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茶文化论文赏析

茶文化论文赏析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文化论文赏析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民族的属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论文1

  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

  摘要: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在茶文化的传播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聚集地,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都有了新的变化,做好现代茶馆的环境设计,不但可以满足现代人的追求,同时还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茶馆;现代茶馆;环境设计

  1传统茶文化概述

  1.1茶的历史

  中国人与茶的渊源颇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句俗语就可见一斑,早在上古时代,茶就被神农氏所发现。《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喝茶的问题,目前尚未有定论,有人说战国春秋,有人说两汉时期,各说纷纭。几千年来,茶这种毫不起眼的植物却走进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之中,几片简单的叶子带给无数人身心的愉悦和心灵的解放,更带给人们灵魂上的升华,而随着饮茶行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无论是生活习惯,诗词文学,还是哲学思想,抑或是建筑设计等方面,无一不深受饮茶行为的影响。

  1.2茶的品种

  中国优良的地理环境催生了各式各样的茶叶品种,以种类划分就有绿茶、红茶、黄茶和乌龙茶等众多品种,其中绿茶在制茶史中处于先锋地位,当时的绿茶制作工艺相当简便,在采摘绿茶后便进行杀青,干燥后便能使用,而红茶则属于发酵型的茶叶,需要添加稍微复杂的发酵步骤;作为中国特有茶种的乌龙茶则对于制作工艺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在目前功夫茶文化盛行的潮汕地区,乌龙茶也是最受欢迎的茶业种类。不同的茶种有不同的色泽和口味,疆域广阔的中国在各个地方也有特有的茶种和饮茶喜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1.3茶文化

  伴随着漫长的饮茶历史,饮茶行为浇灌出中国文化里的一朵奇葩———茶文化;中国传统宗教中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讲究入世的克己复礼,释家讲究出世的明心见性,而道家则讲究出世的清静无为,三者乍看好像毫无交集,但深究其内涵,却发现殊途同归,都是追求一种平静和谐的精神境界。茶味淡雅又苦后回甘,这种简约的哲学意味将茶文化和儒释道进行融合,以至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都以饮茶行为作为个人追求精神境界的一条道路,在饮茶中自省,在饮茶中得到宁静,也在饮茶中将自我灵魂升华。

  2茶馆的历史及其发展历程

  在各种武侠小说中,茶馆成为另一个“社会”,它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也是很多人传播和打探消息的重要平台,在真实的历史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茶馆不单单代表着一个普通休闲场所,因为茶馆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的客户覆盖人群极广,既有文人雅士、又有市井粗人,既有高官巨贾,又有农民渔夫,所以它是整个社会情况的映射,它又能体现出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古代茶馆就以数量众多和热闹繁华著称,不过,当前的茶馆也不逊于古代茶馆,从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来,茶馆在中国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并以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率在大中城市里开枝散叶,现代茶馆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而客人的增长也促进了茶馆的功能进一步趋向于完善化。下面就茶馆的历史进行阐述,为之后茶文化渗透现代茶馆设计的进一步阐述进行铺垫。

  2.1清代之前的茶馆

  根据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在晋元帝的时候,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皿,往市弼之。”由此可以看出,两晋时期就开始有了流动的茶水买卖行为存在,这种摆摊卖茶水的地方也可以算作茶馆雏形;而到了唐代,因为唐代的国教为佛教,佛教的兴盛加上经济的大繁荣,大大促进了饮茶风气的广传,加上在中唐时期禁酒令的约束,许多文人骚客就将精力从饮酒转移到饮茶上来,此时茶馆开始遍布整个大唐国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它作为茶文化重要传播者和发扬者的地位。到了宋代,茶馆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期,此时的茶馆在各个区域的覆盖广度和深度都在唐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城中郊外,茶馆的身影随处可见,长卷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茶馆可见一斑,此时的茶馆在设计上更加考究,茶馆内容也更加丰富,茶馆不再仅仅是供人们饮茶的场所,茶人也可以在茶馆内听赏戏曲和聚会洽谈。到了元代和明代时期,茶馆的经营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本体实质上和宋代区别不大。

