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创业故事 >

郭广昌传奇:精巧资本运作从3万到400亿

时间: 若木1 分享

浙江横店因影视基地、明星云集而远近闻名,却很少人知道“横店制造”的富豪明星——郭广昌。他仅仅用了六年时间,从寒门学子一跃成为上海首富,用睿智和坚韧缔造了中国式商人传奇,为横店这个名镇又增添了一抹耀眼的光芒。

苦读生活练就坚韧性格

同是浙江东阳的明朝大学士宋濂在自述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经历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这样写道:“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东阳多山,人多地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不到一亩。郭广昌回忆起小时候说,东阳村民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真的非常苦。人们充饥的食物主要是玉米、山药等杂粮,田里种出来的水稻是上等良品,平时根本吃不到,就算逢年过节也只能适量地少吃一点。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20多公里,郭广昌每餐的菜就是自带的霉干菜。他说,吃霉干菜可称为东阳读书人的一个传统,久而久之被当地人称做“博士菜”。东阳在当地也被称做“博士市”,因为这里出了很多博士,很多农民出身的博士,就是靠这价廉又易保存的霉干菜维持读书生涯的。

有一回,郭广昌的霉干菜不知道被谁吃的一点都不剩了,他没有过问。同学们过得都很清贫,有的人真是穷得穿不起鞋,还要坚持上学,大家都抱着同一个梦想在奋斗。郭广昌看在眼里,心想一罐小小的霉干菜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郭广昌的肚子不答应了,饥肠辘辘的他就生生地扛了两天,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放学之后他急匆匆地往家赶。一回到家,抱起菜罐,夹了一碗就吃了起来……

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涯,让少年郭广昌日渐成熟,拥有了坚韧不屈和顽强拼搏的性格,为他创业成功做好了准备。

紧抓机遇 赚得第一桶金

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带着做一个哲学家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可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大学期间,郭广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他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第一件,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然而,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科技兴业 主攻现代医药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必须以高科技为内涵,现代医药是21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而高科技的重要主攻方向是生物工程,他最终确定了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医药这一含量极高但风险很大的高科技产业方向。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的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经过潜心研究,他们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学院研究的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为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也开始了复星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时为1995年。而时至今日,复星药业仍是复星集团的主力产业之一。

4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