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中药材种植技术视频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山区气候条件独特,很多地方特别适宜中药材生长,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理想场所。那中药材怎么种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药材种植技术视频,希望对您有用。

  中药材种植技术视频

  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肥力一般、排水良好、高燥、通风凉爽的沙壤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平整细,做成1~1.2米宽的畦。大田宜选择肥沃、通风、凉爽、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忌连作。前作收获后,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公斤,配施50公斤过磷酸钙作基肥,深翻20厘米,做成宽l~1.5米的畦。

  2.繁殖方法:一般用种子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

  (1)育苗。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新种,在25~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催芽。当年冬季至第二年3月下旬均可播种[www.cyonE.com.cn/],播种愈早愈好,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播种前,先在畦上喷水,待水下渗、表土稍干后,按行距15厘米开沟播种,沟深4~6厘米,播幅7~9厘米,沟底要平,播后覆土整平,稍加镇压,再浇一次水,每667平方米用种6公斤左右。采用撒播方式,可待水下渗后,将种子均匀撒人,再覆浅土即可,每667平方米用种7公斤左右。播种后约15天左右出苗。至冬季移栽前,每6667平方米可培育出600~800公斤的鲜白术移栽。

  (2)移栽。当年冬季就可移栽。白术移栽以当年不抽叶开花、主芽健壮、根茎小而整齐、杏核大者为佳。剪去须根,按行距25厘米开深10厘米的沟,按株距15厘米左右将白术苗栽入沟内,芽尖朝上,并与地面相平,栽后两侧稍加镇压。全部栽完后,再浇一次大水。一般每667平方米需鲜白术120公斤左右。

  3.田间管理

  (1)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并按株距4~6厘米间苗。如天气干旱,可在株间铺草,以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早、晚浇水抗旱。生长后期如发现抽叶,应及时摘除。

  (2)幼苗出土至5月间,田间杂草较多,因此中耕除草要勤。头几次中耕可深些,以后应浅锄。5月中旬后,植株进入生长旺期,一般不再中耕,株间如有杂草,可用手拔除。6月中旬植株开始现蕾,一般7月上、中旬在白术现蕾后至开花前分批将蕾摘除。摘蕾有利于提高白术根茎的产量和质量。白术的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根茎膨大期更需水分,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灌溉。如雨后积水则应及时排水。现蕾前后,可追肥1次,于行间每667平方米沟施尿素20公斤和复合肥30公斤,施后覆土、浇水。摘蕾后1周,可再追肥1次。应该注意的是,除草、松土、施肥、摘蕾等田间操作均应在露水干后进行。

  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方向

  国家工信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展目标,只有创新中药材种植模式,才能不断提升药材品质,中药材种植模式将向三个方向发展:

  1、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家庭式种植的弊端愈发暴露,种植难以机械化、管理难以科学化、初加工难以正确化、存储难以合理化,且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种植群体区域高龄化以及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公司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必是趋势,规模化可解决一家一户种植的技术、管理、存储和销售等问题,促进中药材质量的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稳定安全的中药材货源。

  2、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实现规模化种植,助推普及标准化种植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强化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与生长环境的关联性等基础研究,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建设标准化GAP种植基地,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3、中药材种植市场化。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实行基地共建共享战略,因地制宜,共建跨地区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如恩施玄参、独活基地合作对接;同时,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始发展产业一体化生产经营,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实现供产销一体化。

  4、中药材种植区域化道地化。中药材对生长环境有特定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各产区要优先支持特色品种,兼顾效应品种,如黄连适应生长在中高山地区、当归以甘肃岷县最为道地等。

 

中药材种植技术视频相关文章:

1.广东山药种植栽培技术视频

2.致富经药材种植种类

3.南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4.药材栽培技术有哪些

5.中草药种植前景的分析

6.中药材人参种植方法

336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