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

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

  时代在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对青年群体进行了普及和覆盖,年轻人在创业中也开始首选互联网渠道。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年轻人互联网创业中。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一

  1月饿了么完成E轮融资,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饿了么F轮融资6.3亿美金占据了新闻头条和朋友圈,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作为国内O2O行业的先锋者,饿了么的这次巨额融资无异对业界是一剂强心针,也将吸引更多创业者蜂拥而至。饿了么的增长速度被O2O业界称为“前无来者”——仅半年时间(5月份宣布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金B轮融资至今),员工从200人迅猛增长到4000人。但是,你知道这其实是个学生网络创业的品牌吗?

  已经广为熟知的初心

  叫外卖未果激活创业梦

  我们总是遥望大洋彼岸,为什么那里可以出现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本质上,他们都受到了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相信人要独立创造,并且改变这个世界。

  ,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也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大家又抱怨又无奈,饿着肚子聊起来。“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取。”“干脆我们包个外卖吧。”

  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只有互联网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窃贼光顾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

  重重压力下,张旭豪不得不撤销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和接单。

  不停参赛给网站造势

  “饿了么”引来风投青睐

  为了给网站造势,张旭豪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扩充创业本金。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网站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

  通过创业竞赛,团队总共赢得了45万元创业奖金,获得资金的“饿了么”网如鱼得水,到底,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万元。

  为了网站的发展,张旭豪招来了网站技术总监汪渊,汪渊专门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在校内BBS上给每个会员用户自动群发站内消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了六万条。“饿了么”网站因此访问量大增。

  靠线上和线下广告吸引学生订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饭店加盟绝非易事。多数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在你的网上开个页面,放几份菜单,你凭什么就要抽8%?”对此,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停地谈。”他们每天出门“扫街”,最忙时一天要“扫”100多家饭店,最难谈的饭店,“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

  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不仅攻下华东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千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到了百万元。

  11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订餐业务不仅覆盖了全上海,目标还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3月 ,“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3000份。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得风险投资100万美元。

  F轮融资后钱怎么花

  专注“高校、白领、物流”

  7月,“饿了么”相继成立北京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风投紧随而来,完成B轮和C轮融资,去年完成D轮8000万美元融资。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

  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28号,饿了么获6.3亿美元F轮融资,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张旭豪称,融资后的三大任务是:持续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务;继续大规模地开拓白领住宅市场;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使之成为广泛覆盖中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

  过去几年来,高校的学生群体是饿了么的主力消费群体,从去年的扩张轨迹中,可以看到饿了么仍然在延续这种从高校开战的打法,新增的100多个城市基本都是从高校扫街开始。

  但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难令人满意。除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铺开,饿了么也在筹谋在几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实现从高校到办公楼,从学生到白领的另一种扩张。

  去年8月,饿了么在上海10万块分众楼宇显示屏投放免费午餐广告,共送出了20万份20元代金券。从学生宿舍楼的传单到楼宇广告的投放,获取白领用户的成本显然更加昂贵。但对饿了么来说,白领及住宅市场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据介绍,E轮融资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饿了么也将与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等合作伙伴达成资源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集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资源,饿了么将逐步搭建一个全新的在线外卖领域的生态系统。

  创业感悟

  心思要多花在产品上

  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旭豪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网络创业的一些感悟。

  1.其实互联网创业产品还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创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产品上面,对很多的痛点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决好。

  2.我觉得团队非常重要,一个团队真正的形成,要经历几波大的挫折以后,才能真正稳固起来,我觉得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团队,一般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形成。

  3.现在资本很热,大家大多为了一个idea去融一笔钱,然后再想怎么样,好像没有人想创业的初心。我觉得虽然融了很多的钱,还是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产品,服务的是谁,怎么去完成。

  饿了么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张旭豪表示,“饿了么”甚至也不把自己当做一家“外卖公司”,而是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餐饮淘宝”。现在“饿了么”的日订单已超过200万单,而下一步的目标是日订单超过千万,“加上早餐、下午茶或者夜宵,一天最多有五顿饭的需求,这个市场的潜力惊人。” 这个目标意味着,饿了么要做餐饮界的“淘宝”,而淘宝现在的日订单是2000万左右。

  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二

  “当很多毕业生还穿梭于各大招聘会,为寻找工作烦恼时,有的人已经在校园里利用网络创业了”。河南省许昌学院的大二女生郭玉静利用微信卖水果,同学们想吃水果了,只要动动手指,发发微信,已经削皮洗净的水果,便会马上出现在你眼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净赚40万。

