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猪苓的种植前景如何

时间: 曹欣732 分享

  猪苓以后的行情会怎样发展呢?它的种植前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简要分析一下猪苓的种植市场前景。

  猪苓的种植前景

  目前市该品产新量增加,产地价格积极售货,价格不断走低,市场价格落目前至170-180元。1猪苓家种逐渐成熟,每年都有产出,而且效益丰厚,高价势必刺激产区扩种,现在产区有陕西,河南,甘肃等一些地方发展早,已经有不少规模。2猪苓现在种植技术成熟。适应性强效益好,产区会不断扩大.3还有猪苓种植合作社不断做出种苗,势必造成扩种。4就现在效益丰厚,猪苓种植势必会扩大,今后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5就现在说库存少,但每年都有产出,现在高价,持货商积极售货,因此看,猪苓大量产新上市。后市会继续回落。

  猪苓的种植市场现状

  现在市场有家种和野生资源供应。该品野生资源分布较广范。在我国有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均产。陕西省的安康、汉中、商洛、宝鸡、长安、渭南等秦、巴山区有野生。

  由于该品为多年生菌类,生长期长,恢复缓慢,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其用途逐渐拓宽,中药用量、提取物物逐渐增加,其野生资源的不断采挖,其野生量逐渐减少,恢复缓慢。

  有消息称现在部分产地由于利益刺激,野生品还未生成即被采挖。致使子实产品明显瘦小。

  所以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野生资源减少,家种发展成为趋势。在10多年前,人们逐渐引进家种,近年来在野生产区陕西汉中安康,甘肃的文县,河南南阳等地人工栽培基本成功。所以家种资源有所增加。

  猪苓的种植价格走势

  以前主要是野生资源供应市场,价格走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990年至2003年之间的十几年时间里,其行情从8元左右,还是缓慢上升,其价格基本在50元内

  2014年后其价格上升速度加快。2006年底上升至66元,2007年下半年在99元接近100元关口,2008年初的3月已经上升至130元,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2010年的牛市,其价格在2011年达160元的高价,同年底冲破200元的关口,到2012年至2013年,其行情有20元的回落,然而继续保持在180-210元的较高位,高价刺激产区采挖,2012年后,由于采挖鲜货多做种苗,干货产量不大,所以其价格继续上升 ,2013年至2015年其价格在260元以上,直到2015年底逐渐回落至240元。尤其是2016年,在2012年高价种植的现在要产新,该品生长期为5年,所以产量增加,行情回落,至现在的170元左右。

  猪苓的种植成本和效益

  现在产区种植灵活多样。有露天种植,大棚种植和地窖种植和露天种植等形式.

  大棚种植情况如下:棚栽培二年可收获。平均每平方米产鲜猪苓15-40斤,大棚栽培每平方米成本40元左右。如果每平米产鲜猪苓15-40斤左右计算,培育100平方米,需投资4000元左右,可产猪苓15000公斤,按最低价每斤鲜品10元计算,100平方米的经济效益在15000元以上。

  如果露天种植。猪苓可在山地林下,也可在房前、屋后、塑料大棚栽培,栽培3—5年可收获,一般每亩可产鲜猪苓5-20斤。效益不高。

  如果挖窖栽培,猪苓窖的规格是长宽各70厘米,除50厘米二年生每窖可产干品2公斤。二年以上采挖,每窖可产干品10-12公斤,按市场价50元/千克计算,二年生每窖效益在100元左右,二年以上每窖效益在500-600元左右。

  一般情况下。猪苓在生长3-4年药性最好,一般一平米出鲜品在15-40斤,一亩地合约667平米,一亩出新鲜货在10005斤-26680斤,一般3斤鲜货出一斤干品,那么一亩出干品3000-8893斤干货,和1500-4446公斤,按现在价格200元每公斤算,亩三年毛效益在300000-889200万元,一般一平米成本在40元,一亩地约合667平米,成本约在26620元,除去成本,一年每亩地效益最低纯效益基本在80000-26000元。在8至26万元间,救算是用工等费用除去一万,效益颇丰。

  猪苓的种植方法

  (一)、菌材培育 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培猪苓前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

  1、菌枝培养。于3月~8月选直径为1厘米~2厘米的枝条,截成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挖一个长、宽、高分别为60厘米×60厘米×30厘米的坑,坑底铺垫一层树叶,将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平铺2层,上面摆放带有蜜环菌的菌枝,之后再盖一层薄土,然后再摆放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6层~7层,最后覆土5厘米~6厘米厚,以树叶覆盖,培育40天。

  2、菌棒培养。将选好的直径6厘米~12厘米阔叶树枝干锯成40厘米~80厘米长的木段,在木段上,每隔10厘米~15厘米砍一木质部深的小口,将蜜环菌种接种于小口处。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个~3个月。也可以按照菌枝培养的方法,将木段置于坑底,每层平铺100根~200根木段,两层木段之间加入蜜环菌枝2根~3根,用土填充空隙,共摆放4层~5层,最上层覆土10厘米厚。

