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目标市场营销案例战略及分析(2)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目标市场营销案例及分析三

  新日领跑世界的秘密

  德鲁克说过,企业有且只有两项基本职能,就是营销和创新,这也是新日电动车多年来领跑世界的秘密。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可并非人人都会做,我们来看一下对于这两项职能,新日具体是怎么做的。

  开放流程和心态,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还是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指导思想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制造”向“智造”的工业化升级。

  作为身处制造业一线的企业,新日对于这轮变革风潮早就捕捉到了。在2013年,新日电动车就率先研发出了行业第一辆智能电动车。随后,新日电动车便一发不可收,在电动车智能化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新日电动车创建了业内首个智能化生态供应链系统,同时还将智能电动车推进至“智能3.0”阶段。2015年,新日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电动车MIKU再次颠覆了人们对智能电动车的认识,运用了一键检测、电量精算、远程控车、紧急救援等多达20项全球顶尖的智能技术,一举夺下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太湖奖”特等奖。

  谁都知道创新是企业建立起竞争区隔和相对优势的唯一途径,可如何创新?产品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却陷入了迷茫。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李宁、美特斯邦威、娃哈哈等企业,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抛弃了原来的定位,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可结果却是“热脸贴上冷屁股”,消费者根本不买账,问题出在哪里?

  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心态还不够开放。相比之下, 新日电动车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新日电动车在产品研发上的开放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广泛与国内、国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比如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荷兰阿姆斯特丹卡弗研究所以及来自以色列、日本的顶尖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合作,还直接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例如以前就职于日本雅马哈公司的资深工程技术专家高田,便是新日引入的“外援”之一。

  2.不局限于一般技术研究,进入基础研究领域。比如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工程院院士吉姆领衔的团队一起研发的磁通切换电机,这种融合最新科技的电机一旦面世投产,将可能带来电动车电机的一场革命。

  3.向目标用户开放研发、生产的全过程,让他们直接参与进来。都知道小米的成功来源于“参与感”,可真正做到的企业很少,制造企业中则更少。上文提到的获得“太湖奖”特等奖的新日MIKU就是由一群来自江南大学的“90后”学生设计的。据了解,为了鼓励更多“90后”加入创新的行列,新日电动车设立了开放的电动车设计平台,每年有百余名高校学子与新日电动车研发人员和工业设计人员展开深度交流、融合,每年设计的新车型达数十款。

  创新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而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让用户亲身参与其中。

  营销娱乐化,

  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除了产品上的创新,新日营销上的大胆突破也引人注目。在2015年12月17日第十三届中国营销盛典上,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一举斩获“年度最佳产品营销创新奖”,大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新日电动车全新MIKU“晶彩”系列产品,打破了传统电动车产品给人的固有印象,在营销方面积极地贴近消费者,与《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卫视王牌节目强强联手;出席金鸡电影节,电动车“走”上红毯;邀请黄晓明成为品牌全新代言人……一系列举措让新日电动车的品牌形象大幅度提升,使消费者真正记住了新日电动车。

  “进军时尚界”是新日2015年贯穿全年的一个营销主题,尤其是在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的“红毯秀”,赢得了广大明星及媒体的关注,为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赢得了足够的曝光和支持率。据统计,短短一周时间,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即登上了新浪、凤凰、网易、搜狐等几大主流门户网站,报道、转发的媒体达50多家,曝光人次超过1000万,评论数超过2000条,转发量超过1万次,仅百度相关搜索就达8000多条。

  当然,新日迈向时尚界的脚步远不止这些:2015年年初,新日MIKU与众多艺术圈、娱乐圈、模特圈、设计界一线大咖同时亮相“2014网易时尚年度跨界大赏”;2015年5月,在《快乐大本营》录制现场,新日小龟王——风雅19代化身为颜值爆表的鲜肉杨洋的坐骑,当红导演徐峥骑电动车夜行,颠覆了传统的冠名模式,成功闯进“80后”“90后”的视野;同年,新日科技时尚中心揭幕成立,成为行业唯一的国际级专业科技时尚制造基地,并斥资2000万元打造最强时尚产品顾问团,由国际殿堂级著名造型师李云涛、中国新锐时装设计师刘璐、新生代时尚T台女王游天翼等担任顾问,为产品注入了时尚、年轻的基因。