  2.2清代的茶馆

  从晋代的茶馆雏形到清代茶馆,茶馆历经千年的洗礼和成长,终于走到了属于它的鼎盛期,清代可谓是茶馆中的集大成者,茶馆种类和功能都极为丰富,当时江南地区的茶馆就有上千家之多。在设计上,清代的茶馆注重融入审美方面的文化色彩;在功能上,清代的茶馆镶嵌了多种饮茶之余的功能,比方说茶馆中会有供商人洽谈的清茶室,说书唱曲的书茶馆,品茗对弈的棋茶馆等。

  3茶馆的发展现状

  3.1茶馆的功能

  在茶馆的经营中,茶馆不但将饮茶行为进行传承,也将茶文化不断渗透到茶人脑海之中。很显然,这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重要作用。无论是简单的品茗,或是品茗活动中的修身养性,还是茶馆设计中的茶文化渗透,在影响人们行为和意识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将我国宝贵的文化精髓根植于国民内心,上千年的茶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茶馆就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茶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身心放松和愉悦健体的平台,无论是极具程序性的冲茶行为,还是苦后甘来的悠然品茗,抑或古典深沉的茶馆氛围,都能让忙碌浮躁的人们得到身心的解脱,让茶馆成为他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身心寄托之地。还有,茶馆作为城市特色茶文化的表现,对于每个旅客来说都是感受异域茶文化的地方,茶馆作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一部分,这事实上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及各方面的经济发展。且古代茶馆作为各类人群的重要聚集地,这个“信息中心”大大促进了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而现代茶馆则汇聚了大量的商业洽谈,许多形形色色的交易都在茶馆的品茗中达成,茶馆的独特氛围对于洽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茶馆的发展现状

  建国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茶馆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进入了休眠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茶馆才慢慢苏醒和复苏起来,并不断壮大。当前不再存在以前的木制茶楼,取而代之的是装修高档的现代茶馆,在功能上茶馆的内容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了一定的丰富和拓展,品茗、打桥牌、聊天等活动满足了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而焕发出茶馆的魅力。在茶馆的整体设计上,目前多数茶馆的模式都融合了更多的商业因素,比如都是开设卖茶的档口,再设立几个品茶的地点作为客户试茗或者品茗的位置,这样的设计虽然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流,但在茶馆的文化层面表现上还是具有白玉微瑕的遗憾。

  4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

  4.1茶文化渗透下的现代茶馆的表层设计

  视觉可以传递美感,继而将美感注入人的意识之中,在现代茶馆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心利用茶馆的各个设计细节,将茶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让品茶者深刻地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比方说,我们可以选择紫砂制作的茶壶,紫砂不但具有强的保温和透气性,而且对于茶味的保存也相当出彩;另一方面,紫砂独特的深沉颜色和粗糙质感,能带给人典雅和陈旧的使用体验。另外,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插花摆设,用简洁淡雅的少许插花来表现茶文化的朴素清雅;在整体氛围上,我们可以采取焚香来营造淡淡的空灵香味,在墙体上也可以挂上历代名家的茶诗和茶画类似品,比如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茶诗或者唐伯虎的茶画。

  4.2茶文化渗透下的现代茶馆的深层设计

  古人在饮茶过程中常常会将自己的精神游离在外而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但急躁的现代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茶馆的设计中要想将茶文化更好地渗透,就必须注重提高顾客在精神方面的放松缓解工作。所以,在茶馆设计中,还需要有意识地让顾客的时间放慢,时间感消除,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一方面可以增加茶馆里的碎片化信息传递,小饰物的不经意摆设让茶文化的传递成为碎片化的堆砌,茶壶上一首简单的茶诗会让人诵读神往,茶桌上一个简单的“小僧人冥思”摆设能让人望而心静,墙壁上一副简单的饮茶画作能让顾客浮想联翩,时间因此驻足停步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外界信息传递来拉长时间,比如茶座之间相隔适当的距离和设立良好的隔音板,隔离外界信息来让顾客免受时间意识的干扰,充分忘记时间来达到物我两忘的品茗境界。

  4.3茶文化渗透下的现代茶馆的其他设计

  在茶馆的具体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古朴色泽的木材、砖块或者水泥来进行茶馆的色泽主题设计,而在灯光方面,可以选择中间的色调来进行偏冷或者偏暖的调节,灯光方面尽可能采取无彩,这种淡雅和空灵亦是茶文化的一个表现角度;而在家具方面,选择藤椅和原木桌加上竹器进行搭配,可以体现出自然归真的茶文化精神;布局方面应该设有包间和敞开的空间,包间可以营造宁静的品茗洽谈氛围,而敞开的空间则能让顾客缓解生活的压迫感,使其在品茗中得到放松。

  5结语

  茶文化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但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忙碌浮躁中,这些极具价值的特色文化都慢慢被遗忘和覆盖,做好茶馆的环境设计,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琼音.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陈玮然.中国茶文化与茶馆设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5):73-75.

