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80后农村创业

80后农村创业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80后农村创业

  现在农村的致富好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想要小投资还是大投资,都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只有一颗愿意为之拼搏奋斗的心,农村创业也可以成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0后农村创业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80后农村创业

  80后农村女孩的励志创业故事,从6000元到600万

  她叫申雨鑫,湖南邵东人,小学文化,14岁出外打工,做过保姆,干过工地活,开过理发店,打工路上屡次不顺。2005年她以6000元起家,创办了申鑫振动棒加工厂,创业历尽磨难,但她并没有气馁,咬牙坚持。

  不到三年的时间,销售业绩由当初的8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多万元。她的传奇创业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上百个代理商主动找上她要做她的产品代理,2008年第五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她获得了内贸30强。她的成功无疑是她努力的结果,她常说:“我以前的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

  来看这个农村小女孩的励志创业故事。

  苦命的童年从小我就出身在一个很苦的家庭,父亲是个残疾人,他只有三根手指头,大姐大我八岁,二姐大我两岁,弟弟比我小六岁,从小我家就受到村里人的欺负。那时家里穷,每天经常为了吃饭的问题而发愁。想想那些日子当时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听到父亲和母亲正在商量说要把我送给远房的舅舅收养。第二天我哭着喊着被舅舅抱走了,就在我抱走的那一瞬间,父亲老泪纵横,不敢看我,转头就进了房。

  可三个月后,父亲来接我了,看到我抱着我痛哭涕零的诉说自己:自从你走后,我天天做梦都梦到你,我怎么就那么狠心,把你送给别人啊,这到底是我造的那门子孽啊,我被接回家了,那一年我5岁。

  从我懂事起,我经常看到父亲眼里流露出太多的无奈,那时,真想替他分担所有的一切。我大姐读书很用功,也很懂事,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要抢着活干,我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上山下田,到我11岁时,我就收割打稻谷了,家里4亩地,一到秋收季节,都是我一个人踩打谷机,我爸在旁边帮我递禾,然后两人一起把谷子搬回家。

  大姐也很争气,高中两年就考上了师范大学。大姐考上大学后,父亲觉得好日子要到了,我为了供大姐上大学,更是把大人们要做的活也揽了下来,父亲看到我做事情来还真的象大人那么一回事,虽然心疼,但还是很开心,常说我这个女儿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喜欢读书,其实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看到家里那么苦,只想早点帮父亲分担一点,父亲的双手不方便,我也就成了父亲左手右手的依靠了,他不能做的活我都会尽力去替他完成。

  也许上天有意弄人,就在家里的日子渐有起色的时候,父亲却病了,是精神上的问题,很多人说是父亲想事情想得太多了,压力太大,他有苦没处诉,有气没处发,憋在心里憋坏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去了,等我回来后,发现父亲不见了。两天后在下游的一只大船底下发现了父亲的尸体,当时那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父亲一身肿胀,全身发紫,大家把他捞上河来,抬回家中。

  此时家里穷的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有人说火化吧,可我说父亲这一辈子已是够惨的了,我不想让他走后还尸骨无存,于是亲戚们凑了1000块钱,把父亲安葬在了家屋背后的小山上,那年我13岁,父亲55岁。

  14岁开始外出打工

  在我14岁那年,亲戚带我出去外面打工,在工地挑过灰浆,那种活太苦了,肩膀经常肿起来,一个月下来才几十块钱,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子。15岁去桂林打工,开始给人家做小保姆。那个主人家里开了一家发廊,所以有空的时候就会学着洗头发,慢慢老板看我做得很好就让我做洗头工,我不怎么喜欢剪头发这行,但我清楚知道,这个社会没有手艺想生存很困难,我逼着自己学,看师傅怎样操作,我有时候跑到老乡工地上给他们剪头发。几个月下来,我成了店里的得力助手。

  16岁就在一个店里当师傅,我经常看高档师傅剪头发的技巧,很快在那一条街,我的手艺算是上等的了。这样打工2年,在我18岁时,我和大姐借3000块在桂林开了一间小发廊,想开始的时候,18岁的我看起来太小,有些人很怀疑我的手艺,但剪完他们说比一般的好很多。后来我开始带徒弟,剪头发3块5块的,一天忙到晚,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月纯挣2000左右,那个时期能挣这么多钱,已经超过普通工人十倍工资。

  就这样干了几年,由于自己本来就不喜欢这个行业,也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想去外面看看,就和朋友一起到温州打工去了。为了生活,开始在饭店里当服务员,一个月1000块,我不甘心这样打工,我看温州外地人很多,有些地方看起来不怎样,但开个小小的发廊应该比打工强。