  3、菌床培养。一般于6月~8月或10月至翌年3月进行。先挖30厘米深、长度及宽度均为60厘米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木段3根~5根,其间距为2厘米~3厘米,放菌枝2根~3根,上面覆土10厘米厚。

  (二)、菌核的培植

  1、制备菌种。夏季采收猪苓后,将猪苓籽实体晾干(切忌熏烤、曝晒和雨淋)。揉成粉末状,即制成孢子菌种。也可选个头小、瘤状物多、表面凹凸不平的猪苓直接作种。

  2、接种菌种。在4月~5月,先将腐殖土壤翻耕,耙平,挖穴深30厘米~50厘米。穴内放入3根培养好的菌材,将菌种接种在菌材间蜜环菌生长旺盛之处,并用树叶填充间隙。也可直接在底层菌材上放一层猪苓菌种,最后覆盖腐殖土或沙土。

  还可将培育好的菌床挖开,取出上面几层菌棒,将猪苓菌种直接铺于最下一层菌棒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然后按上述方法摆放菌棒和猪苓菌种,最后在顶层覆土30厘米厚。

  (三)、种植技术要领

  猪苓的栽种、选种、选点、和整地非常重要。种苓要选生长了1—3年的深灰色或油黑色具有韧性和新鲜感猪苓菌核,直观老化、退化、病状(老皮老僵、坚硬有眼、端面呈深褐色和黄色)的不能用。选点要选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房前屋后的空闲地、荒地和林下进行种植,耕地也可种植。所选地点都可进行坑栽和带栽,要因地制宜,依地型、随坡度、开挖成坑田或条带(坑田:长70厘米,宽60厘米,深20厘米左右;条带:长短、深浅不等,以宽度80厘米左右为准)。整平后,均匀铺一层压实约1厘米左右厚的林下潮湿的阔叶林树叶待种。

  1、猪苓种、蜜环菌种、新木棒套旧菌棒和菌枝种植法:在夏秋季种植,选择桦树、杨树、毛栗树、青冈和橡子树直径在3—10厘米左右的新鲜树棒,截成与事先培养好的菌棒或种过天麻和猪苓带有蜜环菌丝的旧菌棒同等长,在两方或四方每隔3—5厘米砍一个鱼鳞口,在预先挖好的条带或坑田上面均匀铺好树叶,间隔6—10厘米放一根新棒,再放一根菌棒,以此类推。将直径1—2厘米新树枝斜茬砍成长6—8厘米左右,相似“人”字形摆在两棒之间,并靠近新棒两侧匀称摆蜜环菌种,再在棒间均匀投放野生新鲜猪苓种(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为佳),然后覆盖一层树叶,并将条带和坑田上方林下腐殖土层刮下填充间隙(厚度5厘米左右),轻轻压实,不留空隙,按同样的方式种第二层,然后盖土6—10厘米左右,形成龟背状,以利排水。

  2、两种(猪苓种、蜜环菌种)同播种植法:在春夏季种植,种植前一个月左右选择适宜树种截成50或60厘米长的同规格树棒,每隔3—5厘米砍一个鱼鳞口,利用清林的小树或枝丫梢头砍成6—8厘米左右的马蹄形树枝,堆放在林下半阴半阳的地方,经过昼晒夜露至半干备用,待有猪苓种时即可在林下环坡势开挖条带或坑田(规格同上),铺一层压实约1厘米厚的林下潮湿腐烂树叶,按间隔6—10厘米顺带摆放备用树棒,两棒之间以“人”字形摆放备用树枝,在树棒鱼鳞口与树枝交接处投放优质蜜环菌种(每平方米两瓶),同时在此处摆放野生适龄猪苓种,再覆盖林下树叶和腐殖土5厘米左右,再种第二层,最后覆盖林下树叶和腐殖土6—10厘米即可。还可在覆盖层上直播党参或种植与猪苓生长周期相近的草、木本药材,实行立体栽培,效益倍增。

  3、固定菌床种植法:固定菌床的培养必须在计划种植猪苓的阔叶林下就地进行。根据地形坡势挖成条带或坑田,除不下猪苓种外,可像第一种种植方法那样采取新树棒、搭配旧菌棒、菌枝的方式培养菌床,也可按第二种种植法那样采取新材新料投放新菌种的方式培养菌床。种植方法:猪苓种到位后,将菌床覆盖的腐殖土层铲开,当见到菌棒时,便在两棒之间用手掏挖或用合适的树棒钻眼投放适量的种猪苓覆盖腐殖土层6—10厘米。