  新日新闻发言人、总裁办主任陈开亚说,对于未来的商业世界,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总结了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那么,站在企业营销的角度,也必须顺应这股潮流,新日的时尚跨界便是践行营销娱乐化的一种演绎。

  目标市场营销案例及分析四

  车便利:从渠道商到服务商的转型之路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从全球范围来看,B端电商作为本质上的渠道商,必会面临一次大的战略转型。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的可能。但渠道商如果不做战略上的转型和调整,不拥抱互联网,不进行上下游的资源链接,那么其生存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而车便利的模式,对于经销商而言,可谓是另一种新的转型与整合模式。

  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的链接

  车便利是由新日电动车的郑州经销商宋永正与另外两位电动车经销商(一位是爱玛经销商,一位是雅迪经销商)共同发起,他们三家基本占到了郑州市电动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据宋永正说,萌生车便利的想法是在2011年年底,2012年12月31日批文下来,正式开创了车便利品牌,定位为汽车后市场的运营平台。

  在当时还未出现“互联网+”,车便利就已打出了线上线下的概念。

  车便利的主业设置以售后服务为切入点,具体展开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线下统一形象。车便利整合了多品牌的服务店面,将其改为统一的商标和统一的形象,把原来比较散乱的组织形式改为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外传递线下服务体系。

  第二,线上发布APP。车便利的线上服务软件,基本模式与滴滴打车相同,目的是打通线上和线下。入口有轻量级微信端和重量级APP两个,任何消费者通过车便利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出一个指令(比如修车),在线状态的所有网点维修技师,包括内部技师和社会技师,都可以对它进行响应。通过和技术公司的深度合作,车便利可以精确定位到1米之内的范围。后台通过数据进行匹配,用数据决定谁来抢单,而不是人工抢单。交互点评、网上商城的功能,也都围绕着维修这一业务而展开。

  第三,跨界服务。数据累积到大数据可以操作的程度时,车便利会进行服务外切。

  1.快递服务。目前申通快递与车便利已签订合同,在申通覆盖不到的地方,车便利线下的网点可以代其设置收货点,承接申通落地的功能,同时车便利也可以为其承接派送服务。

  2.网络线路。车便利将来还会代电信局装宽带,做线路的基本维护。

  3.线上商户。车便利还是淘宝线上电动车配附件的郑州落地商,负责淘宝商城电动车产品的配送和组装服务。

  4.车辆租赁。目前仅限于两轮车。车便利也研究了纯电动汽车,在杭州做了第一轮调研,用互联网方式租,直接交付用户使用,但暂未投放市场。

  目前,车便利的核心是必须把服务做好,把品牌打响,以爽点快修业务为切入点再进一步延伸至其他业务。

  金融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在宋永正看来,所有工作做好才可能产生金融,金融是企业的最高表现形式。车便利目前主要的金融表现是支付,等到爽点快修APP和微信端上线后,车便利将全部改为线上支付。

  目前车便利的线下网点已整合37家,登记在册的有136家。宋永正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在郑州、杭州、北京、武汉这4个城市展开;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拓展10个省会级市场城市;第三步,拓展到地级市。整个周期分为3年,从2016年到2018年。宋永正的最终目标是在一个省会级城市分布到200家线下网点,一个地级市50家,而这些都是线下的加盟体系,通过线下体系确立品牌存在感,以线下为基础,以线上服务为灵魂,把有形的和无形的共同结合起来——线下网点为附近用户服务,也是员工休息的驿站和配件中转地;有形的店面经过郑州200家店面的测试,能够实现15分钟内响应线上指令。

  问及社会资源整合的难度,宋永正说,服务质量的管控,就是依据消费者点评。连续一个月3次投诉,3个月超过6次投诉,就不能再进行抢单服务。还有暗访和第三方测评,以此把电动车行业的服务标准制定出来,不需要社会资源给出任何承诺,穿车便利的工装,使用车便利统配的车辆,按照车便利的运营规则即可。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考虑,车便利产生了大整合的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信誉支持和体系规模服务的品牌,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的散、乱、差,修车没有任何质保和承诺,如此一来,车便利减少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速度,消费者也增强了服务信任感。

