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茶文化试卷与答案(2)

茶文化试卷与答案(2)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文化试卷与答案

  56、冲泡调饮红茶的时间一般以( D )分钟为宜。

  A、15~20 B、10~15 C、5~10 D、3~5

  57、“红茶”的英文是( B )

  A. Green tea, B. Black tea, C. Oolong tea, D. Yellow tea

  58、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D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茶谱》 B、陆羽《茶经》 C、陆羽《茶谱》 D、王褒《僮约》

  59、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D )茶叶。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名优绿茶

  60、100℃水温对冲泡( D )茶叶最适宜

  A、龙井茶 B、碧螺春 C、黄山毛峰 D、铁观音

  61、法国人饮用的茶叶及采用的品饮方式因人而异,以饮用( A )的人最多,饮法与英国人类似。

  A、红茶 B、绿茶 C、)花茶 D、白茶

  62、( C )的香气浓郁清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具有特殊“岩韵”,汤色橙黄清澈。

  A、铁观音 B、黄金桂 C、武夷水仙 D、单丛乌龙茶

  63、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 B )。

  A、抑制香气的溢出 B、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C、减少内含物的溶出 D、保持茶壶的色泽

  64、( A )的调料主要有牛奶、柠檬、蜂蜜、白兰地等。

  A、调饮红茶 B、清饮红茶 C、清饮花茶 D、调饮花茶

  65、调饮茶奉茶时必须每杯茶边放茶匙一个,用来( D )。

  A、观看汤色 B、增加茶汤浓度 C、打捞添加物 D、调匀茶汤

  66、 当下列水中( D )称为硬水。

  A、Cu2+ 、Al3+ 的含量大于8mg/L。

  B、Fe2+ 、Fe3+ 的含量大于8mg/L。

  C、Zn2+ 、Mn2+ 的含量大于8mg/L。

  D、Ca2+ 、Mg2+ 的含量大于8mg/L。

  67、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 A )茶叶。

  A、普洱茶 B、龙井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68、陆羽《茶经》指出:其水,( C )。

  A、江水上,山水中,河水下 B、山水上,河水中,江水下

  C、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D、泉水上,溪水中,河水下

  6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 A )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满足的上升。

  A、喝茶到品茶 B、以茶代酒

  C、将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D、喝茶到喝调味茶

  70、茶叶中的 ( D )是抗氧化剂,具有防衰老的作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H D、茶多酚

  71、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是( A )

  A.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B.叶绿素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72、碧螺春是( A )名优绿茶的代表。

  A、卷曲形 B、扁平形 C、盘花形 D、兰花形

  73、泡茶时将茶汤倒在壶外壁,日久后茶壶的色泽会变得( C )。

  A、暗淡无光 B、粗糙发黄 C、古雅厚润 D、暗淡发黑

  74、牛奶红茶调饮冲泡法中调饮的方法是将( D )。

  A、牛奶冲泡茶叶 B、茶与牛奶和糖一起冲泡饮用

  C、茶与牛奶和糖一起煮沸 D、茶汤过滤,再加牛奶和糖

  75、由于舌头各部位的味蕾对不同滋味的感受不一样,在品茶汤滋味时,应( B ),才能充分感受茶中的甜、酸、鲜、苦、涩味。

  A、含在口中不要急于吞下

  B、将茶汤在口中停留、与舌的各部位打转后

  C、立即咽下

  D、小口慢吞

  76、调饮红茶的盛茶杯多采用( A )。

  A、带柄带托的瓷杯 B、金属杯

  C、紫砂杯 D、闻香杯

  77、“乌龙茶”的英文是( C )

  A.Green tea, B. Black tea, C. Oolong tea, D. Yellow tea

  四、简答题(要求叙述简明扼要)

  1、茶具的种类繁多,从制作材料上区分,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五种以上)

  答:玻璃、漆器、竹木、陶土、瓷器、紫砂、金属等

  2、名茶简述:西湖龙井(产地、品质特点、泡饮方法)

  答:产地:浙江杭州

  品质特点: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

  泡饮方法:下投法

  3、试述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征。

  答:色泽乌润,富有光泽。外形条索肥壮,卷曲紧结,呈蜻蜓头,蝌蚪尾状,沉重似铁,颜色砂绿起霜;香气独特,清高悠长,胜似幽兰花香,滋味浓郁甘鲜,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

  4、分列基本茶类并各自举出两个茶品。

  答: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

  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工夫、闽红工夫、。

  青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大红袍、台湾高山茶。

  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

  黑茶:湖南黑茶,普洱茶、老青茶。

  中国茶文化试题答案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1.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但它的整个发展脉络却并不是始终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

  B.茶文化最初产生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唐时得到发展,宋时则进一步拓展,晚明清初则发展到高峰,开创了精细的茶文化阅读答案__中国茶文化阅读答案__中国茶文化。

  C.清谈之风、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贡茶的兴起、禁酒等诸多因素都是茶文化得以发展的因素。[来源:学*科*网Z*X*X*K]

  D.茶文化体现了古代文人保持操守、磨练意志的积极心理,惜其不能终了,晚明到清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可怕现象。

  2,对宋元及明末清初三个历史阶段茶文化的特点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宋朝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

  B.元朝茶艺简约,返朴归真。

  C.明中期茶文化精神虽与自然契合,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头。

  D.明末清初茶风趋向纤弱,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3.依据原文判断,茶通六艺中“六艺”指的是什么?()(3分)

  A.《诗》、《书》、《礼》、《易》、《乐》、《春秋》。

  B.风、雅、颂、赋、比、兴。

  C.礼、乐、射、御、书、数。

  D.琴、棋、书、画、诗、酒。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载体()契合()

  【材料二】

  日本茶文化

  十五世纪末,日本茶人村田珠光,吸收禅院茶礼,以朴素、淡泊为尚,屏弃一味崇尚中国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创立了具有禅理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它也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审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

  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到了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过起隐居的生活,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在对唐朝物品收藏热潮的反思中产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阅读答案__中国茶文化阅读答案。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5.下面哪句诗体现了上文‘和、敬、清、寂’中的“和、敬”二字。(3分)()

  A、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B、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C、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

  D、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6.〖材料二〗中日本茶道中“清寂”审美观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5分)

  1原文是‘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2“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头”无中生有。345

  6.(1)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日本社会动荡、改组,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以草庵文学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2)室町时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过起隐居的生活,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6分)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⑦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茶文化试卷与答案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有节选)

  小题1:中国茶道中的“和”含义是什么?

  小题2:第⑥段的语言特点。

  小题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代.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结合文末的内容,理解诗歌中茶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礼让、友谊,亲和、和谐。共2分。

  小题2:示例:文段语言句式灵活多变,整散结合,长短错落,音韵和谐。

  小题3:示例:作者通过煮茶、饮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使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和一”的境界。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从第4段中找出相关信息。

  试题分析:快速阅读几遍第六段,感受音韵和谐之美,句式灵活,有3字,4字,6字等

  试题分析: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回答即可。

看过“茶文化试卷与答案”的人还看了:

1.茶与茶文化的考试试卷与答案

2.茶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3.中国茶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4.茶艺与茶文化的试题与答案

5.中国茶文化试题答案

6.茶道考试试题与答案

344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