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什么

时间: 巩诗5913 分享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4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太平洋是四大洋之中最大的。今天学习啦小编就说一下这个太平洋下面吧。

  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

  太平洋(Pacific Ocean),地球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

  太平洋跨度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则为美洲。南北最宽15500千米,跨越151°纬度。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23万平方千米。

  名称由来

  太平洋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叫开的。1519年9月20日,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浪和险礁暗滩。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

  又经过3个月的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这段航程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风浪,海面十分平静,原来船队已经进入赤道无风带。饱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历史沿革

  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民族(更明确地应是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大溪地,然后到达夏威夷和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十六世纪早期见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地峡的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此后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地理环境

  地理范围

  太平洋,北到白令海峡,北纬65°44′,南到南极洲,南纬85°33′,跨纬度151°。东到西经78°08′,西到东经99°10′,跨177个经度。南北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900千米。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海岸至亚洲的马来半岛,东西最长21300千米。包括属海的体积为71441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69618.9万立方千米。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939.5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4187.8米,已知最大深度11033米,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内。北部以宽仅102千米的白令海峡为界,东南部经南美洲的火地岛和南极洲葛兰姆地(Graham Land)之间的德雷克(Drake)海峡与大西洋沟通;西南部与印度洋的分界线为:从苏门答腊岛经爪哇岛至帝汶岛,再经帝汶海至澳大利亚的伦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从澳大利亚南部经巴斯海峡,由塔斯马尼亚岛直抵南极大陆。

  气候

  太平洋由于面积广阔,水体均匀,气候有利于行星风系的形成,特别是南太平洋更为突出。北太平洋情况不同,东西两岸差异悬殊,以俄罗斯东海岸的严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和的冬季对比最为鲜明。信风带位于东太平洋南北纬30°-40°之间的副热带高压中心和赤道无风带之间。

  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辐合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两个风带气温、湿度相差悬殊,极地东风带锋面甚为猛烈,冬季尤为突出。西太平洋(北纬5°-25°)菲律宾以东、南海和东海洋面上,夏秋之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超低压中心,形成猛烈的热带风暴,即台风。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北太平洋气流向大陆运动,冬季情况完全相反,形成广大的季风气候区。北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南太平洋高,这是因为南太平洋水域更广阔,并受南极地区冰山及冷水团的影响。信风带的海水含盐度比赤道地带低。赤道附近含盐度小于34;最北部海域含盐度最低,小于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运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南、北赤道暖流之间的中轴线上产生相反的赤道逆流,从菲律宾东岸流向厄瓜多尔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附近转北流向日本东面,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称对马暖流。黑潮在东经160°附近转向东流,称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到北美洲西海岸转向南流,称加利福尼亚寒流。这样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环流。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称为堪察加寒流,又称亲潮,流向日本本州岛东面,在北纬36°附近与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所罗门群岛之后,向南流成为东澳暖流,折向东卷入西风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纬45°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鲁寒流。这样形成南太平洋环流。

  地形地貌

  安山岩线(The andesite line)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线,将中部太平洋盆地较深层的火成镁铁岩及大陆边沿的半沉降火成长英岩分隔开来。安山岩线沿加里福尼亚州西端岛屿、阿留申群岛南端、堪察加半岛东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直达新西兰;亦向东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脉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宾、台湾、日本、新几内亚、新西兰等澳洲大陆及亚洲大陆的东部延伸地区全在安山岩线以外。

  陆地

  完全处于太平洋海域内的最大陆地是新几内亚岛——也是世界第二大岛屿。太平洋上几乎所有较小的岛屿都位于北纬30度及南纬30度之间,由东南亚延伸至复活节岛;其余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盖着。

  连接夏威夷、复活节岛和新西兰而成的波利尼西亚大三角包围了不少岛屿,它们分别是库克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托克劳群岛、汤加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图瓦卢群岛和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有许多密克罗尼西亚的小岛,当中包括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在太平洋的西南角则有由新几内亚为首的美拉尼西亚。其他美拉尼西亚的重要群岛还有俾斯麦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太平洋的岛屿类型多样,四个类型的岛屿都有:陆边岛、冲积岛、珊瑚礁和火山岛。陆边岛位于安山岩线以外,包括新西兰的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等,这些岛和附近的大陆相连。火山岛,如布干维尔岛、夏威夷岛和所罗门群岛等,很多还有活火山活动。

