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草根创业手段

草根创业手段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草根创业手段

  有时候草根创业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但就是发展不好,这个时候可以试试草根创业手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根创业手段相关文章。

  草根创业秘诀:

  如何在3月内单月出货10万元前天我收到了一封邮件,是个草根写的。

  边写边流泪,原文是"我现在是哭着给你打字"

  还是个创业者,创业失败,欠了30多万的外债。

  和他聊了一段时间,感触颇深!

  我是个彻底的草根,对于草根创业,在精神上我是支持的。

  朱海涛是第二次创业了,第一次太过于苦逼,就不多提了。

  第二次,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月出货量已经达到10万了。

  至于说现在是多少,不提也罢,免得一些喷子们会无知的谩骂。

  我为什么能很快上道,学费交多了嘛,好歹得学习到一点东西。

  所以,自己经历过失败和成功的全过程,自觉我的经历和经验对草根创业有一定作用。

  所以就有了本文的分享,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每一位草根创业者有所帮助。

  本文重点放在草根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到逆袭,看了本文,不保证对每个人都有效果。写的只对那些领悟力高和执行强的创业者和团队有点作用。否则,我就成神了。

  在正式写切入正题之前,再扯点淡。

  上文提到的10万的出货量这个数据多么,说多也不多。

  小白们听了会反驳,tm的我一天到晚搬砖也才几百元。

  大神们听了会嘲笑,一个月才这么点,也好意思出来显摆。

  对此,我要申明,首先我不是搬砖的,其次我没有显摆,并且那是第三个月的数据。

  在圈子里混久了,见的人多了也容易麻木。

  经常会听到一些牛逼哄哄的话,我的某某某卖了一百多万,我的团队一千多号人,我的利润每月几十万。

  还有另外一个极端,我感觉走投无路了,我现在无法养活自己,我现在每天收入不到一百元。

  上述的种种,只因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我会分别从一个草根的角度和一个小有所成的创业者的角度来论述下草根创业的秘诀。

  创业第一阶段:确定产品和或创业项目

  这个阶段是个比较迷茫的阶段,处于一种很有动力并且没有方向感的困难时光。这个阶段的做法是多看少动,宁可多等一日不可急于一时。比如,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做了农业,我没有考虑的很仔细,就是直接跑到别人的农业基地去瞅了瞅,然后就志得意满的去开始做了。

  我没有想明白几个事情,就急于进入

  我适合做这个事情么?

  我做农业的优势是什么?

  潜在的风险是什么?

  有什么用的失败预案没有?

  资金该怎么安排?

  统统没有,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创业,我在这个事情上想了很久。

  最后选了一个私护产品。

  私护是个啥玩意,就是女性私处护理,女人用的东西。

  这么一看好像我有没有优势,我是个男人,折腾这个玩意感觉上挺不上道的。

  可是,我有仔细的想了下,觉得这个还是可以做的。

  首先这个东西说起来挺不爽,碰到熟人问还得偷偷摸摸,但是它是个偏门利润高啊。都说女人的钱好赚,做服装得应付换季,做化妆品搞不过那些大牌,面膜早已经被玩坏了。想来想去,还是这个玩意有希望。其次,需求多,要说比那些大众用品,这个需求肯定是比不上。但是这个玩意有个好处,你说女人一般想要紧致私处,去医院又不好意思,怕遇到熟人。这样需求需要有个出口,我对接上这个需求,不就相对的容易多了。再次,分析下竞争对手,虽说该行业也有两个做的不错的,前段时间倒了一个,原因还出在产品本身资质上。我此时进入,潜在的竞争又少了。再次,遇到了个好的合作伙伴,搞定了产品质量和资质方面的东西,并且还搞定了股份。

  自认为分析的不错,这就决定押上一注,再来搏一搏。

  创业第二阶段:确定产品推广营销方式并且去试探市场

  操作方式,首先是线下实体

  私护的用户在哪里。

  可以明确的是首先是女性。

  未成年的和没有那方面经历的女性首先给排除掉,她们没有这个需求。

  公共场合肯定是不行的,那个女人会在众目睽睽下买这个东西。

  分析下有两个场合比较合适。

  第一个是高端的女性spa会所。

  第二个是那种场所,这里用"那种场所"代替,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为什么是高端的女性spa会所呢,来这样场所消费的女人,消费水平很高。

