质

  七、树龄与茶青品质

  八、中国产茶概况

  九、影响成茶品质的十大因素

  泡茶篇

  第四章 泡茶原理

  一、爱茶人要与茶为友

  二、泡茶的多重效用

  三、泡茶要从有法到无法

  四、从小壶茶锻炼泡茶基本功

  五、一壶茶放多少茶叶?

  六、浸泡多长时间?

  七、浸泡时间的掌控因素

  八、紧压茶如何冲泡?

  九、前后泡的间隔时间也会影响泡茶

  十、茶汤浓度的稳定度

  十一、有无最低浸泡时间?

  十二、时间与茶量的调节

  十三、如何计算浸泡的时间?

  十四、泡茶需要多高的水温?

  十五、水温影响茶汤的特质

  十六、水需烧开再行降温吗?

  十七、哪些泡茶动作会影响水温

  十八、如何判断水温?

  十九、水质直接影响茶汤

  二十、矿泉水适合泡茶吗?

  二十一、茶壶质地与茶汤有关吗?

  二十二、何谓茶汤的适当浓度?

  二十三、如何控制茶汤的浓度?

  二十四、茶汤浓度须力求一致吗?

  第五章 茶道礼法

  一、泡茶时的头发

  二、泡茶与上妆

  三、泡茶时的手饰

  ……

  第六章 茶具搭配

  第七章 小壶茶法

  第八章 其他泡茶法

  附录:有关术语英译

  茶道入门知识

  制茶:采“茶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

  1、茶按原料可分为芽茶类和叶茶类。

  2、杀青分蒸青和炒青,前者绿,视觉好;后者香,味觉好。

  3、揉捻对茶的泡、状、味发生影响。

  4、杀青后堆放(渥堆)产生的发酵为后发酵,与杀青前的发酵有别。

  5、判断茶的生熟主要从焙火、茶青、揉捻、发酵四个因素,偏熟因素多即为熟茶。

  6、发酵影响茶的色、香、味。就香味看,未发酵茶属菜香型,轻微发酵20%的为花香型,30%左右为坚果香,60%左右为熟果香,全发酵为糖香型。

  识茶:

  1、按发酵程度分:不发酵茶(绿茶)包括绿茶、黄茶,部分发酵茶(乌龙茶)包括白茶、青茶,全发酵茶(红茶)主要是红茶,后发酵茶(普洱茶),包括黑茶、陈放普洱。

  2、茶名来源:产地,品种,特性,汤色,典故,外形,特定人命名。

  3、赏茶:按年龄品为绿茶(婴儿)、清茶(少年)、冻顶(青年)、铁观音(壮年)、白毫乌龙(娇艳女子)、红茶(慈祥妈妈)、普洱(老和尚)。

  4、揉捻的方式与力道的大小是形成绿茶不同各类的主要因素。

  5、品茶要从茶的色、香、味(分冷、热)、叶(分干、湿)、形去鉴定。

  6、茶树一般三年后可采摘茶青,8--10年达到成熟期。

  7、春宜采制不发酵茶与轻、中发酵茶,夏宜采制重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秋冬宜采制轻、中发酵茶。

  泡茶:

  1、小茶壶置茶量(以一壶冲一道左右而设)视茶叶外形松紧而定:非常蓬松的放七、八分满,如碧螺春;较坚实的放1/4,如乌龙茶、条形绿茶;非常密实的放1/5,如如龙井、红茶、珠茶。总之,紧的少放一些。

  2、水质、水温影响茶汤的特质,包括茶性、苦涩味的强弱,等。水温与茶的关系基本是越是嫩采者,水温越低,偏成熟采的水温高,芽的温度低些,叶的温度高些。低温(70-80度)冲芽类绿茶、黄茶,中温(80-90度)冲嫩芽的乌龙茶和采开面叶的绿茶及嫩芽重萎凋的白茶,高温(90-100度)冲乌龙茶以及后发酵的普洱和全发酵的红茶。

  总之,一般可以从茶叶的绿红看发酵程度,从茶叶颜色深浅看焙火程度,从茶叶外形看揉捻程度,从茶叶长相看老嫩程度,从茶叶看细碎程度。同时,还可以从茶叶色相了解茶香弄的种类,滋味的物质,从色泽的明度了解生熟的感觉,从外观坚实的程度了解香味频率的高低,从原料的老嫩了解茶性的粗犷与细致。

茶道入门三篇的简介相关文章:

1.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的内容简

2.介绍茶文化的书

3.有关于茶道方面的书有哪些

4.有关茶文化的好书有哪些

5.关于茶文化的好书

336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