  岛屿

  太平洋约有岛屿一万个,总面积44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大陆岛主要分布在西部,如日本群岛、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等;中部有很多星散般的海洋岛屿(火山岛、珊瑚岛)。

  太平洋岛屿众多,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质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大类。大陆岛一般在地质构造上与大陆有联系,如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等。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太平洋中部偏西广大海域,自西向东有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亚。其中美拉尼西亚群岛多为大陆岛,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夏威夷群岛是著名的火山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几乎都是珊瑚岛。

  海底地形

  可分为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大部分。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7%,200-2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北半部有巨大海盆,西部有多条岛孤,岛弧外侧有深海沟。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000米。夏威夷群岛和莱恩群岛将中部深水区分隔成东北太平洋海盆、西南太平洋海盆、西北太平洋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海底有大量的火山锥。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积较小。

  火山地震

  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约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的花彩状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活火山多达370多座,有“太平洋火圈”之称,地震频繁。

  洋流潮汐

  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纬5-10°为界,分成南北两大环流:北部环流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环流反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组成。两大环流之间为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运行,流速每小时2千米。

  潮汐多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一般为2-5米。

  太平洋水温随纬度而异,在极地附近接近冰点,在赤道则大约为25至30℃左右。海水的含盐量则在中纬度较高:靠近赤道的水全年雨量充足,靠近极地则因寒冷而少蒸发,以致这两处的含盐量较低。整体来说,太平洋的海水要比大西洋的温暖。 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涡漩),在南半球则以反时针方向流动。北赤道洋流沿北纬15度,受信风带动向西推进,到达菲律宾附近转向北方,与日本洋流(又称黑潮)会合。

  在大约北纬45度,黑潮分成两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时推动白令海峡反时针方向的水流,往南成为寒冷缓慢的加利福尼亚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动,在新几内亚往东南一转,在大约南纬50度完全转往正东方向。洋流在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动,是为南极绕极环流一段。到达智利海岸时,洋流分成两支:一支经合恩角流进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为秘鲁洋流。

  分区

  太平洋海盆可划分为3个区。

  1、东区: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从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岛,除了最北、最南段峡湾海岸的岛群以及深入大陆的加利福尼亚湾之外,海岸平直,大陆棚狭窄,重要海沟北有阿卡普尔科海沟,南有秘鲁-智利海沟。

  2、西区:亚洲部分结构复杂,海岸曲折,大陆东缘有突出的半岛,岸外有一系列岛弧,形成众多的边缘海。从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群外缘有一系列海沟,北有堪察加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南有东加海沟、克马德克(Kermadec)海沟等。

  3、太平洋中部是面积宽广的海盆,是地壳构造最稳定的地区,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米左右。西经150°以东为东太平洋海盆,从中美地峡经科科斯(Cocos)海岭至加拉帕戈斯群岛一线以南是秘鲁-智利海盆和东南太平洋海盆。再向南越过东南太平洋海隆即为太平洋-南极洲海盆。这一海盆与西经150°之间的地区为太平洋-南极洲海岭。西经150°-180°,自东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马里亚纳海盆和菲律宾海盆;在新西兰与东澳大利亚之间为塔斯曼(Tasman)海盆,向南为麦加利(Macquarie)海岭,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水下界线。

  自然资源

  经济特点

  环太平洋地区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经济发展上有世界上排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自1980年代开始成为创造发展奇迹的“四小龙”,至今极具发展活力;日本、韩国和美国西海岸为重要的技术策源地;俄罗斯远东地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共、印度、墨西哥和巴西正快速走上工业化发展之路;中国和印度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美国、智利和新西兰有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农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具有发达的畜牧业。经济学家们预测,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由传统的欧洲、北美东部转向环太平洋地区。

  海洋资源

  太平洋生长的动、植物,无论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鱼类和其它动物都比其它大洋丰富。

  渔业 太平洋浅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2,海洋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一半以上,秘鲁、日本、中国舟山群岛、美国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鲱、鳕、鲑、鲭、鳟、鲣、沙丁、金枪、比目等鱼类。此外海兽(海豹、海象、海熊、海獭、鲸等)捕猎和捕蟹业也占重要地位。矿物资源 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很丰富,深海盆地有丰富的猛结核矿层(所含锰、镍、钴、铜四种矿物的金属储量比陆地上多几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锡矿、金红石、锆、钛、铁及铂金砂矿储量也很丰富。

