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种植 > 种植口蘑的方法

种植口蘑的方法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种植口蘑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想要种植口蘑,那么口蘑种植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种植口蘑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口蘑的方法

  一、培养料的选择

  选择奶牛粪和玉米秸的效果最佳,要求粪草新鲜、无霉变,玉米秸需要揉搓,需要放入一定量的玉米轴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可以加些骡马粪更好,每立方米粪可种12平方米口蘑,每平方米口蘑需要33~35市斤秸草,秸杆需要用生石灰水浸泡后方可堆发,粪的湿度手握刚能溢水为宜,在第一次翻料时需要加入2斤石膏/平方米、l斤磷肥/平方米。

  二、发酵料的堆建和翻堆

  选择一个背民向阳地面坚实的场地,第一层铺5寸厚浸泡后的秸草,宽度为22米,长度视情况而定,然后再铺一寸厚湿润的畜粪,紧接着再铺一层三寸厚的秸草,秸草上再铺一层一寸厚的粪,依此类推直至14至15米高,最后一层是以粪压顶呈龟背形。要求在堆制过程中四边整齐垂直,呈车厢状,此时可以量出该堆的体积,每立方米可种5平方米口蘑。堆好后过八到九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此时料内温度可达75℃左右,料堆明显下沉,此次翻堆应加入要求量的磷肥和石膏。翻堆后的堆形尺寸应为宽2米,高13至14米,长不限,仍呈车厢状。每翻一次,堆的高度和宽度分别减少01米和02米,间隔天数减少2天、料堆温度降低3~4℃,翻堆4次便可铺床接种。

  三、发菌期管理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蘑菇,播种时及发菌期的技术要点如下:

  1、播种时的要求:所用菌种应是无杂菌污染,无虫害,菌丝生长浓壮洁白的优质菌种。凡是菌丝灰暗,吐黄水,菌丝老化的菌种不能使用。气温和料温都在28℃以下方可播种。选择低温凉爽的天气播种,可以降低杂菌污染率。

  2、初期保湿:播种后的料床可覆盖报纸,纸表面喷05%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止水分从菇床表面蒸发和病菌的孢子等落入菇床。播种后6无内,要求菇棚保湿、微通风,以促使菌种萌发。若菇房保湿差要喷水保持菇房湿度;若温度高或阴雨大气,可在播种后第2至3天选择早晚可窗通气10至15分钟,促进菌种萌发生长。

  3、中期通风:播种7天后菌丝已基本封面,可打开通风孔加大通风量,即使料面干燥也无妨,以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蔓延。适度吹干料面,不但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还防止料面滋生杂菌。

  4、后期撬料:用木棍、双齿叉等细短工具撬动料层,主要作用是松动堆肥,排除菌床内废气,改善料层的透气性能,调节菌床的温度、湿度,促进蘑菇菌丝快速生长。撬料措施在发菌期和产菇后期经常采用。播种后10天以后,当菌丝长入料层约一半左右时,用1至2厘米粗的锥形木棒撬料,自料面撬插至料底,间距15厘米左右。

  口蘑栽培方式

  (1) 栽培方式河北省栽培蒙古口蘑、香杏口蘑,目前以 半地下菇棚栽培为主。对于北方髙寒地区来说,这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保温调湿效果好的栽培模式。此外,还可 采用专用菇房和简易菇房进行床架式栽培,以及在室外进行畦床栽培。室外畦床栽培,口蘑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其品质更 接近于野生子实体,质量好,但因直接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保温调湿较为困难,一般产量较低,且不稳定。

  (2) 栽培季节蒙古口蘑菌丝纤细且生长较慢,生产周期 —般较长。栽培种培养时间为35?40天,播种至覆土为30-50天,覆土至出菇为20-25天,采菇期为25-30天,整个生 长发育历程为110-130天。其中栽培周期为75-90天。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其生产时间具体安排如下。在河北坝上及内蒙古西北部,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立夏 至小满,温度l0°C-16°C).覆土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夏至至小暑,温度18-20度);出菇始期7月底至8 月初(大暑至立秋,温度20-22度),采收终止期为9月上 中旬(白露至秋分,温度12-14°C)。

