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开店指南 > 经营技巧 > 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如何从做生意过渡到做企业,这是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走商业化道路必须认可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接下来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

  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头,你会很容易识别潮汕人开的店。首先他们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国传统的“诚、昌、达、高”等这些吉祥字的组合,并没有特别的新意。潮汕人开的店形象设计一般也不很讲究,他们的店面LOGO(标志)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的组合,很少用英文的,一般也不专门设计。另外,店门口一律功夫茶的摆设,穿着拖鞋守店的老板操一口难懂的潮州话,并且对不是说广东话的顾客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这些都构成了许多潮汕人开的店面的外在形象特征。

  可是,就是这些形象不怎么样的潮汕人开的店,控制了深圳大部分的零售渠道。不仅潮汕人开的士多(STORE商店的音译)店无孔不入,满街都是,而且深圳主要的批发专业市场如深圳通信市尝电脑市尝深圳小店的主要进货地湖贝路批发市场等,大都是潮汕人在经营把持。

  很多深圳白领们开的店,还有一些大公司开的有着很好形象的正规连锁店,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竞争不过这些“散兵游勇”。虽然他们心里往往看不上上面所说的形象不怎么好的“潮汕店”,甚至看低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潮汕人,因为他们有着普遍的初中没有毕业就经商的传统(所以一写潮汕人的发家史就一定要说某某初中没有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身价多少个亿,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

  但白领们又不得不佩服这些潮汕人的店比他们的店活得“滋润”多了,赚钱的本领高多了。敝人在打工之余也曾在深圳开过一家手机店,周围的竞争对手全部是潮汕人开的手机店,而且所有的手机批发商都是潮汕人,再加上本人曾经担任一家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深圳经理,面对的经销商和小药店大部分也是“潮汕系”,于是有意识地观察与揣摩了一些潮汕人不为人知的开店“秘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潮汕人开店成功,或者说会开店,首先是源于潮汕人开店经商的传统优势。开店成为潮汕人的一种最基本生活方式。“饿死不打工”是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几岁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的。另外,很多潮汕人把开店赚钱作为人生的惟一目的,这种非常现实主义的对生活没有其他幻想的专注心态,以及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是十分有利于他们的开店经商成功的。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潮汕人的团结与他们特有的相互认同的人际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批发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们互相帮衬、互通有无、共同发财,总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开店赚钱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况且他们往往还能吃苦耐劳。但这些因素不说大家也知道,而具体说到不为外人所知的开店赚钱的操作层面的技巧,潮汕人还是有着许多独特的经营手段值得我们借鉴的。

  潮汕人做生意的手段

  换出财源

  换货技巧是潮汕商人惯用的技巧。许多人门路不同,各走一经,能从厂家以最低价格拿到某种产品,但他绝不就此打住,而是积极与另外一些潮汕批发商彼此换货。这样他们通过交换,彼此手中就有了许多种最低价的产品货源。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小店找他们进货,他们也就赚到了更多的钱.

  汕头人陈元朗找到深圳广信酒店的业务主管,要租酒店门口一角卖水果,月租金1 000元。主管同意了,但嘱咐保安员悄悄统计水果摊的销售额。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陈元朗靠卖水果,一个月销售额竟达1 7万元,这使他 极度震惊和难以理解。于是,他软硬兼施,以请吃饭和要赶他走为由,终于套出“秘诀”。陈元朗的拿手货源是海南菠萝,又运用换货手段,从同乡处得到进口洋桃等十几种原价水果。广信酒店属写字楼,每到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时间,有大量女职员进出,陈元朗以微利出售洋桃,让女职员个个瞪大了眼睛,踊跃购买。并且成了陈元朗的义务宣传员,使陈记水果摊一时声名四起。于是批发加零售,微利加暴利,陈元朗不动声色,直忙得收不过钱来。

  现金为王

  潮汕人看重现金流,见利必出货。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百赊不如五十现”。不像其他地方的商人,一定要赚到规定的利润才肯出货。

  深圳老东门大名鼎鼎的“万顺昌”电器店,是由汕头人黄金炳开办。“万顺昌”电器以按进货价出货著称,但生意从不亏本,原因何在?实际情况是:虽然电视、洗衣机等大件电器不赚钱,但赢得了人气。再靠人气卖小电器和配件。恰恰是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是很高,销量一大,利润自然可观。这是典型的“送你灯,让你买我油”的策略。