  我把打工两个月的钱,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200块一个月,买了一些简单剪头发的工具,总算把自己安定下来,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剪头发了,但一般的手艺还是有,一个月做下来,可以挣2000左右。这样平静的日子给温州一个男人打破,为了帮助一个社会上的流氓,我尽自己全部能力帮他,他姐姐是开五金店,说你们没有事情做,反正店里也可以卖很多振动棒,就开始做振动棒,开始做出的产品一般,我就想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出好产品,我为什么不行,我一步一步的改进,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大,2年时间我帮助他挣了几十万。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伤透了心,因为我不能正常生小孩,他想办法让我离开,面对这无情的男人,我只说了一句话:“我怎样让你做起来,就会让你怎样回去。”

  开始第一次创业

  想想这几年的感情生活,男人还能依靠吗?振动棒这个行业市场很大,我深深认定了振动棒这个行业,我知道这个行业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而我现在差的就是启动资金,也就几万块而已。

  本来想自己开厂希望家里人支持,但得到强烈反对,没有办法,看着手里6000块钱,我拿什么开厂,但我不甘心,难道我这一生就这样完了吗?在房间里哭了几天,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我,我一定要绝处逢生,搽干眼泪。我打了几个电话我以前销售的老客户,问永康一家客户,我说想开振动棒厂,但我没有资金,能不能合伙你6成,我4成,他们清楚我振动棒技术很过硬,肯定能挣钱,所以马上就答应了。

  一个女人在外地和人合伙办厂,自然引来了很多闲言闲语,对方老婆对我也多存了几个心眼,有时遇到她看我的眼光,我就知道她心里面在想什么,一个女人,在外无依无靠,我只有把委屈往肚里吞。为了把工厂做大,我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努力,大家都知道,做五金干的都是体力活,一支振动棒做下来,大都是三四十斤重,几斤重的榔头每天一敲就是几个小时。这个产品就连很多男人都不愿意去做,嫌它油污和肮脏,做完活后,一双手洗半天也洗不干净,每天穿着的工作服,一年难得换上几次,那段日子,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我经常晚上一个人加班做到10点。一天工作10几个小时,回到住处,腰痛的经常直不起来。

  我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合伙人的认同,在他们眼里,他们认为他们出钱多,我出钱少,我出卖的只是劳动力而已,他们认为我提了4成是我拣了便宜。这样合伙了10个月,他老婆就想自己单干,按4成算,我也就分得5万块钱左右,很多东西也没有办法去算,这样的结果我知道迟早会有一天的,但我没有想到他们竟提成无理的条件:我分出后永康市场我不能再踏足,他们才把5万块现金分给我。我当然不答应,又不是我提出要分的,凭什么市场我要让给他们。他们很狡猾,于是又想出一招,他们要我拿出多少钱,厂子就归我,他们明明知道我拿不出那么多钱,故意这样刁难我。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最后吵到了派出所才把事情解决,派出所很公道,说他们这样欺侮一个外地女子太不象样,结果我分了4成,是我找来的客户的提成都归我,欠帐的客户也得我去要回。

  我开始一家一家去客户那要帐,一个月时间下来,我要回来了几万,其中有一家欠我16000块,这点钱对我当时来讲是很重要的,而合伙人一心想把我赶出永康市场,散伙的时候就讲过,欠帐的客户归我,后来他把我的客户以降价格为诱惑想拉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欠我16000块的那家客户知道机会来了,他提出要求,要我教他们做振动棒产品,欠我的钱他们全部还给我,每个月还给我几千块钱的工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委屈求全的答应了他。

  这次创业,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给我的教训确让我受益终生。

  终于决定自己创业了

  2005年8月1号是申鑫振动棒公司成立的日子,我把自己累积的资金全部投入了这次创业中,无论成功与否,我打算拼一把。

  因为我们公司是在做组装,材料有了,但对组装技术的要求确是很高的,技术不过关,做出的产品就不合格,我深知这个行业产品质量才是生存之本。如果没好的质量很难得到客户的认可。开始技术都是我自己掌握,产品多做一点,没有什么资金,产品书也没有,经常就是价格表和名片出去到附近五金城里跑,附近城市跑,厂里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抓。

  对于一个新厂没有任何知名度,也没有资金给别人铺货,可想而之难到什么地步。价格和名气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只有一条路就是直销,一家一家的跑,产品给他们试用,感觉好在付钱。很多客户开始都会执怀疑态度,你一个小女人的产品能好到那里去。很多人开始就是试一下,拿几条样品给老客户用,用过的客户就告诉他们这个产品和以前用的不一样,力气很大,振水泥也比较快,时间也可以用得比较久,客户就一次比一次多进货,就这样我们用质量敲开了市场,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但问题又出现,旁边店看到他们好卖,就经常打电话到我厂里要货,看眼前利益就会卖给他们,看长远利益就不能卖。要保证老客户利益,毕竟是他们开始帮我们打开市场,我们厂到现在一直保证一个市场只给一家卖我们产品,除非不卖我们产品,才会再放一家,有了诚信客户就没有后顾之优,代理商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找上门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我们公司的销售额也在第一年突破80万。

