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市场营销 > 市场调查 > 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

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

时间: 黄宇晴1068 分享

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有效的市场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篇一

  一、 引言

  随着教育部体制逐步完善和发展,当今毕业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社会的资源有限,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许多大学生不愿面对如此紧张就业形势,希望通过考研使自己更晚进入社会。本研究探讨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主要在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升职机会方面有所体现,一些大学生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和薪酬挂钩。而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有65.6%的人选择了考研,在考研的人当中近乎50%的人选择跨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考研现状,并且找到影响考研和不考研的关键因素,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和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清当前考研形势,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 研究背景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日益增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越来越大,从社会发展来看,高学历的要求也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后面临多种选择,可以立即就业,也可以选择考研,主要取决于在对考研的认识下,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在这种形势下,关于大学生考研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对目前考研的认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考研的心理变化,以及考研对未来求职之路的影响。一些研究还针对于考研原因做了一定分析,这也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

  目前研究主要缺陷有:研究范围较大,都是大群体研究,没有侧重于特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正发现当前考研现状的共性特点,也不能微观反映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的认识。其次,研究主体过于单一,把考研群体最为普遍研究对象,研究考研过程的心态和心理等,这样的研究只能在分析研究下了解考研主体的状态,但并不能从侧面对大学生考研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所以,本研究针对特殊群体,基于不同年级和不同系别的大学生,从侧面角度分析研究当今大学生考研状况,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各年级、各系别的在校大学生,在其对考研问题的认识上做了问卷调查。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和系别的大学生对考研的认识有着一定差异,并且一些因素相互作用,做出的选择也存在着差异。这样的分析研究基于特殊群体,小范围对考研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有一定针对性。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针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的认识进行的问卷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深入地查阅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大学生考研的报刊、书籍、论文资料等,并对所获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3)探索性研究法。对于本调查研究所呈现的状况,创新性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篇二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新变化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同时消费也呈现出了新趋向。这一新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除了生活、学习所必需的消费外,还滋生出了日益多样、日益普遍的交际消费、恋爱消费、娱乐消费(影院、网吧、节假日旅游等),以及美容化妆品消费、上网消费、电话消费,并在部分同学中开始拥有中高档消费品等。二是在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中,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水平有正在提高的新趋势。从大学生消费资金的流向来看,在一部分学生中生活必需消费所占比例小于享受消费所占比例。

  (二)多层次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有双重影响

  由于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可以先致富,也由于学生家庭所处地区、家长职业、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客观上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多层次的,因而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在校大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多层次消费水平,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1.大学生中多层次的消费水平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月消费在300元以上的大学生,具有安心学习的良好物质条件。他们不仅衣食不愁,而且学习用品充足。从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无忧无虑,较少心理负担,倡导勤俭这在客观上将会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和学习。而月消费水平比较低的大学生,当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现实、有足够的自强自立精神,那么将能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调查中,有的同学就认为,自己经济条件差可以免去其它的社交活动,集中精力把学习搞好,并认为这样做,一是为了对得起父母,二是为了通过自己学习上的提高来平衡与他人经济上的差距,三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和发展,以图真正能够摆脱贫困。

  2.大学生中多层次的消费水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多层次消费水平的客观存在,消费水平处于较高层次的大学生,如果缺乏正确消费伦理观的引导,将导致浪费、奢侈、懒惰、物欲高、追求超前消费,并养成不珍惜劳动成果,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缺乏自立意识和能力等不良品行。个别同学因经济条件好,在非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消费中,投入的资金、精力和时间过多,影响了学习和健康成长。对消费水平较低的学生,尤其是对贫困生来说,这种消极影响不仅直接来自物质层面的,如上学欠费、学习必需品短缺、参考资料匮乏,生活费不充裕甚至无着落,而且来自精神层面的巨大压力。他们整日忧心忡忡,有的同学时常会担心家庭无力资助自己完成学业的危机感,有的同学时常会产生愧对父母的心理压力,严重者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同时,因经济的困扰还会令他们常常感到自卑、压抑、缺乏自信,从而使情绪和学习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述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及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已可看出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在社会消费上显示的复杂性。他们的消费观涉及到个人的消费需求与家庭供给的能力和社会消费之间的关系。由此,亦可看出加强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无疑是必要的、紧迫的。

  (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消费

  首先,从经济角度说,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其消费主要来自家庭资助,因而其消费需求的实现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较大。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招生制度的改革。改革后,一般学生每年要交学费 3000-6000元左右,激烈的就业竞争促使大学生自觉加大学习和社会活动方面投入,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其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选择也日益多样化,市场的自发性容易引起人们消费行为非理性因素的增多,特别是社会上出现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等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大学生消费行为还深受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消费心理特征。一是追求新颖与时尚。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追求代表潮流和富于时代精神的商品;二是崇尚名牌。大学生的智力发达,接触信息广,社交活动多,总希望在群体活动中体现自身的形象价值。因而,大学生比较注重商品的式样与档次;三是突出个性与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力图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对商品的品质要求高,对那些一般化的商品不感兴趣;四是注重情感与直觉。大学生的情感、丰富、强烈,且不稳定。他们虽然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波动性大,易受客观环境、社会信息的影响,因而他们较少综合考虑选择商品,特别注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商标。

  (四)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调查显示:太原市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基本正常,但是也有一些非理性消费的存在。为了使大学生避免走入消费误区,学校思想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学校思想教育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与时尚,注重情感因素,本无可非议,但不能超越自身客观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目前高校并轨收费后,经济上压力增大,父母供自己上学不容易,不能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生活享受、追求高档消费,消费支出急剧膨胀,致使家庭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私欲,一些学生往往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教育学生,作为家庭一员,应充分理解父母的艰辛,从家庭和自身的经济条件出发,安排自己的消费,尽可能减轻家庭的负担。

  2.培养良好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是紧密相联的。培养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弱化盲从、虚荣心理,增强自律自主意识,杜绝消费中的攀比、盲目行为;不贪图享受,节制超过自身消费能力的高消费,勤俭节约。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节约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仅表现为对社会财富的珍惜,更体现出对广大劳动者的尊重。

  3. 提高闲暇消费质量,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大学学习生活是短暂的,如何使大学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卓有成效,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闲暇消费的质量。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活动,如学术讲座、技术培训、义务劳动、文化旅游等。增加收入、锻炼能力,为实现自我独立打基础,这曾是许多大学生热衷于做“家教”、打工的动力。客观地说,尽管从表面上看,花费在“家教”、打工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且都是空闲时间,但是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工归来往往一身疲惫,加上体力恢复期间的隐性消耗,使忙于打工的大学生很少能在学业上倾注较多的精力。因此,要告诉大学生,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思维活跃、头脑敏捷、用来进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在前几年掌握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更应该尽可能地将宝贵的时间用于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段时间学业的荒废,带来的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4.正确处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关系,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也无可非议。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要教育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应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闲暇消费,自觉追求高层次的消费、特别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追求文化含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活动,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6.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7.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

  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篇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16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点击下一页有更多关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调查的精彩内容

316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