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会计知识>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中,进行经济核算广泛应用。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而且借方和贷方的金额要相等。具体来说,就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如果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贷方;或者反过来说,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贷方,必须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借方。而且登记在借方的合计数与贷方的合计数金额必须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分析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并判断账户的性质;其次,判断账户中所涉及的资金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最后,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记入账户的方向。

  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只有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当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时,就应该使该借方账户金额等于该贷方的几个账户的金额之和,使借贷两方的金额相等。反之,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几个账户的借方时,也应该使贷方账户的金额与借方的几个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在借贷记账法下,无论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注:前面第一章第四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中归纳的9种情况的再归纳。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将以相等的金额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应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在采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会使有关账户之间形成一种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称作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发生应借应贷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口诀

  复试记账很简单,

  一笔分录记两边;

  关键分清借和贷(这句可以不要的,完全出于工整的考虑),

  左边是借右边贷;

  资产费用在借方,

  权益收入反过来。

  “一笔分录记两边”揭示的是复式记账的特点;

  “左边是借右边贷”强调,借和贷都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是账户的两个方位;

  “资产费用在借方”揭示的是资产和费用两大类账户的账户结构,也就是说,对于这二类账户,他们增加,就要在账户的借方登记,而减少,就要记到相反的方向,即贷方。这是基于综合的会计恒等式的基本判断。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案例分析

  1、M公司于2000年3月15日来办理迁厂销户,其存款帐户余额为500,000元,经计算截止当日应支付的利息为25,000元。

  借:××活期存款—M公司500,000 元

  利息支出25,000 元

  贷:辖内往来等525,000元

  2、甲公司来行提交一式三联“银行本票申请书”要求开户行为其签发银行不定额本票300,000元用于购货结算,经开户行认真审查,同意办理。

  借:××活期存款—甲公司户300,000

  贷:本票300,000

  3、本行开户单位乙公司提交“转帐支票”及一式三联“进帐单”,用以支付他行开户的丙单位的购货款60,000元,经审查后入帐。

  借:××活期存款—乙公司户60,000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60,000

  4、经查看,当日有一笔申请人为乙公司的银行承兑汇票200万元,现已到期,填制两借一贷特种转帐传票办理转帐。

  借:××活期存款—乙公司户2,000,000

  贷:应到汇款及临时存款—乙公司户2,000,000

  5、收到系统内涪陵支行寄来的信汇凭证3 4 及联行贷方报单,经审查是甲公司的销售款,金额为50,000元,经审查后入帐。

  借:辖内往来等50,000

  贷:××活期存款—甲公司户50,000

  6、系统内安山支行寄来联行贷方报单及委托收款凭证第四联,此为本行开户的A单位的销货款,金额为100,000元,经审查后入帐。

  借:辖内往来等100,000

  贷:××活期存款—A单位户100,000

  7、发生出纳长款一笔,金额500元。

  借:现金500

  贷:暂收款项—待处理出纳长款户500

  8、结转本行本季的投资收益20万元。

  借:投资收益200,000

  贷:本年利润200,000

  
看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的人还看了:

1.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

2.会计借贷记账法的原则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

5.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256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