  我这里需要提下,我们操作的这个产品卖的价格较贵,一次购买下来得花好几百。

  除了能够消费得起,消费意识和消费需求也是个关键点。

  越是高消费的女人最自己的保养问题看得更重,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是非常强烈,这样下来成交也就没那么难了。

  对于"那种场所"的潜在客户,就有点头痛了。

  这种类型的客户消费需求比spa会馆的还高,为啥,那方面的事干多了呗。

  问题在于很难接近这样的群体,朱海涛作为一个还算正道的人基本不会去那样的场所。

  咋办,看着对面的水草丰美,奈何过了这条河。

  最后一合计,这块花点钱请个人帮我们搞算了。

  拖了本地的一个朋友物色下这样的人选,把我的利润分一部分出去。

  这里我要强调下,做大和共享一个蛋糕比一个人吃个很小的蛋糕要好多了。

  不仅吃到了蛋糕,还笼络了人心。

  很多创业者总想着一个人把钱给赚了,没有分享的精神,这种格局做不起来事业。

  线上,这块才是主打

  线下这块毕竟不是我们的长项,利润也被分了很多出去。

  初期没那么多钱去砸广告,操作的多数是部分免费流量+付费流量。

  免费流量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个平台,对于女性护理方面来说,更是有限。

  贴吧是必做的,谁让这里流量大呢。

  创业草根自述:不作死才不会死

  人人都在谈创业,人人都想创业(呵呵,其实是人人都想IPO吧),但是在我眼中,却没有几人真正懂得“创业”二字的涵义。

  在观察了大量的创业案例和创业者后,我将创业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流”,成功率高,收入稳定,占据了成功创业者的绝大多数,大部分都处于“闷声发大财”状态;第二类,是“作死流”,成功率(我真的很想在这里加个“非常”)低,收入(我该不该加上“极其”呢)不稳定,但是偶而会出现几个逆天的标杆型人物,乔布斯,比尔盖茨什么的,鼓励众人继续前进。

  我会分为两部分,分别讲述自然流和作死流的特点,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创业和风投的关系,以及为大家提供我总结的创业指南。

  今天我要讲述的内容,可能和绝大多数人对于创业的想象不一样,但是请各位牢记这一点,我写下的每一行文字,都是我在这个领域内,长期的观察和研判。

  创业“自然流”

  老规矩,先放结论,自然流创业成功的精要,全部秘诀,只在四个字,“自然而然”。

  有一次我朋友问了一个问题,似乎是问开那些开教育培训公司的人都什么心态,也正是那一次,我才认清了所谓”自然流创业“的精要在哪里。

  “哪儿有想那么多,当时我只是手上正好有资金,有资源,有人脉,这个现金流又比较稳定,就开了一间培训公司。”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让我重新思考了创业的涵义,绝大部分的创业者,他们在创业时候的真实心态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创业时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呢?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我终于发现了这一点:绝大部分的创业,只是产业在世代转换之间,正常的新陈代谢。

  我们先来看这句谚语: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在现代环境下,这当然是一句过时的时代糟粕,在许多环境下,我们提倡教的徒弟越会越好,教的徒弟越多越好,这样师父就能专心升职或者专心管理不须为琐事所扰,但是在人口流动性小的古代,这可是无数被饿死了的师父的,总结出来的最真实的警戒。

  一个小学徒,进了一间修车铺,他学啊学,在学修车的过程中,他的修车技术越来越好,客人们慢慢地都认识了这个修车的小子,他从师父那儿拿工资,他不舍得花,慢慢地存,终于有一天,他的手艺赶上了师父,也认识了很多客人,觉得师父给自己的待遇已经不够了,或者不愿意再被人管着了,于是他拿着自己存了好多年的钱,或许还找熟人借了一点,在旁边另立门户,租了个门面,也开了个修车铺子。

  不要笑,这就是最真实的,绝大部分古代和现代创业者的真实故事。

  进入某个行业,不断地锻炼,经验越来越丰富,认识的人脉越来越多,掌握的渠道越来越稳固,自己的技能越来越强,资金越来越充实,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不愿再受现有薪水或者管理的束缚了,决定自己另立门户。