  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山东,春播4月上旬(清 明,温度14度),覆土期5月中旬(小满,温度18-20°C),出菇始期6月初(芒种,温度20-21度),采收终止期6月下 旬(夏至,温度21°C-23°C)。秋播9月上旬(白露,温度20-24度),覆土期10月中 旬(霜降,温度l0°C-16°C),出菇始期10月底(霜降至立冬, 温度8°C-14°C)25天;出菇终止期为11月上旬(立冬至小 雪,温度6°C-12C)。福建、广东等地可安排在10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覆 土,11月底至12月底出菇。

  口蘑高产的栽培方法

  1、栽培季节:根据褐蘑菇出菇温度范围16-32℃,播种40-45天后开始出菇的生物特性,一般春栽选择3-4月播种,5-7月出菇;夏栽选择6-7月播种,8-10月出菇,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栽培季节。

  2、栽培场地:大田畦栽褐蘑菇,必须搭建挡光防雨遮阴棚。棚高2-2.2米,棚顶和四周覆盖草帘或遮阳网,棚内畦床整成龟背形,设计畦宽60-80厘米,畦高10厘米,畦长不限,棚外开挖排水沟。

  3、原料配方:①稻麦草80%、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②稻麦草60%、牛粪30%、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③棉籽玉米秸45%、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一般100平方米栽培面积投培养料1500公斤左右。

  4、预湿建堆:择好堆料场所,先在地上堆一层已预湿过的稻麦草,厚度30-40厘米,在稻麦草上撒一层已调湿的粪肥,其次再堆一层稻麦草一层粪肥,做到草料粪肥比例混合均匀,如此循环推叠,直至建成高1.5米,宽1.5-2米,堆顶呈龟背状,四周为垂直整齐的长方体料堆。

  5、翻堆发酵:第一次翻堆时间是在建堆后的第7天,即当料堆温度达65-70℃保持2天开始翻堆,并加入适量石灰。第二次翻堆时间是在翻堆后的第6天,即料温继续上升到70-75℃时维持2-3天开始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等辅料,其后进行第三、四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天、4天,总发酵期25天左右。优质发酵料标准,料松散有弹性,呈棕褐色,可见大量放线菌,无氨臭味,含水量60%-65%,ph值6.5-7.5。

  6、播种管理:将完成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入畦床上,料厚8厘米左右,稍压实,待料温降到35℃以下时开始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或穴播方式,每100平方米菌种用量100-150袋。接种完毕,在畦床两侧用竹片插成弓形,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7、养菌覆土:播种3天内应紧罩畦床薄膜,3天后每天开始揭膜通风换气1-2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保持畦床温度15-34℃。若培养料表面失水干燥,可采取轻喷雾化水维持湿度。一般经过15-20天的养菌培养,当菌丝蔓延整个培养料的2/3时即可可覆土。土壤宜选择肥沃的稻田土或砻糠土,覆土层厚度3.5-4厘米。

  8、诱导出菇:经覆土10-15天后,菌丝体发育更加粗壮,并发生少量爬上土层形成菌索,此时应喷催蓄水,提高畦床空间湿度90%-95%。同时,掀开两端薄膜加大通风换气,迫使菌丝向下倒伏,加快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繁殖出菇阶段。经过5-7天的诱导催蕾管理,当发现土层内大量白色粒状原基时,再喷一次出菇重水,保持土层适度湿润即可大量出菇。

  9、采收加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5-7天。当菌盖呈半球形状,菇体紧实,菌膜尚未展开时即应采收。整个产菇期5-6潮菇,总生物转化率达50%。目前,褐蘑菇主要以脱水干制品出口,其干制方法可采用脱水机烘干、火笼烤干、太阳晒干。其中采用脱水机烘干的产品,其颜色为淡金黄色、朵形美观、香味浓郁,符合出口标准要求。

猜你感兴趣:

1.室内蘑菇种植的方法

2.食用蘑菇的种植方法

3.种植蘑菇要注意什么

4.室内蘑菇种植技术

5.室外蘑菇种植方法

341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