  大学生微信卖水果 半月粉丝突破5000

  在许昌学院创业园的5号区内,一条“校园哎吆嗨,幸福鲜果坊”的横幅,吸引着来往人们的目光。一旁的办公区中,整齐摆放着电子秤、保鲜膜、水果刀、案板和成箱的水果。案板前,一个23岁出头的女孩正忙碌着切西瓜,按照微信订单配送水果。她就是该微信平台的创始人郭玉静。

  郭玉静是许昌学院人力资源与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寻找创业项目,曾进行了多次创业尝试,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好友谷玉飞,她发现了微信平台这个新鲜事物。她上网咨询发现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都在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创业,这让她动了心。

  于是,她和谷玉飞准备利用微信这个全新的平台“卖水果”。有了想法,他们并没有匆忙“上马”,而是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首先他们创办了一个名为“校园哎吆嗨”的微信平台,其中娱乐板块涉及听音乐、看笑话、查天气、小游戏、看视频等20多项功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半个月前,他们推出了“幸福鲜果坊”,给同学上门卖水果,上线仅半个月,粉丝就已突破5000个。

  与此同时,他们还到微信购物平台已经比较成熟的团队里去“取经”。郭玉静说:“从微信平台的建立、取经学习、宣传,光前期准备,我们已经投下2万多,这些钱都是以前创业尝试中积攒下来的。”两个月后,“校园哎吆嗨”的粉丝直线上涨,拥有7000多本校学生粉和约2000名外地粉。

  洗净、削皮都能满足 日净利润1000元

  “只要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校园哎吆嗨’,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平台,可以挑选到任一喜欢的水果,然后根据提示下单就可以。”郭玉静说,起送价格为6元,他们在送货时间内,最多十几分钟就能送到,洗净、削皮的需求都可以满足。

  “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每次进货量都比较小。所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水果批发市场跑一次,虽然很累,但这样能保证水果的新鲜。”郭玉静介绍,“幸福鲜果坊”麻雀虽小,但分工精细,设立有财务部、技术部、市场部、宣传部四大部门,共有12个人分别负责平台收集生意信息、采购、清洗装盘,而且还聘请有15人负责送货,几乎每一栋宿舍楼都会有一个负责人。

  为了保证水果及时送达目标寝室,郭玉静的送货团队已经配备了电动车,骑行在校园里,再远的距离,十分钟左右也能送到。“水果事业”的风生水起,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加入。现在专门送货的员工已经有10个人,工资为一个小时8元钱或一个月1000元以上。

  “现在我们的人员比较充足了,从最初的2个人,到现在有28个人。每天分中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送货。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好的时候,一天能接到200多单。现在一天能卖2000元左右。一群28人的创业团队,每天为学生们送上清凉瓜果。生意最好时一天净利润1000元,开张两个月来,他们已经获得40万的纯利润。

  成立公司做品牌 把水果微信推广全省高校

  “微信卖水果成功以后,有不少企业打电话询问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成立一个公司,用我们的技术帮这些没起步开设微信平台的企业做销售?”谷玉飞说,就这样,当时已经发展到28人的“校园哎吆嗨”团队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为进一步发展搭桥铺路。6月11日,许昌校园哎吆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由于分工明确,公司很快步入正轨,业务也由校内发展到校外。

  对于一群90后大学生来说,走出校门,当面对的客户不再只是学生群体后,各个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今年8月份和9月份的时候就遇到不少困难,我们的业务员两个月拜访了2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谈成,这对我们打击很大。”谷玉飞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刚成立、团队成员都是学生,客户还不太信任他们。“创业的路上,遇挫是正常的,只要你对自己所干的各方面真正掌握和学会了一些东西,不怕吃苦、不怕碰壁,成功就不远了。”正是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校外业务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10月份,襄县一家网络公司联系他们,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改变他们的传统营销模式。合作成功之后,该网络公司又介绍了一些新的客户。就这样一家介绍一家,一个月下来客户就有8家。

  如今,随着公司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校园哎吆嗨”微信平台运营不到8个月,关注人数已经超过了1.2万,与公司合作的企业已达到14家。目前,郭玉静和她的团队20多个人又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就是成立高校联盟,把技术在线上线下做得更加成熟,让“校园哎吆嗨”走进更多的高校,建立起全国高校的微信联盟。

  小生意,大利润。创业团队成员之一刘伟伟说,他们的目标是把“校园哎吆嗨”微信做成品牌,在河南省各大高校推广加盟,让大学生们得到能力提升。

  “校园哎呦嗨能取得阶段性成功,和我们拥有微信核心技术,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关,当然也离不开团队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刘伟伟说,网上有很多网友留言问大学生到底该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他认为,首先,要走出从创意迈向实践的第一步;其次,能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年轻人创业网络致富故事相关内容

  

176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