  这就是自然流,只有四个字,自然而然。你的经验到了,人脉到了,资金到了,渠道有了,现有的这个壳子自然而然地就束缚不住你,你就准备创业,这就是最真实,也是绝大部分创业者的故事。

  对不起,让各位失望了,一点也不神奇,一点也不励志。这就像是“我工作了十年终于存好钱买了房子”一样,是个土的不能再土的案例。

  可是我们仔细地来分析一下,创业需要什么?人脉,经验,渠道,资金,自然流的创业者,只是等着,一直等到自己把这些素质都存到了足够达到“创业标准线”的那一刻,就开始创业了,虽然速度慢,但是到了创业的时候,他们什么也不缺,只要有个机会,就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而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很浮躁,幻想着不劳而获,总梦想着做了个什么东西就能一夜暴富,幻想着ipo,才二十出头的人,就想当上总经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醒醒吧,工头喊你去搬砖了。

  关于这个流派,我只介绍到这里,也只能介绍到这里,因为创业就需要的就那么点儿东西,而这些家伙慢慢地把该有的都攒齐了,所以他们就成功了。

  慢慢来,比较快。仅此而已。

  创业“作死流”

  关于上半部分“自然流”的介绍,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或者意欲创业的朋友们,尤其是年轻朋友,都仔细地阅读,看似简单的内容,都是我从笔电里数以万字的笔记和资料里总结出来的,建议各位最好打印下来放在桌头,想清楚,自己想走哪条路。

  下半部分,作死流创业法的解析。

  所谓作死流,顾名思义,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作死。他们往往缺乏商业世界所需要的那些素质,人脉,渠道,资金,经验,技术,其中许多人,有的仅仅是一腔热血。更多的人,甚至仅仅只有是“白日梦”。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才算是创业成功?这似乎是个很难量化的概念。

  活下来就算?

  正常经营正常盈利才算?

  IPO才算?

  我很少见到有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但是事实上,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你连自己的目标都没有,那还谈什么实现方法?

  几个创业者,开了个小公司,风里来雨里去地做了好几年,终于稳定经营,但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你去大公司里工作同样的年数,积累了人脉,经验,做到了管理层,得到的收入和创业者也差不了多少,并且,创业者的工作强度一般要高于雇员,因为在最初几年,几个人都要负责销售,产品,采购,财会等等所有工作,而不像大型公司那样分工明确。

  这些创业者,赚取的,不是通过操作资本和人力产生的“剩余价值”,而是拿着自己身兼多重工作得来的“劳动工资”(提示一下,呵呵,而且在所有作死流里,能活下来拿到“劳动工资”而没有亏本的也只是小部分而已哦)。

  这样的创业团队,白白承担了压力,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我把他们称为“白费辛苦的创业团队”。

  所以答案就是这样。得到的报酬,多于,并且明显多于在做着同样强度工作的公司雇员,才是“创业成功”的起点,因为这个时候,你才开始“做生意”(即赚取“剩余利润”,而非出卖自身劳力)。

  你确定,你现在还想创业吗?

  ok,那么经过上面的定义,大家已经明确了“创业成功”这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了个明确的目标了,老子们不能再卖劳力,要开始得到剩余价值才算成功。

  那么如何实现呢?作死流失败的问题又在于哪里呢?

  上次,我BOSS带我去参加一次大约七百人的创业者聚会,他作为受邀嘉宾上台发言,下来之后,开车去吃饭,在路上他问了我一个问题,“遇安,你对今天这些人怎么看?”。

  我只回答了一句,“他们有个通病,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人被刀砍是要死的”。

  BOSS遂抚掌大笑。是的,绝大部分作死流的失败原因,就是这一条。你知不知道,人被刀砍,是要死的?

