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创新创业课程解读

创新创业课程解读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创新创业课程解读

  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外界都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课程解读相关文章。

  创新创业课开起来容易,上好了难

  “如果当年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我大概根本不会去上。”2014年大学本科毕业的陈日婷,如今正在经营着自己的创业项目——“一起上”,这是一个关注30岁以下年轻创业者的社群驱动型创业媒体。在校期间,陈日婷没有机会上创新创业课程;而在创业路上跌跌撞撞走了快一年的陈日婷回头想想,觉得远离创业战场的大学教授们,恐怕很难给她什么实际帮助。

  不过,陈日婷的学弟学妹们肯定能有机会体验一把“创新创业”课了。去年年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可是,“创新创业”,这要怎么教才好?

  创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企业家

  “想创业的学酥和想考研的学霸在一个教室里听就业创业课,这怎么上啊。”北京某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王新凯回忆起当年上的创业课,印象已经不深,只是觉得,“好像没什么用”。

  王新凯母校的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是一门必修课,就业和创业内容混在一块上。王新凯觉得,授课内容对真想创业的学生来说,太浅显,不解渴,都是常识;但对没打算创业的学生来说,又是浪费时间。

  不过,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为的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企业家。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管理方向双学位的招生简章就明确提出,该双学位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本科第一学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了解管理知识,提升创业能力,体验创业过程,让潜在的创业者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创业机会。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这与高校倡导的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创新创业教育更像一场洗礼,但它并没有强烈的目的指向,也不以有多少学生加入创业大军来论“成败”。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王焰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一文中这样写道:“(它)不是就业的‘救命草’”、不是挣钱的‘孵化器’,也不是学生价值的‘鉴别仪’,其本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还在创业期

  创业双学位的攻读,将北大学生梁中良推上了创业之路。

  他是北京趣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现在做的项目,主打“手机校园直播”。而一路同行的创业战友们,正是梁中良在修读创业双学位的课堂上结识的。不过,这个双学位他已经不打算要了。

  毕竟,创业实践经历,已经足够证明他的能力。“它最大作用是开拓了我的眼界,认识了一群人。要说创业知识,这个在课堂上可教不来。”

  对市场的敏感度,对用户的理解,对团队的架构设计……梁中良说,这些创业路上所需掌握的知识,是没法从课堂中得到的。如果创业遇到问题,他们更需要的是和创业前辈、投资人等圈内人士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也需要靠着自己的经验甚至直觉去提出解决方案。

  课堂上教不来,这是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之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评价。王新凯心中就怀揣着创业梦,但回忆起自己上了一个学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他坦言,“已经不记得上了什么内容了”。这门课由王新凯学院的辅导员来上,他强调说,“就是那个平时管我们生活琐事的辅导员”。

  学生对创新创业课满意度不高,也被一些调查验证过。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讲师陈璐等人对全国21所不同类型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发现,与创业相关课程均呈现出50%以上的不满意度;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多以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师资队伍中,创业导师和校友资源运用不足。

  同样的,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伟等人对8所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成为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尽管高校本身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问题是缺少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供借鉴,实践性课程设计难度远高于理论性课程。”

  不能纸上谈兵,还得下水练练

  “当初以为,江湖就是侠骨柔情。现在知道了,江湖,还是人情世故。”王新凯感慨了一句。

  在校期间,他做过App,也搭建过平台。但最后因为学生团队“三分钟热度”,执行力不够,都没有发展起来。不过,栽了跟斗之后回头看,王新凯觉得如果回到过去,他能更成熟地处理当年遇到的那些问题,“实践出真知嘛”。

  所以,王新凯理想中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试试江湖水温;也可以请来创业前辈,让他们做做分享,谈谈经验教训;老师们最好能结合实际创业案例,教些实用管理经验,或帮助学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陈日婷也有类似看法:“我关心的是谁来上这门课。”对没什么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听到的,是同龄人的故事。

  “不用找特别高大上的企业家,最好找80、90后的创业者,让他们去当创业导师,针对学生创业路上的具体问题去给建议。”产品要解决什么痛点?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创始团队要怎么组建?股权应该分配?……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创业新手必须迈过的槛。陈日婷还特别强调,创新创业课程得帮学生树立对自己、对创业的正确认识。“不然他们很容易被这个氛围推着走,高估自己,也低估了创业之难。”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李名梁认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实战性很强,涉及面较广,课程设计主体不能再简单局限在大学教师层面,必须引入企业界、创投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也需要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或者创业经验的师资。“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就必须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实习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与生产线和客户线相衔接。”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很年轻。王焰新在前文提到的文章中直言,要真正实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 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创业踏出坚实脚印

