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乙脑基础知识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乙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乙脑疾病分类

  1、轻型: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2、普通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3、重型: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并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为多,约占总病例数的2/3。流行初期重型较多,后期则以轻型居多。

  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较稳定。

  乙脑的病理生理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

  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包括以下改变:

  (1)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若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围绕时,称神经细胞卫星现象;若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则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2) 软化灶形成: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称为筛状软化灶。

  (3) 脑血管改变 :血管扩张充血,管周间隙增宽,常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4)胶质细胞增生:增生的小胶质细胞若聚集成群而形成结节,称胶质细胞结节。肉眼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实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点状出血和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本病早期有高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系由病毒血症所致。由于脑实质炎性损害和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病人出现嗜睡、昏迷。当脑内运动神经细胞受损严重时,可出现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痉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桥脑和延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受损严重时,出现延髓性麻痹,病人吞咽困难,甚至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由于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brain hernia)常见的有小脑扁桃体疝和海马沟回疝。小脑扁桃体疝时,由于延髓的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挤压,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由于脑膜有轻度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也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乙脑疾病的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在疾病早期可试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干扰素)治疗,但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酶体膜等作用,对重症和早期确诊的病人即可应用。待体温降至38℃以上,持续2天即可逐渐减量,一般不宜超过5~7天。过早停药症状可有反复,如使用时间过长,则易产生并发症。

  (三)后遗症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以促进恢复。

  (四)其他如抗乙脑病毒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乙脑的急救措施

  (一)高热的处理室温争取降至30℃以下。高温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成人0、5g,每4~6小时一次,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二)惊厥的处理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可用20%甘露醇(1~1、5g/kg),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可合用呋塞米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三)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深昏迷病人喉部痰鸣音增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惊厥发生的屏气,可按惊厥处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

  (四)循环衰竭的处理因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而引起的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往往同时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宜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为心源性心力衰竭,则应加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如因高热、昏迷、失水过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容为主。
看过“乙脑基础知识“的人还看了:

1.健康与卫生知识

2.金银花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3.紫萁贯众的功效与作用

4.夏天婴儿易得疾病

5.宝宝为什么打疫苗

11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