  4、试验性塑料拱膜速生种植法:按第一种或第二种的种植方式均可,另加适量的锯末(香菇袋料旧棒子)、玉米粉、麸皮、葡萄糖粉配置成养料,用竹杆拱棚。除夏季覆盖遮阳网以外,其他季节据情覆盖塑料薄膜,以把握猪苓生长的适宜温度、湿度和透气性能为度。在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采取人工加养的措施促使猪苓生长,于十一月份翻窝取种,或使其继续生长成商品猪苓。

  五、猪苓栽培易发生的病虫害与防治

  1、关于虫害的问题:在猪苓栽培的段木上发生了各类不同的虫害,据分析,大多是螨类以及马陆等害虫在作怪,防治办法很简单,使用辛硫磷药物,按说明的最低浓度配对后浇入栽培堆即可,一般为1000倍左右,此后注意预防,比如清理周围环境、断绝虫源等,也可每3~7天对周围喷洒一次杀虫药物,即可预防和切断害虫来源渠道

  2、关于段木发生杂菌的问题:段木由于速效营养较低,一般杂菌不易对其形成侵袭,但当栽培半年左右,段木长期在无光、潮湿的环境中,也是很容易遭到杂菌侵袭的,一般多为木腐菌类杂菌,即真菌,预防措施为选择优质菌种、掌握合适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使蜜环菌健康生长,并尽快与猪苓密切接触,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但是,一旦发生杂菌,可将菌材涂刷100倍左右消毒王溶液,然后即可照常管理。

  3、关于猪苓消失的问题:打开栽培堆,找不到猪苓的大菌核,甚至连小菌核也没有,这就是所谓“猪苓消失”。原因有三:一是无性栽培用的猪苓(菌核)种有问题,或者感染病毒病菌、或者失去活性,被蜜环菌“吃掉”;有的可能是有性栽培用的猪苓菌种老化、退化,或者在运输途中受热等不适条件失活,导致栽培后其营养被蜜环菌吸收殆尽;二是蜜环菌菌材属于多代培养,本身没有供应营养的能力,使猪苓没有营养来源而消失,或者有性栽培用的蜜环菌种老化退化引起的抗性低,无法给猪苓进行营养供给;第三,如果猪苓种和蜜环菌种没有问题,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不当,如水分问题,蜜环菌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而猪苓则要求土壤含水率在30%~40%,水分稍大,猪苓因通气不足而不能从蜜环菌菌索上吸收营养,水分过大,猪苓因通气不足而失去活性,这时,蜜环菌菌索就会很自然地从猪苓菌核中吸收营养,最后导致猪苓的“消失”。一般可以安排半个月左右浇水一次即可满足猪苓对水的需要。

  4、关于生长速度慢的问题:猪苓属于长周期生物,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才能长成,栽培半年时间,猪苓跟小块生姜差不多大,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条件下,蜜环菌菌索需要大约两个月左右时间才能与猪苓密切接触,此后还要经历一个营养与反营养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正常供应阶段,半年时间能够长成小块生姜大小,此后还有两年多时间,一般单块重量可达250克以上。

  5、关于温度问题:猪苓的正常生长温度,在14~28℃之间,达到30℃以后,就会自动进入生理休眠期,所以夏季管理,更应当心。尽快在栽培堆上覆盖树叶、杂草或草苫等,给猪苓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六、采收、加工与销售

  1、采收时间:利用蜜环菌菌种或菌种进行人工栽培时,一般3—4年即可收获。采收的感官标准是:开穴检查,黑猪苓上不再分生小(白)苓或分生量很少,甚至猪苓已散架时,可及时予以挖出。如果蜜环菌菌材的木质较硬,或实用的椴木较粗,可以只收获老苓、黑苓及灰苓,留下的白苓继续生长,如因椴木已被充分腐解、不能继续为蜜环菌提供营养,则必须全部起出,重新进行栽培。

  2、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4月份或11月份前后采收,最好在成熟或休眠期,应选择晴好天气,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方可,注意尽量不要在雨、雪天采收,以防冻伤损坏。

  3、采后处理:收获后的猪苓,首先必须进行分级,猪苓可直接用于无性栽培播种。老苓、黑苓则按其个体大小分级,利于统一安排加工:其次讲黑苓用清水冲洗,讲不慎采挖破损的黑苓用作分离菌种,个体完整无损的,则用于晒制加工,根据温侯状况一半晒5—10天即可晒干,使含水率达10%--12%时,即可作为商品出售或保存。猪苓也可采用烘干的加工方法,时下最先进的当属远红外烘干机,但该设备一次投资约10万元,适合种植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者。


猜你感兴趣:

1.茯苓种植技术

2.土茯苓种植技术

3.土茯苓如何种植

4.土茯苓种植的方法

5.茯苓种植技术

6.土茯苓怎么种植

67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