  “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多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就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背景、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做了积极探索,为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如何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常熟理工学院地处创新氛围浓、创业条件优越的长三角经济核心圈——江苏苏州。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58年来,学校培养了上千名优秀企业家和上万名行业企业创新骨干,创新创业传统悠远。2007年来,学校更是把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课程、项目驱动、平台搭建等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顶层:创新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

  2014年,常熟理工学院启动三年“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将专业创新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基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创新课程,设立学生创新学分。这是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突破。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内容,学校开发了99门专业创新课程,并且在2014级培养方案中设立了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通过训练项目课程化,扩大学生受益面,推动基于问题的“教”与“学”:即让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要求实施“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该校党委书记张庆奎指出,“创新创业文化”将成为学校“十三五”文化建设的特色,创新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顶层设计,具有引领作用。副校长陈建华介绍说,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培养方案中,就明确规定每个专业要设置2-4个本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同时结合学科专业特征和业界需求,探索建立立体化、多层次、渐进式、学科专业交融的创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感性认知实验课程;中级阶段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技能的实践训练课程;高级阶段为培养大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模拟训练和创业实战课程。具体实践中,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探索了“项目+竞赛+创业”的三合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组织专业知识与能力一体化训练学分互认课程答辩考核工作,打通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自主学习的学分认可通道,建立了与课程教育融通联动机制,把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此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果《全程化立体式“333”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获得了2013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施:项目驱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常熟理工学院以项目为抓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立起了“国家-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培育体系,并以每年不低于25%的增幅增加各级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同时,实施大学生学科竞赛品牌化建设,遵循“一院一品牌,人人皆参与”原则落实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张庆奎书记表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选择方面,主要以教师科研的预研课题、子课题、拓展课题,开放实验室的综合性、设计性训练项目,校企合作中的工程实践项目和基于专业的制作、发明的学生自拟课题为主,注重创新训练与实践的过程,关注学生参与度、专业兴趣提升度与专业技能熟练度三个维度,鼓励学生“自动参与,自主选择,自我管理”。

  校长朱士中认为,以项目驱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以及实施大学生学科竞赛品牌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引领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和学生“学”方法的改变。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生收获是深刻的,具体反映为学生专业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强化、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例如,2014年,机械工程学院14名大学生成立CIT大学生方程式车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研发制造成功苏州地区第一辆方程式赛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1级的邹建华同学大学四年间,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做实验,写文章,相继发表了12篇SCI论文,9篇署名第一作者。这样的事例在学校里并非个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陈杰同学曾这样形容他的创新训练学习体验说:“我这四年大学生活完全没有虚度,有实验,有数据,有朋友,有生活。”话里话外透着一种自豪感。

  保障:平台支持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平台是创新创业工作实现发展的关键保障,学校每年投入超过20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建设了30多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及工程训练基地,相关训练和创业孵化场地超过25000平方米,还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如常熟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捐资近200万元,建设了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和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增加训练面积近200平方米,以及与企业合作共建,将企业的实践及研发平台建在校内,共同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提供充足的硬件平台,同时通过“选、训、引、聘、挂”等方式充实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指导。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专业兴趣与技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创业成功率显著提高,学校已举办8届“十大科技之星”评选,开展的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分科技创新、文化服务等组别,旨在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新型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张庆奎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2014年在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内注册的公司已达20多家,2015年达到40多家,其中基于专业创新成果转化创业的比例和创业的质量也明显提升。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0届毕业生丁海洋在校期间加入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项目研究,毕业后带着创新项目成果回到家乡创业,获得2012年江苏省政府“关于绿姝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刁东旭大二进入创新实验室,大三创办鹅卵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驻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2015年在上海股交中心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2015届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美女蒋婷婷,如今已是苏州克拉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人文学院2016届音乐系的仝吉祥,尚未毕业但是把苗圃琴行创办得风生水起。

  专业成就职业,创新致力创业,常熟理工学院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让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生涯更为广阔而灿烂。

68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