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

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

时间: 巩诗71072 分享

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

  大家知道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是什么吗吗?接下来就由学习啦的小编带领大家学习和了解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

  北半球黑夜最长的一天

  北半球夜晚最长的一天是12月22号,也就是冬至日。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混合历法,按照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设置月及每月中的日。这样出来的一年与太阳历不吻合,为了修正,设置闰月,于是有的年份有13个月。农历中的24节气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位相推算出来的,实质上属于太阳历的原理。而公历是完全的太阳历,因此,根据太阳历原理推算的冬至日是公历的12月22日。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天文坐标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时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处在人马座),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太阳高度26°42'),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仅有7小时34分。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冬至日起开始“进九”。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但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过了“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代把冬至分为三候[1]:“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之后,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可养生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359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