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

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

  随着高校扩招和世界金融危机,年轻人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年轻人就业难题的新途径和新平台。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一

  出生的何微,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爱挂QQ、泡论坛、刷微博、玩微信。由于厌倦了一成不变的企业生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回到湖南临湘创业——利用当地优良的地理环境饲养生态土鸡。

  不过,新潮的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而是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时兴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如今,他的生态养殖基地土鸡存栏量12000羽,去年年销售额达400万元。一起看看这位有着与众不同创业故事的“90后”小伙子。

  重本毕业辞职回家创业

  “我现在光网络上的销量一个月就超过了16万,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逼近1000万元。”何微信心满满地透露。

  土生土长的临湘小伙何微,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如今的他,是一个经营生态土鸡生意的“土老板”。

  每天晚上,何微开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订单。第二天一早起床,根据订单准备杀鸡,然后包进无菌真空冷鲜包装里,等待快递公司上门,如果一切顺利,最快10个小时就送到市民手中。

  而在5年前,他还是一名企业员工。“毕业后,我在长沙一家企业干了近十年。”何微讲起他的第一份工作十分自豪。当年的他利用自己的工资,还在长沙买了一套房。

  但是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时要加班的工作,何微并不喜欢。春节过后,何微便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临湘,决定自己创业。“好好的工作干嘛不干?”对儿子辞去稳定工作回到临湘,何微的父亲十分不理解。但无论怎么劝,一门心思要创业的何微都听不进去。

  四成本地人爱吃“土货”

  出生于白羊田镇东风村何家组的何微,有一次带着女朋友回老家探亲,村中的老人拿出平日里舍不得吃的东西款待他们。

  “老人们杀土鸡土鸭,煎土鸡蛋,炖土猪肉,这些都是在长沙城里根本吃不到的东西,我心中一动,农村有这么好的东西干嘛要离开?”何微灵机一动,想到利用国家提倡的立体养殖方式,回家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开发家乡的低产荒山,还能回报家乡,带动当地就业,重聚老家的“人气”和“财气”。

  学营销出生的何微,立即开始了市场调研,他偶然间发现岳阳不少本地人,都崇尚吃土特产,尤其爱吃土鸡、土鸡蛋,但这些人都不知道该去哪买正宗的土特产。“这是一个商机。”何微动了卖土鸡生意的心思。他发现自己家乡的大云山,不仅自然景观绚烂多姿,当地农民种地还有优良的传统: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长出的庄稼、水果、蔬菜比山下的农作物口感更佳,营养更丰富。环顾四周,方圆30公里内无任何工业企业和项目,而这种环境非常适合“放心土鸡”的生态放养。

  市民选鸡他来养

  网上定制养鸡模式受欢迎

  作为一名90后,何微和同龄人一样,喜欢挂QQ、泡论坛、刷微博,随着微信时兴,他又疯狂地迷恋上玩微信。而下定决心通过卖土鸡创业的他,便想通过他最熟悉的方式进行推广。“我是一个淘宝达人,那段日子玩淘宝非常频繁。”何微说,他的营销方式是“直接发农场里土鸡们的图片”,让潜在客户们自己辨别,并没有特别刻意去推广。

  后来,何微发现微信比淘宝推广成效更好,便逐渐“转战”微信。“微信可以一对一营销,方便客户与我交流下单。”

  但眼看着市场上用饲料加粮食喂养出来的“仿土鸡”越来越多,这个行业也面临着诚信的考验。为了让这些网络消费者们买得放心,他还设立了基地网站并结合24小时监控视频、二维码可溯源系统,让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直观了解基地生产实景,以及养殖的全过程。

  通过网络营销和客户间口口相传,何微的生意越做越大,土鸡也开始供不应求,他开始广泛发动当地群众,以合作社基地模式为主,吸收周边农户共同参与进来,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管理,统一收购和销售,抱团做大做强。

  如今,何微在老家创建的基地放养区域占地1000多亩,鸡舍占地近1500多平方米,土鸡存栏量12000羽。他还在长沙等地设立了销售团队,将产品做进各大社区直接面对消费者,以连锁销售点的方式固定消费群体,并创立自己独有的土鸡品牌。

  “今年,我想推广定制化特色养殖,让市民选鸡我来养。”何微说,通过营养师的搭配,把不同的食材搭配饲养土鸡,给市民提供不同功效的土鸡,这样能从上线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养生模式,将“土生意”做到极致。

