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猴头菇怎么采收

时间: 思行858 分享

  菇的采收也是很重要的,采菇也是要讲究其中技术方法,具体要怎样采收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猴头菇采收,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猴头菇采收

  猴头菇一般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要10—20天,适时采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猴头菇子实体成熟的标志是:菇体基本长足,坚实,色白,表面出现菌刺,菌刺长度在0.5—1厘米,未弹射孢子,此时适时采收。

  采收的时机还应根据产品的去向或商家的要求,也可五六分熟时即采收幼菇,此时的子实体无论外观形态还是鲜嫩程度,无论蛋白质含量还是口感,均处最佳时机,最适于超市鲜销或外销,虽然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其商品价值高,生产效益不但不会因产量降低而受影响,反而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采收过迟,菌刺过长,孢子大量散发,子实体变得疏松,发黄,苦味浓,品质和使用价值下降,且因成熟的子实体从基料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及水分,导致转潮困难,也将影响总产量,并因商品价值低下而使效益不佳。

  采收时轻轻旋转采下后,随即将基料表面进行清理,除去菌皮等杂物,尽量覆盖或将扎口处内缩,也可在架层上覆盖大幅塑膜,停止喷水,密闭光线,大通风2天,使棚湿降至70%左右时,关闭菇棚,使菌袋进入一个较合适的“养菌”阶段,约一周后,再度进行催蕾,即可进入下潮菇的管理。一般每批投料可采收3潮菇,生物学效率在80%~120%,商品率可达90%左右。

  猴头蘑栽培步骤

  一是制作菌种:菌种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之分。母种是保存在试管里斜面的菌种,制作较严格,一般多保存在 科研机关或有条件的生产单位。个人或专业户小量生产可向这些单位索取。

  二是原种是由母种扩大而成的。其原料为硬杂木锯末75%,麦麸23%,糖1%,石膏或碳酸钙l%。将以上原料根据制作的数量按比例称好,加水搅拌均匀。加水量达到用手紧握指缝有水但又不滴下为好。然后将培养料装入罐头瓶里,罐头瓶要事先洗净,晒干。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距瓶口留3~4厘米的空隙,不要装平到瓶口。再用手指粗的木棍在瓶料中扎一个洞,直通到瓶底。然后用布将瓶和瓶口外附着的培养料擦去,瓶口包上一层塑料薄膜,用绳或牛皮筋绑紧,进行灭菌。

  三是灭菌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高压灭菌器或高压锅,灭菌半小时到1小时。如果没有高压锅,要用蒸锅,将装好培养料的罐头瓶一个挨一个地放在锅里,锅盖要盖严,上汽后要维持l~2小时。为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最好隔一夜再蒸煮1小时左右。

  四是灭菌后将罐头瓶放进接种箱里,如果没有接种箱要放在干净的地方。在酒精灯的火焰前面将指甲大小的一块斜面菌种用菌种接种针移到罐头瓶中间的孔里。此操作要快,以免污染杂菌。接种后,瓶口再盖上塑料薄膜,用绳绑好,放在2 5~28℃的条件下进行恒温培养,一般一只斜面菌种可接5~7瓶原种,每接一个罐头瓶接种针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次。 培养20~30天后就能看到白色菌丝长满全瓶。此阶段不需要光线,空气应尽可能保持新鲜。

  五是培养管理:按原种的培养基配方和操作方法将原种再扩大一次培养就是栽培种。一般用一瓶原种可接30~40瓶栽培种,培养的温度和时间与原种基本相同。

  猴头菇室内栽培

  1、菌种分高培育猴头菇首先要进行菌种分离。菌种分离有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两种方法。孢子分离是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猴头菇成熟后将散放的孢子,作为培育菌丝的原料。组织分离是取新鲜幼嫩的子实体,放入接种箱,在无菌的条件下切开菇体,取中间充实、肉质较好的一块组织,约米粒大小,放入试管中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用去皮的马铃薯和洋菜,葡萄糖拌匀做成,比例为200:20:20,加水1000克,将pH值调至5.5~6,然后分别装入玻璃试管,不要装满,经高压消毒灭菌并使之形成倾斜面。经接种后将试管放入25℃的恒温箱培养3天,接种块即开始萌发菌丝;20~25天时丝茵长满培养基表面,即可挑选生长良好,无杂菌的培养,待菌丝长满试管培养基的斜面,即可开始培养栽培种。

  2、栽培种的培养栽培种的培养料可用锯木屑(不含芳香油或杀茵剂)或棉子皮等,配料比例可选择:

  (1)锯木屑78%、麸皮20%、石膏l%、白糖1%;

  (2)棉子皮98%、石膏l%、白糖1%;

  (3)鲜酒糟80%、麸皮10%、糠9%、石膏粉1%(加无机盐营养液,配方为:硫酸铵3%、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1%,用乳酸调至pH值为4。

  (4)。将培养基料加60~65%水拌匀,手捏时指缝间有水渍而不滴为宜。然后,装瓶至瓶肩处捣实,在14.7牛顿压力下灭菌1小时。灭菌后用无菌操作挑取斜面菌种一块,投入培养基瓶内,使温度达到20~25℃,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0~65%,塞上棉塞。约30~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形成菌膜。当菌膜上子实体原基接近棉塞时,拔去棉塞。

  3、子实体的培养开放式栽培猴头菇系将阔叶树木屑在高压下消毒,或者在锅中煮20分钟,捞出沥去水份,待凉后直接拌入40%左右的瓶内菌种,拌好后装入塑料袋或用薄膜包起来。袋口或包扎口装上棉塞通气,放在10℃以下的低温中进行培养,待长成菌块后,揭去薄膜,再在自然温度下继续培养,几个月后即可长出猴头菇。这种方法和瓶栽产量相近,但节约菌种、瓶子,可较大规模生产。瓶栽猴头菇则在棉塞拉开后,室温保持在18~20℃,如温度过高时,中午关闭门窗,早晚温度较低时通风;如温度低时,可在中午通风。室内湿度保持在85~95%,过低时可在地面泼水,保持经常潮湿,同时每天还可在空间喷雾3~4次,半个月后即可形成子实体。用锯木屑和棉子皮做培养料相比,棉子皮具有发菌快,杂菌少、子实体形成早等特点,比锯木屑提前半月左右形成子实体。

  4、采收子实体开始萎缩衰老停止生长发育,表面由白变褐,即可采收,晾晒。如食用,可在孢子散放前采收,可免去孢子苦味。瓶栽猴头菇在上述相同管理条件下,每瓶可采收三个,所余菌丝体可制药。

  看了“猴头菇怎么采收”的人还看了:

1.猴头菇袋料栽培方法是怎样的

2.猴头菇出菇方式有哪些

3.猴头菇怎么栽培能高产

4.猴头菇长菇阶段如何管理

5.猴头菇出菇管理要点有哪些

157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