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

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

  目前,网络创业投入小,回报快而高;市场潜力无限;加上年轻人自身的智力优势,使得网络创业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一

  挑选服装是女人的天性,网络创业者顾莹樱敏锐的嗅觉到了在“搭配服装”这件事情里,有着强烈的用户需求,其创办的一款名叫“穿衣助手”的移动APP继去年获得华映资本千万级人民币的A轮投资后,今年再度拿到投资。“穿衣助手”从女性时尚搭配社区切入,最早是一个晒搭配、看搭配的女性穿衣搭配时尚社区,吸引了不少喜欢穿衣搭配的年轻女性用户,大量不同风格的搭配买手在这里发布时尚搭配。

  5月,“穿衣助手”开始转型移动电商,在社区基础上搭建了购物系统,让粉丝变成购买力,支持平台内交易,也让那些搭配买手可以实现价值变现,成为了一家聚焦“搭配买手”的品质电商平台。“穿衣助手”创始人CEO顾莹樱在先前接受了媒体的专访,以下是访谈内容整理:

  购物是一项技能,爱美却是天性

  古语云:“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并不全对,事实上穿的得体漂亮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还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好,以更自信更从容的状态来面对生活。“穿衣助手”目前提供了一个功能“明天穿什么”,把“招桃花”、“求加薪”、“做学霸”等生活愿望与穿衣打扮联系在一起。几乎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穿得更漂亮,更引人注目,可即使是明星都不免会穿错衣服引得一众八卦记者吐槽,更别说你我普通人了。所以,顾莹樱分享了她的观点:“购物是一项技能,就有一些人可以买到更好看更便宜的衣服,并用它们搭配出自己的风格。”

  如果购物和搭配是一项技能,有人有天赋,有人没有天赋,那是不是可以让那些有天赋又愿意分享的用户,将自己的搭配成果分享出来呢?基于这一点,顾莹樱将“穿衣助手”定义为一个时尚自媒体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时尚达人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时尚影响力,而普通用户则可以通过追随“达人”来让自己变得更美。

  从搭配入手,让时尚达人影响力落地

  所谓自媒体,一定有内容产生者。对于“穿衣助手”来说,它的内容产生者就是一个个“时尚达人”。在“穿衣助手”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到符合你审美的时尚达人,然后follow她们,她们有的走欧美风,有的是日韩甜美系,有的信仰极简主义,有的是朋克路线,也有的混搭一些简单单品,却搭出了明星风范……这些众多的时尚达人们共同构建起了“穿衣助手”的自媒体平台。

  不同于资讯类自媒体们难以变现的情况,穿衣搭配的自媒体达人们天然具有变现能力,顾莹樱解释说:“这些时尚达人们有的本身就是淘宝的小店主,有的则可以通过与卖家、服装品牌的合作,实现影响力落地,将影响力转化为经济收入。”

  不害怕淘宝,美丽说们不是竞争对手

  当问到与美丽说、蘑菇街的差异时,顾莹樱笑道:“我们跟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她说,美丽说和蘑菇街是采用单品导购的模式,它们推的是单品,而穿衣助手是以搭配作为切入点的,给的是一身的搭配方案。此外,“穿衣助手”以时尚自媒体平台作为自己的定位,并不将淘宝客的返利作为主要的盈利和流量来源,所以淘宝对导购网站的限制也并不对它构成太大的影响。

  顾莹樱很看重目前积累的达人资源,虽然在500万的用户中只有几百位时尚达人,但这几百位达人所产生的内容已经将“穿衣助手”和其他的搭配应用区别开来。“穿衣助手”这几百位资深达人能贡献的搭配风格、商品选择、以及互动性显然要比由编辑来提供内容的类似移动应用更为多样。

  创始团队一半是“熟手”,九个月积累500万用户

  谈及在短短九个月时间中积累到500万用户的经验,顾莹樱谈到了她的创业团队,她介绍核心创业团队共有四名成员。她之前参与创办了页游公司杭州泛城科技并成功出售,与产品研发负责人张凯一样均是二次创业,相较初次创业,这一次,自己的资源、人脉以及经验都要丰富很多,会选择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切入。而运营负责人曾是一名资深咨询人员,对数据特别敏感,从运营初期开始就一直坚持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所以团队在初期会相对少走一些弯路。

  在APP上线之前,她们已经做过一批大规模的核心用户测试,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初期甚至保持了15%以上的用户日均活跃度。这些保证了“穿衣助手”在苹果商店上线后,连续被苹果官方推荐了两次,从而得到了迅速增长。

  也曾面临路线抉择,相信明天会更好

  虽然目前顾莹樱非常看好自己的项目发展,但在创始初期也曾经面临迷茫和抉择。她初期看到的大方向是女性加移动互联网,于是打算做一款照片分享软件,在这个项目的调研过程中,她逐步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照片最有分享和保存价值?是那些45度俯拍的美肤照片吗?并不是,真正让女生感兴趣并愿意持续分享的是穿衣搭配的照片。于是她萌发了做“穿衣助手”的想法。

  在“穿衣助手”创办初期,也讨论过是采用UGC(用户产生内容),还是PGC(专业生成内容)的方式呢?后来她发现在穿衣搭配的领域中,UGC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普通人产生的内容会让内容质量不断降低,权衡过后穿衣助手最终选择了PGC的模式。

  “穿衣助手”上线至今,产品定位经历了从自拍社区—时尚自媒体中心—导购平台—社区电商这样一个渐变路径。在顾莹樱看来,产品上信奉数据导向、快速迭代,这是“穿衣助手”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穿衣助手”已经于前不久完成了B轮融资,投资方为京东和祥峰资本,金额数千万美金,公司估值近亿美金。顾莹樱透露,这轮融资之后,将开始全面尝试用社区化的模式打造品质电商平台。

  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二

  邓毓博,兰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去年9月从兰州大学信息学院辞去教职,通过互联网创业卖兰州牛肉拉面。

  11月29日,由邓毓博及团队研制的原汤型兰州牛肉拉面在网上线销售,引发关注。其研发和销售团队核心成员5人中,有3个博士(其中两个博士后)、2个硕士,他们之前都有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偶然交流后,他们组成号称“最高学历兰州牛肉拉面团队”,做起了牛肉面的生意。

  三博士两硕士 自掏50万创业

  一个理工科博士,为什么想卖牛肉面?