  [3]万祥虎.解读茶文化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7):113-114.

  [4]张建羽.当代茶馆的传统设计思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5]董斌.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中式茶馆装饰艺术[J].学园:教育科研,2012(5):195-196.

  茶文化论文2

  道德教育与茶文化关系分析

  摘要: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和社会道德的构建是一脉相承的。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民族的属性。而道德的构建也具有民族的属性,道德的存在是对民众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其存在特殊性。存在于中华民族的道德不一定适合于西方,自然中华的茶文化和西方的也不一样。因此,民族道德的教育和茶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进一步强化与渗透,道德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受到国家与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在大中小学生课堂中贯彻道德精神势在必得。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蕴含了道德传统的主要内涵,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便是对于道德传统的部分探索,故此,笔者准备以茶历史为切入点,探究茶文化与道德教育关系。

  关键词:道德教育;茶文化;关系;探究

  1茶的文化发展历程与道德文化的联系综述

  任何一种文化的根源都是物质层面上的,而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其根源便是茶叶的演变。最初的茶叶产生在5000多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关于茶的确切记载,最初茶是做药用,后来在最初的药用功能上,随着历史的发展又衍生出了“饮用”、“礼用”等功能。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论文品茶之风渐盛,而此行为推进了茶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为文化史上三教开始融合的时期,故此茶文化的最初融入,便是儒家、道家、佛家的三教交融的思想,而非分批缀入,此点值得注意。而注意这一点的原因,在于,若茶叶中蕴含的文化,最初便是三教交融的文化,那么其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便有了根源。传统道德理念,是以礼教为首的一种宝贵精神品质。追求真理曰道,正直中和是德。魏晋时三教的文化精髓在品茶这一优雅行为中随着茶香渗透进了茶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此处可以确切知道茶文化中蕴含了道德文化。茶叶的本性自带有一种不偏不倚、正直倔强的品质,这种品质为历朝道德文化所看重,故此茶叶一经引入文教体系,其道德文化便彰显出来。我们知道,茶的本性便可说是道德水准,而其衍化的文化中又携带了道德文化元素,所以茶叶与道德教育是有巨大关联的。

  2道德教育与茶文化的关系探究

  想要探索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首先要知道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文化来源于茶叶、茶树,其最早的文化内容便是茶叶、茶树的本性,即茶性,次之,茶叶最初具有药用与饮用功能,药用在后期引入了中医文化,而饮用自衍化成茶道。茶道,实际上是包含茶艺、茶具、饮茶文化在内的一切茶的技艺,而茶德更是这种茶艺的精神提炼以及具象理论。在下文中,笔者将立足茶文化本身,从茶性、茶道、茶德三个方面,深入探究茶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2.1茶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欲明茶性,必先知茶之理。茶的生长条件极为独特,其他植物,或要求少风少雨,或受限与季节条件,更多的是必须有肥沃的土地才能长成。而茶树,往往生长在高山低谷,人烟迹罕至之处,或是深山丘陵,餐风露雨之处。据科学研究,在茶树的生长条件中,碱性土地与潮湿空气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茶树往往低沉而直立,不争不艳,不偏不倚,卓尔大方。考究完茶的生理条件,茶的本来性质便不难得出,茶的第一点特性是生性顽强,能在极为恶劣的地方生长。这种特性,在道德层面,便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根据茶的这一品性,很多诗人墨客,作家,画家都加以作品描述,在丰富茶文化的同时,又使得茶的坚忍不拔与自强不息得以传承,而在现代教育机构的道德教育中,例如学校,则可采取茶与其茶文化作为精神样本,将道德教育实际化,起到深层次的教育效果。茶的第二点茶性,便是茶的低沉直立。众所周知,古人往往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将眼见的事物给予人性化的道德评价,并有梅兰菊竹四君子之称,而这四君子都代表了不同的道德文化。例如,梅花的孤傲不群,兰花的优雅,菊花的淡泊,竹子的不俗和谦虚都是用来彰显道德品质并起到教育作用。而茶叶本身具备了低沉直立的品质,表现为接地气不孤傲,优雅不做作,淡泊不空荡,谦虚而不自持,兼具四种美好的道德品质,更应该作为道德教育的模范。茶性的第三个特点,便是不偏不倚,卓尔大方。不偏不倚的品性,历来为人们所歌颂。因为这代表了正直的品质,当然,同样以正直出名的本性植物,有松,有竹,有白杨,有胡杨,但是茶树的不偏不倚是有其特色的。茶树往往不高,其不偏不倚,蕴含在其短小的身躯内,更彰显正直之气。无怪南明遗民见茶树而涕泣之。不偏不倚即指茶叶喜居本土,安居乐化,体现在道德教育上,即是要爱自己的祖国不能崇洋媚外。

