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创业故事 > 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故事精选(2)

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故事精选(2)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故事精选

  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三

  刘枫:中科院硕士公共wifi市场创业

  27岁的刘枫去年从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有几条康庄大道:要么继续搞科研,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要么听从导师的建议,读博;要么听从母校召唤,回到辽宁中医药大学任教;或出国、入伍、考公务员。如果留在北京,取得北京户口,也绝非难事,而他却作了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回到三线城市辽宁锦州创业。

  他看好了公共wifi市场。3个月时间,他创办的“爱锦州”i-JinZhou公共wifi像一张无形的网,覆盖锦州670余商家。接下来,他打算做锦州的同城电子商城,争取实现不用逛街就能同城购物。

  目前,他创办的公司营业额已有八九万元,成本开始逐步回收,他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这个收入至少还会翻上几番。

  凭借学到的知识,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刘枫想自主创业的想法并非偶然,早在读研究生期间,每次做课题时,他都能把所研究的东西和社会应用联系在一起。

  一次,他的导师以研制了一种菌剂,将它应用于甘草,能提升成熟量1倍以上。甘草是根茎植物,在治理沙漠、固土防沙、防风防沙等方面作用突出,而且它不破坏土地,环保意义非常大。还可应用于玉米,提高产量。由于这种菌剂造价比较高,不适合中国传统农业,刘枫的导师就在德国申请专利,并取得成功。而刘枫的着眼点并不在项目本身,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后的市场推广上。科研成果要是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他就觉得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菌剂还可应用于碱地治理。2013年,刘枫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合伙开了个绿化公司。凭借研究生所学到的知识,短短一年时间,他掘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10万元。

  揣着这10万元,刘枫胸中的自主创业之火燃烧起来。

  一次偶然的网购激发了创意

  毕业时,刘枫放弃了几条康庄大道和几乎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回到锦州,这在别人的眼里,是个“愚蠢的决定”。妈妈还是想让他找个稳定的工作,可他说:你给我半年时间,我就能干出点名堂。

  一天,妈妈让他在淘宝买件衣服,他懒得开电脑,就用手机客户端操作。看到淘宝上的广告,刘枫灵光一闪:能不能把广告植入到手机——当手机连接公共wifi时,弹出的页面变成广告?他问了几个做技术的朋友,技术上是否可行,得到的答复让他欣喜若狂:没问题!而且,深圳已经开了先河。后来,刘枫在盘锦遇到一名辽工大毕业的同学,说这个技术他来解决。

  有了技术,就差钱了。刘枫在一次培训课上认识的一个企业家,看好他这个创业项目,花50万元买下技术,又给他100万元做市场的前期推广。

  2014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刘枫和两个小伙子,3个光棍在光棍节这天成立极乐鸟科技有限公司,“爱锦州”i-JinZhou热点wifi横空出世。

  万事开头难。设备造价400多元,全部为商户免费安装,这是一件烧钱的事。在用户用手机连接i-JinZhou时,植入12秒广告。因此,他们的收入全部依靠植入广告。

  刚开始,客户不认可,网速也不好,只谈下30多家。这哪行?刘枫开始动脑筋,他把12秒广告分成3段,每一条4秒,前4秒全送给商家,技术上还实现了行业间的规避。然后,刘枫找到移动、联通等移动通信公司谈宽带业务,跑了无数趟,磨破了嘴皮子,最终拿到了大客户协议。

  光纤入户,网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对于客户最关注的安全问题,他们与设备生产厂家“极路由”联系,对设备进行加密,外人无法破解,保证客户的信息绝不外泄。

  先做公共wifi,再做微商城,目标是打造东三省电商王国

  做好了前期铺垫,刘枫接下来的步子迈得更稳了。他在人才市场招兵买马,20名大学生帮他跑业务、搞安装。因为都是同龄的年轻人,干劲十足,业务员们凭借两条腿、一张嘴,用3个月时间安装了670多家。

  刘枫还与公交公司达成协议,将115路的两辆车作为i-JinZhou移动wifi的试点。其中一辆车的司机也是个年轻人,他对车队领导说:“别给我换车啊,我这车有wifi,东三省第一辆,太牛了!”还热情对上车的乘客说:“嗨,哥们儿,我这车有wifi,免费上网!”

  wifi平台建立起来了,他们开始做收费广告。一家家地跑,一点点地磨,大大小小的广告业务陆陆续续开展起来。670余家i-JinZhou公共wifi像一张无形的网,连结了锦州古塔、凌河、太和三大区。接下来,他打算做锦州的同城电子商城,争取实现不用逛街就能同城购物。

  他拿锦州市场当敲门砖,跟阿里巴巴谈支付端,最终他拿到支付宝客户端的技术支持,阿里巴巴还答应他根据客户消费情况给予返点;做i-JinZhou微信公共平台,他就跟腾讯谈,一分钱没花,搞定!

