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种植 > 直播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直播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直播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小麦南方品种春性较强,向北推移增强,华南、长江流域的品种以春性为主,那小麦的种植管理技术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直播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直播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①浇冬水

  浇冬水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小麦越冬期间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温;三是可以沉实土壤,可冬水春用,延迟春灌,利于地温回升,麦苗返青早:四是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②追冬肥

  俗话说: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银”,深刻的说明了追冬肥的增产作用。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深耘断根,镇压划锄

  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

  (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

  肥水管理: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

  适当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每亩采用20%壮丰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悬浮剂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2)重施拔节肥水

  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3)浇透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注重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主要措施是:

  (1)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第五、适时收获,防杂保纯

  小麦的种植方法

  选择良种

  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实现千斤以上的产量目标。

  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精细整地

  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3~25 cm,进行桔秆还田,不但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即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cm,稻茬地15~20 cm),耕后耙细(碎)、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

  做畦开沟

  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三沟”(墒沟、腰沟、地头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的要求。

  平衡施肥

  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在耕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45 t/公顷、纯N 225.0kg/公顷,P2O5 90.0~112.5 kg/公顷、K20 75.0~112.5 kg/公顷,为减少冬雪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损耗,避免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2次追施,从而使小麦籽粒中赖氨酸、蛋白质含量提高。

  适期适量播种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适期播种

  为培育壮苗,形成根系发达、茎蘖数较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要适期播种,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因此,当播期、土壤墒情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可晚播3~5天,从而使小麦全苗。一般在日均温、冬前>=0℃积温分别为16~17,650℃时播种最佳,在越冬期能够形成6叶1心壮苗。

  播种量

  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播种期确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上中旬、9月底播种,播种量90~105 kg/公顷;弱春性、春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播种比较适宜,播量120~150 kg/公顷,随着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7 500 kg/公顷以上的高产田块,基本苗可控制在180万~225万株/公顷, 9月底10月初播种可降到150万~180万株/公顷。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195万~270万株/公顷。

  科学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与除草

  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为使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化肥75~120、120~150 kg/公顷,促进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的分蘖率。3月初要浇返青水,肥力中等、群体偏少与肥力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分别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浇水。

  化学调控防倒伏

  小麦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一般主要是茎倒伏,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

  抽穗及灌浆成熟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粘虫、锈病、白粉病和赤毒病等,延长小麦生长期,提高产量,可喷施杀虫剂,连续使用1~2次。同时,灌水1~2次,第1次灌水在初穗扬花期进行,以保花增粒促灌浆,达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灌麦黄水,以补充水分,并为复播第2茬作物做前期准备。

  适时收获

  一般在6月上中旬小麦基本成熟,整个麦田2/3的麦穗发黄时收割,小麦蜡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但小麦不可过于成熟,以免籽粒脱落而减少收成。小麦要分品种进行单收、单晒、单储,以免品种混杂,降低小麦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

直播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相关文章:

1.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2.小麦管理种植视频

3.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4.小麦种植管理方法

5.小麦的高产种植技术

6.小麦科学种植管理方法

7.小麦宽窄行高产种植技术

334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