  我的Boss做了段很有水平的分析,以前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家里就五千块钱,四千块钱拿来读书了,你敢不敢拿剩下一千块来创业?我们以前经常说,出来创业,失败了就要做好吃牢饭的准备,所以出来创业的胆子都大,心都细,一毛钱掰成两半花,和供应方都是锱铢必较,才慢慢熬过挣扎期。

  是啊,如果创业失败了要吃牢饭的,你还来不来?作为作死流选手,我建议,你没有这个觉悟的话,还是不要出来创业了。我是认真的。

  现在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好了,有个几万块钱就可以出来拼一把,有那么多书籍,信息,偶像,案例等着你去发掘去学习,现在创业失败,尤其是IT界,你大不了破产,也不用被人砍,也不用跳楼,大部分人只要不搞违法犯罪的活动,也不会坐牢。

  对了,我好像说过,要给点创业指南诶,为了不被人说骗子,我就告诉你吧。

  所以许多根本没有做好准备的选手,也怀揣着一夜暴富,一朝成名天下知的(bai)理(ri)想(meng)进入了这个领域,被淘汰是必然的。

  创业者与VC

  经过了上面的描述,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想创业的,如果你还不死心,那么请继续看下去,创业者和VC的关系,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关系,以及各位最关心的,呵呵,如何获得VC的投资。

  VC,大致分为两个档次,一个是比较低端的,一般额度最多就几十几百万,但是投资的项目数量比较多,大部分VC都在这个领域,另一种是比较高端的,比如IDG,比如红杉,金额都是数以千万计的。

  我没参与过后者,所以也说不出来什么,而且我估计后者与绝大多数创业者的生活也是两个世界的,所以今天就谈谈和绝大部分创业者最息息相关的,前一种VC。

  鉴于我前两天的答案大概已经毁了不少无知少年的三观,所以今天我也不介意再毁一次。

  我们先说说,如何看待vc和创业者的关系。

  请分清楚“风险投资”和“社会信用”的区别:

  很简单,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个非常非常牛叉的咨询顾问,今天如果我去到一个相熟的VC机构里面,我只需要带着一份由我出品的分析报告和计划书,就算别的啥也没有,多了不敢说,在一周之内拿到十几二十万的投资应该是不难的。

  那么,请问,我获得的这笔钱,是“风险投资”吗?

  不,这不是。这是我的“社会信用”。

  这个概念我在自然流那篇里解释过了,我获得的这笔钱,事实上是由于我在圈里混的久,名声响,所以VC相信我,给予我的信任,这不能算风投,而是我的“社会信用”。

  请某些平日里看新闻看的傻的人(比如我们可爱的题主,呵呵)重新思考一下这件事,你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得到VC投资的人,其中有多少人其实得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社会信用”?

  所谓的“风险投资”,是与创业人的“社会信用”无关,对VC和创业者双方来说,纯粹是由于项目而结识,也纯粹是由于项目过硬而合作。这才叫,风险投资。

  那么VC的概念解释完毕,接下来我们谈实操。

  我曾经在一个答案的评论里说过职场争斗中为什么认真干活的人会败给不干活的人?,所谓的职业态度,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没有把属于你的工作执行到极限之前,不要怀疑领导”。

  同理,想要最大概率地得到VC的投资,想要得到最大额的注资,也请记住这条原则。

  在没有把你的工作做到极限之前,不要找VC。VC不是傻子,所谓“雪中送炭”式的VC,大部分都是上文中所说的,是创业者的社会信用,VC做的,是锦上添花的活。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各路搅屎棍和骗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下(那些手段我就不透露了,免得被某些有心人学去),脑子不好使的vc已经被淘汰的差不多了,如今还能留下来,都是老油条。

  请记住一件事,你只要需要找vc,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就是你的项目不够硬的信号,如果你的现金流稳定,你不需要vc(比如餐饮),如果你现金流都搞不定,那么你如何向vc证明它以后会盈利?如果你真的坚信这个产品以后会赚大钱,那你干吗不卖房卖地的去贷款,而要让vc来入股?。

  除非你真的已经把你手上的资源发挥到了极限,你就是卖房也撑不下去了,而你又坚信这玩意儿会在未来赚大钱,这个时候,你才会需要vc。

  这里可以借用一个法律概念,有罪推定,即如果你不能证明你无罪,那么你就是有罪,vc也是这样,如果你不能证明你牛逼,那么你就是傻逼。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创业者应该卑躬屈膝地求vc帮助,事实上,只要你开始求人了,就证明了你这个项目是矬子,更没有人会投你。

6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