  刘枫对市场有着清醒的分析。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群体是90后、90后,他们喜欢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让手机客户端大有可为。刘枫目光并不局限于锦州,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在阜新、朝阳、葫芦岛开分公司,把辽西市场盘活,然后运作微商城,达成东三省的电商联动,打造真正属于他的电商王国。

  创业是一种成长过程

  公司成立半年,刘枫很累,除了每天早晨的例会,他几乎都在路上,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这半年,他经历了很多事:“创业真难,比想象的还难,但‘难’不是借口,相反,它应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公司刚起步,租个办公室都是件难事。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的迟建国科长就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免费给他们使用。对那些愿意支持自己的人和商家,刘枫打心眼里感激。

  公共移动wifi的市场空白,并不代表没有竞争对手。当时,有一家杭州的公司与他争夺锦州市场。但当做到100多家的时候,他们退出了,还联系刘枫求收购。刘枫分析:对方之所以支撑不下去,不接地气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技术与实践应更切合实际,而技术不够完善也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枫想:我是锦州人,不能糊弄家乡人民,我要把基础和服务做好,家乡人民才能信任我、支持我。

  一名中科院的硕士毕业生,从北京回到锦州,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创业,不觉得可惜吗?刘枫坦言,刚回来时确实很迷茫,读了那么多年书,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少之又少,确实很不甘心。但他又想,科研往往是理想的状态,即使失败了,得到的也是一种结果。而创业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成长过程。

  其实,在创业艰难时刻,他动摇过,但随之又坚定了信心,妈妈曾劝他:“算了,儿子,找个工作吧。”刘枫说:“妈妈,再给我5年时间,让我任性一回!”

  未来的路远远不止5年,刘枫还年轻,谁能说未来就不能属于他呢?

  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四

  农村女大学生卖房回乡养羊 产值200余万

  清晨的金龙村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寂静悠远。一个山坳里不时传来几声羊叫,有个女子在忙着打扫羊圈。

  女子名叫张绪梅,一年前,卖掉收入稳定的火锅馆和两套商品房,当起了羊倌。

  朋友劝她,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还站稳了脚跟,何必再回到农村“遭罪”。而她却回答,她从来没后悔过。如果让她在选择一次,她依然会回乡当羊倌。

  跳出“农门”

  她考出山村,年收入达10万元

  张绪梅是金龙镇金龙村人,33岁的她在乡亲眼中,是个传奇女子。

  90年代,张绪梅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德阳警校,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1999年,从警校毕业的她,先后干过房屋销售、汽车销售。由于工作踏实努力,自己又能说会道,在销售行业,张绪梅干得如日中天,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一度成为村里人的骄傲与榜样。

  “打工总比不上自己创业,我想搞养殖业。”就在村里人羡慕她找了好职业、有好收入的时候,张绪梅又有了自己的想法。

  她说,在外打工的日子过得轻松,但心里却一直放不下创业的梦想。没过多久,张绪梅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中,果断辞掉了高收入的职业。

  创业究竟干什么?回乡搞养殖,是张绪梅的第一想法。就在这个想法刚冒出来不久,朋友打来电话邀约她到主城一同开火锅店。

  “当时养殖没得资金、没得技术,也就没有坚持。”想到搞养殖业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张绪梅想想就放弃了,注意力也很快就被火锅馆吸引了。

  融入城市

  火锅店生意好,她还买了两套房

  张绪梅的火锅馆开在江北,通过和朋友一起精心的打理,生意出乎意料地好,年收入上百万。

  火锅馆的成功,让张绪梅在城市站稳了脚跟。当年,她便先后在永川购买了两套商品房。她的成功也让乡亲们对她更加刮目相看。

  “爸爸说,我是农村里出来的女孩,有了能力就该想着让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我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在大伙儿以为张绪梅会这样平平稳稳走下去时,她却因父亲的一席话,再度做了个让大伙儿惊讶的决定—卖掉火锅馆回乡养羊。

  张绪梅的决定不仅让乡亲们大吃一惊,也让城区的朋友感到很诧异。

  大伙儿纷纷劝她,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还站稳了脚跟,何必再回到农村“遭罪”。但张绪梅一一拒绝了,一门心思准备养羊。

  “羊的市场行情很好,但对于如何养,我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决定养羊,是张绪梅经过精心考察后选择的项目。但从餐饮转行到养殖,让完全不懂养殖的张绪梅还是不习惯。

  2013年2月,为了做好前期准备,她卖掉火锅馆,一门心思研究起来。

  重返农村

  卖火锅店卖房,她投入百万买种羊

  承包土地、请工人、建圈舍……前期的建设投入花光了张绪梅多年的积蓄。可圈舍还没建成,种羊还没买。资金,成了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怎么办?

  看着动工到一半的工地,张绪梅咬牙将城里的两套商品房卖掉,作为启动资金购买了100头种羊。为了节约资金,她自己当起了厂房建设的包工头;为了拥有成熟的技术,她同养殖技术人员吃住在厂里。前后投资200多万后,羊舍终于大功告成,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老板,羊子死了,死了好多!”半年前,张绪梅看着走上正轨的养殖场刚松了口气,却被工人带来的消息惊得愣住了。原来,由于技术不过关,种羊和初生的小羊生病,损失了20余头。

  看着一天前还活蹦乱跳的羊,这一刻却毫无生机地躺在圈舍里,张绪梅忍不住红了眼眶。家人含泪埋掉羊后,打起了退堂鼓,担心投入的200万打水漂,纷纷劝她趁早收手。

  但张绪梅并不愿意半路退出,一边请教专家,一边自己买书回来学习养殖技术。白天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晚上就看书学知识、技术,日子充实而忙碌。

  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张绪梅的羊群也在不断壮大,现在她的冠王牧业占地达30余亩,羊舍1600㎡,产值200余万元。

  “我的目标是将养殖规模扩大到8000头。”如今,张绪梅正忙着另一轮的羊舍修建,她准备再建4个羊舍,将养殖规模达到8千头,争取带动周边更多乡亲致富。


看过“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的人还看了

1.年轻人创业成功的案例

2.年轻人创业成功案例

3.90后成功创业励志故事

4.90后创业成功的例子

5.90后的年轻人创业事例

100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