  2.2茶道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茶道是广博的,其中既有优雅大方的茶艺,又有雕工精美巧夺天宫的茶具,亦有饮茶、泡茶的各种细节讲究,更有古人对茶的文化评价。其中不乏许多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例如,茶艺的优雅大方、茶具的精益求精、细细雕琢、品茶时的从容不迫、追崇自然、天人合一,甚至于自明清以来,市场上红极一时的茶馆、茶楼都是茶道的产物。由此又可知茶道的创新变化,因时而变。古人在道德教育上,往往主张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如此口耳相传。例如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讲的就是传统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便是寓情于物,以物相较。例如传说中的临终前折箭之教,赵简子的赠书之教。而这两方面,在茶道中皆可做到。在品茶中,等水开、等茶香,可放松急躁的心境,培养耐心,这是物教的境界;而在品茶之时,如魏晋南北朝士人品茶,或是潮汕地区的功夫茶,都喜欢聚集品茶而言文化,这样,无形中亦起到文教的功能,所以有人说茶文化中自带道德教育,是极有道理的。茶道中的道德教育,尚且不止文化理论上的言传物教,而是实践上的道德推广。例如,紫砂壶的铸造需要极高超的技艺,极精细的工夫,这些不从实践中经历千百遍磨练是学不会的。这种茶具的精雕细琢精神,便有了茶道的自然教化功能,在实践层面推动了道德文化的教育。

  2.3茶德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说到茶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这里要理清二者的大小之辩。首先茶德的提炼来源于茶道,而茶道又是来源于士人、民间的品茶活动,最主要是士人阶级的研究探索,故此,茶德间接来源于士人文化,而士人文化又是传统道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由此一看好像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别忘了茶性中本来就有道德影子存在,而且茶道中的道德,亦不止是传统道德文化上的品质,故此两者自有区别,应该说传统道德文化是共性,而茶德,是个性。或者说,茶德是传统道德体系中非常光辉的部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渐渐打开,人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我们不能说西方的文化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我们所痛心的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在西方的文化冲击下显得非常脆弱,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道德体系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显得岌岌可危。如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讲人们相互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人们相互之间显得越来越陌生,人们不愿意去帮助陌生的人,因为害怕被骗,人们不愿意冒着被讹诈的风险扶一个摔倒在马路上的老人。这就是社会存在的道德危机,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道德危机的入口,笔者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茶文化。因为,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同时茶德对人的约束不那么激烈,先得温文如玉,其对人道德冲击不会很大。人们在品茶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所以,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嵌入茶文化是非常恰当且合适的,一定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民族目前的确存在一些道德危机,这是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意见到的。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重拾人们的道德有很多办法,笔者认为重拾道德并非就要从茶文化入手,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对于公民的道德教育确实非常有帮助,笔者从茶文化入手,剖析了茶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帮助人们找到重拾道德的一些思路,希望人们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共建一个温良恭俭的社会、一个人人都有温度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2]刘瑞华.解读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之关联[J].福建茶叶,2016(2):245-246.

  [3]孙汝建.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建[J].海外华文教育,2014(4):384-394.

  [4]陈文华.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J].农业考古,2002(2):46-65.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朱红缨.基于专业教育的茶文化学体系研究[J].茶叶科学,2006(1):42-48.

  [7]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8]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196.

  [9]余悦.净慧法师对当代禅茶文化的贡献及其学术史意义[J].江汉论坛,2014(4):131-135.

  [10]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看过“茶文化论文赏析”的人还看了:

1.关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

2.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

3.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

4.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5.关于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

6.选修课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7.茶与茶文化的论文欣赏

8.关于茶文化的论文欣赏2篇

344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