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世界上最长名著的归属

世界上最长名著的归属

时间: 巩诗754 分享

世界上最长名著的归属

  大家可知道世界上最长的名著有多么大吗?今天小编为你们揭晓

  世界上最长名著的归属

  《追忆似水流年》马塞尔·普鲁斯特 1903~1905开始写1925完成第七部 历时20年。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与大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普鲁斯特生于法国奥特伊(Auteuil)市拉封丹街96号,为长子。父亲是名医,母亲是犹太人。信仰罗马天主教。九岁时初次气喘发作,因此常缺课,但到青年时期修读哲学,文采渐渐散发出来。1889年入伍,1890年退伍之后开始替杂志撰稿,大学毕业,当上图书馆员,但因健康转坏,患有严重气喘,不能接触屋外的空气,足不出户,开始撰写小说。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他和同窗好友创办杂志《宴会》,从1892年起,在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和随笔。1896年他将已发表过的10多篇作品收集成册以《欢乐与时日》为题出版,法朗士为之作序。1896~1940年,他撰写了长篇自传体小说《让·桑特依》,写的是童年时代的回忆,但直到1952年才出版。他还翻译了英国美学家约翰·罗斯金的著作《亚眠人的圣经》(1904)、《芝麻和百合花》(1906)。1903~1905年普鲁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闭门写作,除写了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勃夫》,并开始了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自此,他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修改之中。1912年,他将小说前三部交给出版商,受到冷遇,1913年他自费出版了第1部《斯万之家》,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特之家》第1、2卷;1921~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和第7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是在作者去世后发表的。这部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普鲁斯特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十分依恋,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巴黎贵妇沙龙中一出手豪阔的常客,熟悉上流社会人物的形形色色。他在写作时认为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观意念"中。透过他特殊的叙事风格,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个人世界。他的叙述时时中断,小说中夹杂了大量的议论、联想、心理分析,一个失眠的夜可以花40页来描述,一个三小时的聚会可以用掉190页的篇幅。时间可以做无限的铺陈,自然也可以随意压缩;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意识流中颠倒、交叠、相互渗透。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欢乐与时日》(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1903年父亲去世,1905年母亲去世。双亲的去世促使他以文字来追寻童年,一般学者认为他是在此时构思写作《追忆逝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1913年年底出版了《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一部"去斯万家那边"(Du Côté de chez Swann),隔年又出版第二部。1919年10月迁入阿姆兰街44号,在此直住至逝世。1922年秋天,普鲁斯特因肺炎病危,他拒绝了医生的治疗,自行饥饿疗法,只吃少量的水果、冰淇淋。据说普鲁斯特11月18日弥留之际,曾派司机去丽兹酒店买他最喜欢的冰啤酒。他将最后的精力花在《女囚》(La Prisonnière)草稿的校改。在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前,一共出版了三部。《女囚》、《女逃亡者》以《阿尔贝蒂娜不知去向》、《重现的时光》(Le Temps Retrouvé)陆续出版,直到1927年才完整的出齐,共15册3200页。这本书被誉为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Á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1918年出版)曾获得了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的特色在于他精细的描写每一个感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寓言,而且在他的书中你能感觉到那流动的真实感,从他的童年开始一直追寻到青年,不管是城市,人物都有可追踪的痕迹。一般认为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对他的影响很大,奠定了他以直觉串流写作思绪的基础。其根据意识写出的著名问卷《普鲁斯特问卷》,写出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后人影响甚大。普鲁斯特的好友,阿尔封斯·都德(Alfonse Daudet)作家父子在垄古尔文学奖中力挺"在少女花影下"(Á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这部作品,使得他能以6比4的票数得到奖项,让出版商有信心出版这部巨著。根据本书的最后一部改编的法国电影《时光重现》(TimeRegained)和小说一样,影片并没有中心故事情节,影片开始,"我"躺在病榻上,翻阅着自己的作品,读到自己对往昔生活的细致入微的再现,爱人、情敌、朋友,一个个跃然幕上。在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中,叙事者将一战前后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和思想状态,维妙维肖地叙述出来。虽然和平即将不再,但习惯闲适和优雅生活的人们,仍在谈论着大到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小到私人情感的事情。其间,又穿插了"我"对人生复杂情感的领悟,过去对他人的爱慕、嫉妒、模棱两可的感觉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在了心底。

  影片导演忠实于普鲁斯特对时间的感受,在影片里探讨了时光对思维和记忆产生的巨大影响。小说《追忆似水流年》有七部之多,在书中,作家对爱恨情仇的深刻刻画使人们读后不得不佩服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在最后一部书中,作家用了大量的闪回手法,交叉的叙事常使读者无所适从,这也使得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变得极为困难。对导演劳尔·鲁兹来说,这次改编就像一次长途跋涉,不过好在他得到的好评如潮。电影大师伯格曼在《野草莓》里曾说过"人不可能同他的回忆对话",是在《时光重现》里,两个不同年龄的普鲁斯特在银幕上同时面对着过去,这恰恰成功地表现了《追忆似水流年》对时间和回忆的理解。影片的结尾令人心碎:三个不同年龄的主人公同时坐在海边的沙滩上,疾病缠身的作家认为:生活和艺术的意义在于回忆的力量,是回忆让人们重新抓住流逝了的时光。永恒的"现实",不停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转换。该片导演劳尔·鲁兹1941年出生于智利,70年代流亡到法国。鲁兹从1960年起拍片,青年时受费里尼的影响很大,到现在他已经执导了81部影片。这位多产导演还是迄今世界上少有的长期坚持先锋和实验艺术探索的电影人。他的电影如《三只忧伤的老虎》、《狗儿的对话》、《生活即梦》、《正午时的黑暗》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片《时光重现》中,鲁兹采用了全明星阵容。在片中扮演开朗、大方的吉尔伯特的是法国著名演员埃曼纽尔·贝阿,她曾出演《碟中谍》、《唐璜》和《伤感的宿命》等片。享誉国际影坛的法国演员凯瑟琳·德纳芙扮演吉尔伯特的母亲格瑞茜,她刚在《黑暗中的舞者》里与比约克合作过。英俊的文森特·佩拉兹曾与德纳芙共同出演过《印度支那》,此次他在片中扮演了作曲家莫瑞尔。约翰·马尔科维奇扮演了性格古怪的查理斯,他时而高声喧哗,时而阴沉忧郁,充分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扮演普鲁斯特本人的是法国演员莫赛罗。在片中,当曙光出现时,一战后的欧洲将何去何从?昔日的美丽就像一张张被我们悉心收藏的精美相片,"瞬间"变成了永恒。或许这就是普鲁斯特的小说和电影《时光重现》要告诉我们的。

274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