  现在,我拥有自己工厂,还有一批很好的员工,我们这里没有员工和老板之分,他们都当是自己厂一样,不需要管束。我们都在一起吃饭,有时候一起逛街,就象一个大家庭,他们看到什么货不多,就知道每天应该做什么产品,需要赶货的时候会一起加班到很晚。我们这里不搞机件,都是包月算工资,到月底那天工资就会给他们,工资比一般的地方要高一些给他们,他们说就算工资和外面一样也愿意给我做。

  我用自己以前打工的时候心情对待员工,小事情多关心他们,他们谁回家有事情,回厂那天,不管忙不忙都会放他一天假,因为我经常坐车,了解坐一天车太想休息一天,而我一个人女人也用不了多少钱,心也没有那么贪,小事情不喜欢计较,大家开心最好,有些事情他们比我还要担心,所有的员工我都把他们当朋友,我们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因为这个目标和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挂钩,大家都会去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好。

  要想做强做大,只有不断超越自已。

  2006年对我我来说是个良好的开端,到2007年的公司开始稳定发展,一切都步入正规,在保证老客户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新客户。为了长远发展,我们只能放弃眼前利益,一直坚持一个地区只要一家代理商的原则,这样做虽然发展比较慢,但是我们公司保护了代理商的利益,他们和我们达成了长期的合作,甚至有的代理商都自己出去跑市场,这或许就是我们坚持下来的结果。到了2008年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并且成为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会员,同时,公司开始走上了辉煌的旅程。

  通过阿里巴巴这个平台,我们广发信息,充分利用阿里博客,论坛,也使用付费竞价排名,一举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半年的时间销售业绩从100多万提升到了600万,这个结果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们在感谢自己努力的同时,更应该感谢阿里这个平台,是阿里把我们的市场推向了全国。目前,有上百个代理商主动找我们公司要做我们的产品代理。在2008年第五届全球网商大会我们公司获得内贸30强。

  公司从一点点做到现在的规模,就象一个小孩子长大一样,我的一点一滴的心血没有白费,我用最真诚的心对待任何人,经过几年的经营,申鑫振动棒得到客户一致的好评,大家的认可是我最大的鼓舞和动力,我要把申鑫振动棒最大的利益让给消费者,质量就象我的生命一样重要,诚信是申鑫永远不变的宗旨,我要让高质量中档价格打开中国振动棒第一个大品牌,我会一直朝这个目标前进。

  我经常听到客户说用你的产品我很放心,只要新客户试用过一条振动棒,下次一定会成为我的老客户,从开始对我持有的怀疑到现在的完全信任,他们对我说:你让我佩服,我卖过市场上那么多品牌的振动棒产品,还真没想到质量这么好的产品会是出自你一个毫不起眼小女人之手,产品稳定,耐磨,振力十足,这也是这个行业很难掌握的,你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笑着告诉他们说:心态决定我的品质,品质塑造我的专业,我牢记牛根生一句话:小胜凭智,大胜凭德。

  80后农村创业

  80后农村小伙逆袭:创业成功迎娶日本媳妇

  83年生的蒙古族小伙巴达,老家在内蒙古市科尔汇左翼后族县,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2002年的夏天,中专毕业的他初次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送快递,月薪1000元,租住在潘家园附近的一个地下室。14年过去了,如今巴达已经是在北京拥有四家日本料理连锁店和一家西式咖啡厅的老板,已在北京东三环买房置业,并娶了一位美丽贤惠的日本太太。

  80后,蒙古族,农村出身,创业成功,靠自己买房,娶日本太太……集这几个标签于一身的巴达,无疑可以被誉为当下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年轻人群体中的“励志哥”。近日,中国网记者走访了巴达位于魏公村的日本料理总店---“加藤屋”,想了解一下这位“励志哥”背后的奋斗故事。

  店门外看着并不起眼,但店内却别有洞天,日式风格的装修显得温馨典雅,既有日本传统居酒屋的放松感,空间上也并不局促。这家店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餐馆云集的魏公村,也是人气餐馆之一,不仅附近北外、民族大学的学生们经常光顾,很多都是毕业工作很多年的白领还会呼朋唤友来这里聚餐。

  巴达告诉记者,自己中专毕业后,有机会去当地的畜牧部门当公务员,主要负责下牧场,照看牛羊。“自己不想一辈子就呆在草原上和牛羊打交道”,就来到了人人向往的大北京。02年初到北京,干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快递,风雪无阻地外出送件,每月工资是1000元,当时租住在潘家园附近的地下室,月租金是420元。“吃饭花200块钱,每个月还能攒下几百,”巴达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目标是每年攒5000块钱,就已经很满足了。