  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二

  有这样一支团队,来自五湖四海却扎根于浏阳,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网上扫墓”平台。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物是地道的浏阳人,彭诚,出生,是湖南省浏阳市回乡创业代表。

  鼠标一点,上香,献花,缅怀故人。打开网站,便可体会这种新的网上扫墓方式。浏阳小伙彭诚就是网站的创始人。,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彭诚成了一名网页设计师,因工作出色,后被多家互联网公司挖去担任设计总监,年薪逾30万元。

  彭诚说,自己在北京打拼的日子是互联网发展最兴盛的时期,网络创业红火,浸润在大环境里,他心中早就升腾起了创业的火苗。

  一次和朋友的偶然聊天,朋友聊到想找家谱却不得,彭诚一听,一拍脑袋:“为什么我不做这样一个网站呢?”,彭诚离开公司。1年后,他和2个合伙人一起推出网站。因北京生活成本太高,底彭诚带着团队回到浏阳继续创业。“这里非常适合生活,还有很多政策支持创业,人才氛围也非常不错。”彭诚表示,原计划只打算在浏阳呆上3年就重返北京的他们重新调整计划,“未来,我们将以浏阳为事业中心,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

  在彭诚的事业版图中,族谱录网站显然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该网站首创的华人网上扫墓的祭拜模式,提倡低碳、环保的同时,让丧亲人群有了一个情感寄托平台。

  “网上扫墓只是族谱网的一部分,我们还将完善族谱录网站中家谱族谱、寻根问祖等产品的研发,凝聚华人的家族意识。”彭诚说。“我要做的简单说就是‘寻根祭祖’,但这个工作太庞大,所以决定先做‘祭祖’,就是网站目前的业务‘网上祭拜缅怀’”。彭诚边打开网页,边介绍。

  网页上显示,目前已有9万多人在网站上为逝去的亲友建立了纪念馆,网友累计祭拜近2亿次。

  彭诚坦言,自己决定做这个网站时压力蛮大,因为当时国内已有10多家这样的网站。他调查后发现大多内容单一,只有简单的献花功能。

  为了丰富网站形式和内容,彭诚运用扎实的设计功底,模拟现实生活中祭奠方式进行了创新,不仅提供多种“香烛”、“鲜花”、“祭品”选择,还开设了留言寄托缅怀的功能。除此之外,网友不仅能为自己的故友创建纪念馆,还可到烈士馆、名人馆进行祭拜。

  彭诚介绍,网友建纪念馆和基本祭拜都是免费的,但如果要献“祭品”则需在线购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9万多座纪念馆不是个小数字,但在以浏览量计算的网络世界里,这个数字的盈利能力远远不够。

  为了补上网站的缺口,彭诚开始为一些企业做品牌形象设计。百度、呱呱视频、北京师范大学是彭诚在北京就合作的客户,他把这些合作项目带回浏阳继续维护,同时积极与浏阳本地企业开展合作。因为设计作品专业,客户的口碑传播让彭诚在圈内名气渐长。很快,浏阳花炮、浏阳小曲等传统优势企业也慕名而来。

  彭诚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诚人文化”,团队也由最初的3人扩大到20多号人。去年彭诚还玩起了“跨界”,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蒸菜品牌“蒸浏记”,从logo设计到店面装潢设计他都亲力亲为,打算今年5月开张旗舰店,以后逐渐开连锁。

  “目前设计这一块盈利情况很好,每年有近300万元。”彭诚说,这里面一部分钱要拿出去“养”网站。

  虽然网站要靠“救济”,但彭诚从未想过把它“丢掉”。“我曾收到过一位网友来信,她在丈夫去世后一度想自杀,后来在族谱录为丈夫建了纪念馆,每天上来留言对丈夫说说心里话,一段时间后心情释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这个故事让彭诚很有感慨:“网站寄托了太多人对亲友的情感,抚慰了他们的伤痛,对我来说已是种责任,我不仅不会舍弃,更会一直用心经营。”

  彭诚说,他的团队已经在着手筹备网站“寻根”部分的内容。相信不久后,大家就可以在网上查找到自己及家族从哪里来。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年轻人网络创业奋斗故事相关内容

  

175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