  太平洋海域广阔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是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太平洋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近10万种,主要生活在大洋表层 ,尤其是边缘带,存在于2000米以下水域中的动植物只占总数的4%~5% ,在5000米以下水域中生活的动植物只有800种,6000米以下水域中仅有500种,7000米深处有200种,到1万米深处只剩下20多种了。同时海洋中生物的种类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每一种动植物的分布密度则是高纬度区大于低纬度区,在高纬地区多优势种。在大洋表层大量繁殖着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近海的海底植物,在温带有鹿角藻类和昆希科藻类(主要是海带),在热带有褐藻、绿藻及多种细藻。海岸带分布有红树林。众多水藻为近海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饲料,繁殖多种软体动物、软体虫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以及珊瑚虫等,并出产大量鱼蟹。在岛屿和滨海带是海鸟的栖息地。大洋中有不少兽类,如鲸、海豹、海豚、海熊、海狗、海獭等。

  太平洋的渔业生产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居世界各大洋之首。1980年的产量为3545万吨,占世界总渔获量(6457.6万吨)的一半以上。主要渔场有两个:一是西北太平洋渔场;另一个是东南太平洋渔场。西北太平洋渔场包括白令海一部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渔场的大陆架面积达219万平方千米 ,海水较浅 ,阳光可透入底层,众多河流带来大量无机盐类,以及寒暖流带来冷性和暖性浮游生物,为浮游生物滋养和鱼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成为世界主要渔场之一。1980年渔产量为1878万吨 ,居世界主要渔区中第一位,其中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鲱 、鲑、鳟等鱼类。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以捕海兽为主,其中捕鲸为多。堪察加半岛沿海是世界最大的捕蟹场。中国沿海舟山群岛一带以捕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海鳗、乌贼为主。东南太平洋渔场包括秘鲁、智利、厄瓜多尔渔场,这里大陆架狭窄,只有16万平方千米,但由于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和沿海上升流等环境条件,无机盐类也相当丰富并适宜浮游生物繁殖,鱼类十分丰富,成为重要渔场。

  渔场

  太平洋生长的动植物,无论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鱼类和其它动物都比其它大洋丰富。

  太平洋浅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2,海洋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一半以上,秘鲁、日本、中国舟山群岛、美国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鲱、鳕、鲑、鲭、鳟、鲣、沙丁鱼、金枪鱼、比目鱼等鱼类。此外海兽(海豹、海象、海熊、海獭、鲸等)捕猎和捕蟹业也占重要地位。

  矿物

  资源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很丰富,深海盆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层(所含锰、镍、钴、铜四种矿物的金属储量比陆地上多几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锡矿、金红石、锆、钛、铁及铂金砂矿储量也很丰富。

  目前,矿产资源勘探开収工作主要集中在大陆架石 油和天然气、滨海砂矿、深海盆多金属结核等方面。目前的主要产油区包括加利 福尼亚沿海、库兊湾、日本西部陆架、东南亚陆架、澳大利亚沿海、南美洲西海 岸,以及中国沿海大陆架。滨海砂矿的分布范围是:金,铂砂主要分布太平洋东 海岸的俄勒冈至加利福尼亚沿岸,以及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沿岸;锡矿主要分布在 东南亚各国沿海,其中主要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沿海;印度和澳大利亚沿海是钻 石、金红石、钛铁矿最丰富的海区;中国沿海共有十余条砂矿带,有金刚石、金、 锆石、金红石等多种砂矿资源。另外,日本、中国和智利大陆架上都有海底煤田。 在深海盆区有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主要集中在夏威夷东南的广大区域。总储 量估计有17000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什么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4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太平洋是四大洋之中最大的。今天学习啦小编就说一下这个太平洋下面吧。 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 太平洋(Pacific Ocean),地球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卧底归来

下一篇:卧底归来全集

精选文章

  • 卧底归来
    卧底归来

    《卧底归来》近日在多个地面台播出后反响热烈,社交媒体上自来水网民的热议也让该部剧颇具好评,呼唤本剧尽快上星的留言同时刷爆了剧集官博。卧底

  • 春节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在古代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春晚吐槽,他们是怎么过年的?都有哪些习俗?来一起看看吧。 一、祭祖 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

  •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是蓝鲸,那么你们知道最大的海洋生物是什么吗?现在就让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吧。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 1、巨藻 巨藻

  • 士官最大能到什么官
    士官最大能到什么官

    军人,是保护我们国家领土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每个士兵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讲解下士官的升职之路吧。 士官的攀升之

329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