  快递员生活显然并不能满足这位蒙古族小伙的志向。巴达说,大半年后,在表姐的介绍下,自己进入了这家加藤屋料理店当服务员。“我记得自己当时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巴达非常珍惜这个做服务员的机会,起早贪黑地干,同时也注意跟着店长学习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几年后,在积累了一定的积蓄和经验后,刚好这家店原先的创始人加藤老先生因个人原因要离开中国回日本,巴达和表姐共同盘下了这家店,开始逐渐接管了店里的各项事务。

  “自己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潜心钻研做出好吃的菜品,”巴达告诉记者,开店十几年,店内对菜品的更新并不多,甚至还去掉了不少的种类。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店不追求迎合时髦,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出能传承下去的好菜,不断赢得回头客。比如店里的招牌菜“日式炸猪排”,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得好吃绝非易事。不仅猪排的选料重要,面粉、油的温度、酱料的口味、甚至搭配的米饭都是影响猪排口感的因素。对于这些细节,巴达在每天的待客中反复琢磨,不断改进,力求做到完美。“哪怕就是不多的菜品,哪怕做几十年,但是希望能永远保证品质和味道”,巴达说。

  “用心和专注”,是巴达对自己经营之道的总结。正是因为菜品的品质得到大家的认可,价格也很实惠,回头客很多,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积累,巴达又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店,目前在北京共有四家“加藤屋”的分店,并新开了一家西式居酒屋,主打咖喱料理和甜品。“去年6月份开的新店,9月份一家实现了盈利,”巴达说。

  带着蒙古族汉子特有的豪爽的热情,巴达也和很多食客都成为了朋友,这其中既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有北外的毕业生工作多年也会经常回来追忆一下当年大学生活的“味道”,也有日本客人每年都给店里寄来自家公司的挂历和年画。墙上贴着客人们在这里留下的温馨、愉快的回忆。

  不仅如此,巴达还在这里遇到了一生的伴侣,自己的太太、来自日本名古屋的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孩。十分巧合的是,太太也姓“加藤”,以至于很多人看店名都以为这家店是专门为太太而开。其实巴达的太太加藤女士当年也是店里的常客,一来二去就成为朋友,巴达笑言,“再后来就开始单独约会吃饭了”,眼里有掩不住的幸福感。

  经营一家口碑好的餐厅,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在创业初期,巴达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刚接手第一家店时,规模远没有现在大,客流量也很有限。为了能更多的提高店的知名度,招揽客人,巴达和后来的太太、当时的女友一起去街头发传单促销。一般大家收到传单可能会随手扔掉,为了让大家能看传单,巴达和太太买了很多糖块,在每页传单上订一颗糖,看似很小的举动却起了大作用,传单的推销很成功,当年“加藤屋”的客流量也得以大幅增加。

  店里也曾遇过“用工荒”。在创业初期,人员不稳定,每到春节前就会有店员离职,因此春节后的一段时间,因为缺人,巴达就需要从早到晚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俗话说一般人不干餐饮,干餐饮的绝不是一般人”,巴达说,起早贪黑是这一行的常态,要说辛苦也是真的辛苦。但巴达认为,做各行各业都不容易,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辛苦的地方,关键是看自己愿不愿意去做,人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值得。

  巴达说,他是相信命运的,但同样也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正如当年他不甘于向命运低头,放弃老家公务员的生活,来到北京一样,巴达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改变的”,巴达说。

  巴达也坦言,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十个人中可能有一、两个人适合。对于90后甚至00后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巴达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点是要坚持,很多人坚持不了,干个三五天、三四个月就不干了,这样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第二是要看准创业的领域,瞄准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向去做;第三点是要用心地去做,先不要考虑怎么赚钱,而是首先应当考虑如何把客户照顾好,把服务和产品的品质做好。“这样可能钱自然而然的就来了,这个时候赚的钱也更踏实和安心,”巴达说。

  餐厅里挂着苍国来的签名照,苍国来是巴达的好朋友。 2010年根据日本相扑协会公布的秋季赛事的最新排名,来自中国的苍国来成功跻身“幕内”,成为日本相扑界第一位中国籍的“幕内”力士。

  巴达对记者说,虽然太太是日本和美国的双重国籍,但他婚后也从未想过要更改国籍,“现在办签证很容易,去哪都很方便”。自己接触到的日本朋友身上,都普遍有着严格的时间观念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这是最让巴达感到钦佩的地方。尽管自己也经历过中日关系的一系列风波,但是巴达认为不管国与国的政治关系遇到什么波折,但民间交流都应该持续。

6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