  又因销量可观,厂家为“万顺昌”无偿打广告,热热闹闹的灯箱、霓虹灯等全不花钱。而且,许多电器厂家按销量返利。所以,黄金炳不但白白赚下人气落下物美价廉的好口碑,更是杂七杂八没少盈利。

  商者无域

  “商者无域”,是说潮汕人头脑灵活,什么赚钱做什么。表现在开店方面,就是随时准备变化,灵活适应市场。在深圳,当年的怡景花园小区刚刚建起,潮汕人看准新居家装的空档,立即潮水般在周围开起了系列店铺。各种装饰材料店、五金店、窗帘店等满街都是,对新居民狠狠赚了一笔。而一两年后,待小区居民已经住稳,潮汕系们又及时改头换面,纷纷将原有店铺变为餐厅、药店、发廊等,其灵活经商头脑可见一斑。

  潮汕人往往在生意之余,三五成群地聚在店里喝功夫茶。每每这时谈论的是谁怎么发财、哪里又有赚钱的机会等,小店此时变成了“信息中心”。当时怡景花园南门边的“荣昌记”五金店便是典型的潮汕会所,他们操着难懂的汕头话聚在那里喝茶,并争论不休。忽然,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装饰店全部向日杂店、服务店“转轨”,仿佛经过开会决议一般。

  造势高手

  潮汕人开店喜欢将店面与仓库连在一起,表面看去很杂乱,到处堆满货物,甚至难以落脚。有些人可能觉得店堂存货影响形象,其实有时反而会有利销售。在典型的“潮商区”,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那里人头攒动,极为热闹。他们在店铺大量堆货,并将店铺墙体打通,制造货源充足、人气旺盛的境况。

  以潮州商贩赖明旺为例,他开的“旺达鑫”服装店索性打掉所有墙体,只留下水泥框架柱,且摊位大面积延伸出店面,服装甚至挂满外墙,本来30平方米的铺面让人看上去足有7 0平方米开外。他从不租赁库房,货全部堆积在店铺的中心部位,甚至卖完的空箱也故意不搬走,而是高高摞起。这看起来简直就是最生动的广告:瞧,我的生意多火!就靠这些手段,赖明旺的店铺给外地人极火爆的印象。

  潮汕人做生意的窍门

  1.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谋定而后动,不做半路出家的和尚。

  想创业就要考虑风险,怎样有效的规避创业初期的风险问题呢?中国商界有句俗语:"做熟不做生",创业者对于自己熟悉行业的运营过程早已深谙不惑,行业风险的巧妙规避应该游刃有余,反之,这创业的第一步没等迈出,就被风险绊倒了。

  2.丰富的资源, 资源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本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几个资源分别为人力资源、资金和公共关系。 人力资源:人乃万物之灵,只要有企业,有商业活动,就必然有人的存在。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优秀的人(主要的核心人物)完成优秀的工作,一个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优秀的人(更多指的是优秀的管理者)来"指点江山",而企业在度过创业期之后,从优秀到卓越更需要有优秀的人(管理者)来完成。 资金: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企业创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后盾,其作用如同水、粮食之于人体一样,毋庸质疑,没有资金(自有、融资等),还是不要冲动的好。

  公共关系:中国现有的政治、经济体系决定了大多数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就别想把企业做好(极个别除外),只要你办企业,哪怕开个小商店,工商税务等各种政府职能部门盯着你不放,什么时候"喝"够了你的油水,什么时候算你有好日子过(喝得够吗?)。还有市场竞争不公平、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等,就是得罪了街头上的小混混你也别想好。中国的公共关系啊,只能用两个字表达--复杂。

  3.创业者,首先,创业者具备应有的基本商业素质吗?懂得经营管理吗?能有效利用好已有的各种资源吗? 素质在于教育,只要肯学习,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而经营管理则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中,重要的是经营者是否能玩转各种资源,当然,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优秀的人可以帮助经营者管理企业、制定商业计划,甚至可以搞融资,可以搞公共关系,经营者只要听报告、做决策就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文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攻城略地,岂能不独霸一方?再看今日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云,其不懂得技术,但尊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所以有今日之成就。

  
看了“潮汕人做生意的技巧”的人还看了:

1.潮汕人经商技巧

2.潮汕人做生意为什么好

3.创业经验分享

4.如何应对不同类的客户

5.如何向难缠的客户讨债

297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