  任何一家企业未来要想真正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个体思维转向联盟思维,从封建思维转为民主思维,把自己的品牌当作社会的品牌,把自己的服务当作社会的服务。

  而B端仅仅作为渠道商肯定是要被稀释掉的,究竟它会以什么形式重生呢?除了车便利的服务商转型模式以外,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形式出现,只要你想生存。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标市场营销案例及分析四

  万商购:与物流独立而统一的B端电商

  如同C端电商的发展一样,B端电商的演进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烟台市的流通电商平台——万商购,可谓牢牢抓住了当下新兴的电商机遇,为新一轮的经销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平台。

  从物流到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万商购是一个以经销商和零售店为主体的B2B流通电商平台,目前辐射山东省烟台市区的5个区。简单来说,零售店在万商购的平台上选择各大经销商的货物下订单,而各大经销商的货物由万商购统一仓储、统一装车、统一配送。

  但是,万商购何来?

  1992年,经历了国有企业改制私营企业的益商物流是万商购掌舵人刘忠民的第一个项目,改制后的益商物流有两大优势:一是财务优势,二是仓管优势。

  因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财务账本流水,刘忠民得到了银行1000万元的支持。从1992年到2002年,益商物流的营收增加了5亿元左右。于是在2002年以后,刘忠民买下了100亩土地,建立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储基地(由于是立体货架,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5万平方米),这也是整个烟台市最大的一个。

  有了这个基础,刘忠民就与浪潮软件合作,建立了如今的万商购这一线上平台,定位做专业的集中仓储、共同配送。

  由此可见,万商购有着以下两大价值点:一是电商平台,在强大的ERP企业管理软件之下,零售店可以在手机上用APP或者扫码下单,方便快捷;二是仓储物流,零售店在万商购的线上平台购货,通过益商物流强大的仓储和配送能力给他们配送,一天两次,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

  扁平化模式抢占客户市场

  目前,入驻万商购的经销商有300家左右,占烟台市整个商贸市场的15%-20%。通过扁平化的系统模式,万商购在逐步抢占更大的客户市场。

  烟台市共有9000多家商店,如果经销商要分别送货到这些商店,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于是经销商便会通过各个小区形成二批商,而二批商要进行重复的装车、重复的仓储和重复的配送,所以这样一来费用成本就会相当高。

  而通过万商购的平台,货物通过后台的物流体系直接就送到商店里了,这样就给经销商省去了换乘环节10%的费用,而这10%的费用是非常巨大的。

  除此以外,因为万商购实行集中仓储和集中配送,所以这样一来还可为经销商节省70%的物流费用。按照刘忠民的说法,物流费用占经销商总成本约70%,集中仓储配送能够节省70%的费用,那经销商的总费用便可以节省约一半。

  而万商购的赢利模式也很简单,除了收取3%的平台管理费用之外,在扁平化的管理与集约式的配送模式下,万商购后台的仓储配送费用也比市场上便宜一半左右。

  除了目前既有的300多家经销商伙伴,刘忠民说道:“其实这些年经销商都做得很苦,挣钱也很难,投融资赔钱赔得连社会信誉也都搞没了,所以他们小心谨慎,不会轻易转型这也是一种现象。”

  在刘忠民看来,这也更体现了社会分流的二八法则——20%的人向前走,80%的被淘汰。对万商购而言,是要做那1%去引领20%的人向前走。谁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淘汰一大批人,否则就不会进步。

  对于经销商而言,万商购就是一个平台,一个管理者的平台软件,而这个模式的重点是益商物流。如果经销商选择万商购这一模式,那么就目前而言,可能在全国都不算陌生。也许在某一个城市里就会有几千家在做,但现在很多几乎都要倒闭了。

  为什么?因为这一模式表面只是冰山上凸起的一角,而冰山下真正的根基是物流配送体系。

  对于目前B端电商的异军突起,尤其是京东、淘宝的半路截杀,这都说明了B端电商的模式是非常正确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还在愁容中观望的经销商,也是时候反思和改变了。


与目标市场营销案例及分析相关的文章

1.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案例

2.目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3.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4.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和分析

5.目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131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