  邓毓博:我是兰州人,对兰州牛肉拉面有特殊情结。去年9月,我在北京做博士后,向共事的中科院博士熊永平抱怨,说在北京吃不到正宗的兰州拉面。他是江西人,一向排斥面食,可他告诉我,他之前到兰州旅游时,一次连吃两碗牛肉拉面,那是他唯一愿意吃的面。当时我俩就琢磨:怎样做一种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走到哪随时都能吃到?最初创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身在异乡的兰州人能够吃上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解一解乡愁。

  从有这个念头,到付诸行动用了多长时间?

  邓毓博:我和熊永平动了念头后,对熊永平的老乡、毕业于哈工大的硕士丁建军说起,他也感兴趣,再和其他朋友聊天,一个山东的博士和一个陕西的硕士也愿意参与。今年1月,团队基本凑齐,3月我们就注册了公司,正式筹备起来。

  你们的创业资金来自哪里?

  邓毓博:前期累积投入50万元,绝大部分是团队成员几年的积蓄。我们接触过一些风投,但他们兴趣不大,只能自己咬牙凑钱坚持下来。

  在筹备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邓毓博:最难的还是产品定型的过程。比如,面有很多保鲜的技术手段,干面、冷冻面等等,哪种更合适我们?我们几乎把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的面全买回来,挨个和我们的汤去配,看哪一种口感更好。必须选择一流的食材,牛肉汤熬好后直接真空灌装至马口铁罐头并高温高压杀菌,拉面要采用低温晾干的方式处理,辣椒油一定要用最正宗的兰州制法,香菜、蒜苗得真空冻干处理。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实现产品在不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保质一年,而且口味地道。

  博士卖牛肉面 不觉得是浪费

  你们整个团队都是专职吗?

  邓毓博:只有我和丁建军专职“卖面”。丁建军原在一家上市企业工作,薪酬待遇都非常好,还有企业想挖他,为了全力以赴做这件事,他6月辞职。我也于9月从兰州大学信息学院辞职。

  当大学老师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你为什么要辞职?

  邓毓博:决定辞职,一方面是我不安于过稳定的生活,希望能闯一闯。另一方面,是对正在做的事很有信心。兰州人对牛肉面有情结,我在北京待了两三年,这样的感情尤为强烈,就想把这件事做起来。当时我们的产品已经步入正轨,我想更加全力以赴,就辞职了。

  其实,在辞职这件事上,家人的压力还是有的。他们觉得可以边工作边做这件事。我告诉他们,要想成功就要专注。最后我老婆、我父母和岳父母都认可了我的决定。学校的领导、同事也都尊重我的决定。

  博士去卖牛肉面,对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经历来说是不是一种浪费?

  邓毓博:其实我从没想过要读博士,我是个爱折腾的人,读研二时,一家公司想招我去做人力资源管理,我很感兴趣。但当时一位老领导劝说我读博,留校为学校作贡献,当时家人也希望我能成为博士,所以我才走了学术道路。

  虽然现在改卖牛肉面了,但我并不觉得是浪费。社会在进步,以前的传统观念认为,有了这样的高学历一定要做与之相匹配的事情,才能对社会贡献出价值。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事,当我发现我们的团队在做这件事上,对社会的贡献或对实现自身价值更加值当,我会选择这件事而不是其他。学历是一个经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开阔视野,但这不代表我一定要从事和学历相关的职业。

  现在是中国最好的创业时代,大家都想干一点事。我们团队都认为,不管做什么,只要能在这一领域做到最好、对社会贡献最大就好了。如果我在学校工作一辈子都没做出什么科学研究来,那岂不是更浪费?所以我更愿意去做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为之奋斗后不会后悔的事。

  读博时培养的钻研能力有助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邓毓博:我是学应用数学的,丁建军是学机电自动化的,其他三名团队成员都是学计算机出身。在确定要创业后,我们立刻查各种资料、上各种食品论坛,寻找能实现我们目标的工艺手段,再一一做对比,每次查完资料就去和技术工人讨论。这种钻研的能力,完全就是我们当初读博士期间培养出来的。不过,我们的劣势在于,这种博士思维训练导致我们有点钻牛角尖,有时候过于注重细节,这在做产品时会影响进度。

  为什么选择在网上卖而不开实体店?你们的面几十块钱会有市场吗?

  邓毓博:我和熊永平都是搞计算机的,所以对互联网、电商比较了解,要想实现全国都能吃到的正宗牛肉拉面,就得采取电商的模式。因此我们做产品时也是考虑与这种模式相关,并且要和方便面区分开。

  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让在异乡的兰州人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我认为价格贵也值。照目前的情况看,估计明年5、6月可能实现盈利。

  你们的榜样或者目标是谁?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邓毓博:雷军在小米手机的网络销售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进而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但是对于餐饮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成为食品界的“小米”。明年,团队计划投资500万元建一个生产车间,实现食品的标准化生产,让想吃兰州牛肉面的顾客不仅吃得地道,还要吃得便宜。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网络创业成功当老板故事相关内容

  

174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