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市场营销 > 市场调查 >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

时间: 晓敏706 分享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1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一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的“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存在“短缺”的过剩,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也就是说,这种“过剩”和“短缺”并存,存在总量和结构上两个层面的差异。

  大学生绝对量的短缺,是高素质大学生的绝对量短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拥有较高技术或业务水平的人才,但大学毕业生本身的技术或业务水平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人力资本含量较低,造成大学生“绝对量过剩”。从结构层面上看,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大学生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的局面。而这种短缺和过剩,是大量的大学生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合理的原则实现最优配置的结果。

  二、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这些观念在学生们的择业志愿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热衷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不愿去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居高不下,存在脱离实际的要求;至今仍停留在自己是“天之骄子”的思维定势上,高不成低不就。

  三、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1、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对大学生建议,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2、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总之,社会是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把自己准确定位,力戒急于求成,能够稳妥地进入企业,进入一个组织,从最基础的做起,这就是我所讲的从品格做起,从点点滴滴的细小事做起,站得住脚,要能够为一个群体所接纳。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2

  扬州高校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前言:就业现状与背景分析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如此就业寒流的形势下,大学生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以及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

  1.调查单位:工商管理1001全员

  2、调查对象:扬州高校,在校学生

  3、调查内容

  (1)、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2)大学生的就业期待

  (3)大学生在校的就业准备

  4.调查方式和处理方法

  问卷调查法

  运用SPSS软件及相应的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并依据以得数据根据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

  5. 调查组织计划:

  在周六,各小组成员到几所高校宿舍、教室等学校人流稍密集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此问卷,并请求他们帮忙完成此问卷。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意向

  1、毕业选择:超七成有就业意向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选择人数从高到低分别为:企业求职,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继续深造,创业,就业目标不明确。其中,只有很少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目标不明确,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较早地认识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并且心理有所准备,同时也说明国家以及学校对就业问题的宣传较为到位。而大学生企业求职占了超过70%的比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较强的就业意向

  2、求职考虑因素:最注重个人发展空间,省内是首选

  在选择“求职时优先考虑的前三位因素(排序)”时,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是“个人发展空间”(42.02%)、“薪酬和福利”(39.05%)、“工作环境”(26.89%)。从综合关注度看,88.24%的学生“将薪酬和福利”放在了求职时优先考虑因素的前三位,“个人发展空间”(69.75%)、“工作地区”(47.90%)、“工作环境”(47.06%)的关注度也较高;相较而言,学生求职时对

  “工作单位性质”(25.21%)和“专业对口”(21.01%)的关注度较低。

  3、单位性质:稳定性和挑战性吸引不同学生群体

  被问及毕业后“最希望就业的单位性质”时,22.69%的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21.01%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选择此类单位的主要理由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待遇好。

  对调查数据分组研究后发现,不同大学生群体选择的单位性质在稳定性和挑战性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

  (1)、女生比男生更希望稳定。有50%的女生希望从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类稳定性高的职业,而男生中选择此类职业的比例为39.73%。

  2)、文史经管类学生偏爱机关事业单位。55.56%的文史经管类学生希望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职,选择创业的只占6.67%;理工农医类学生中选择机关事业单位、自己创业及各类企业的各占1/3。

  差异。

  二、大学生就业期待

  1、薪资待遇:整体平均水平超过3000

  调查数据显示,预期的工资薪酬在3000-4000的学生最多,接近55%。而2000-3000的占大约45%,5000元以上有10%。这说明大学生的预期工资薪酬整体水平为3000多点,这个数据与现在的就业市场行情还是比较吻合的,说明大学生已经比较理性地认识自己以及这个社会,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2、薪资增幅:在被问及“你预期自己工作2至3年后的薪资有多少增幅”时,34.55%的学生认为将在50%以上。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有适当信心。

  3、工作收获:近半学生最希望收获工作经验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希望从第一份工作中得到”的是“宝贵的工作经验”(46.22%)。有24.37%的学生希望通过第一份工作来“规划未来事业的方向”,15.97%的学生希望“广泛的人脉网络”,还有13.45%的学生想要的“获得一份经济来源”。

  三、大学生就业准备

  1、形势判断:承认形势严峻,六成学生有信心

  调查显示,九成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其中35.29%的学生认为“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18.49%的学生认为“比较严峻,与其它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36.97%的学生认为“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只有9.2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不太严峻,比较乐观”。

  虽然承认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不佳,但六成以上的学生还是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其中12.61%的学生表示“乐观,很有信心”,50.42%的学生“比较乐观,有信心”。29.41%的学生“感到迷茫,没多少信心”,7.56%的学生“心灰意冷,毫无信心”。

  2、分学历层次看,本科院校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就业形势更为乐观,表示“很有信心”和“有信心”的学生比例之和为74.6%,而专科学生的这一比例为50%。

  3、就业路径:招聘会、网络是主流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招聘会、网络、家人介绍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每年很多企业都会到各大高校举行招聘会,校外、人才市场也会有大量的招聘会,因此,招聘会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都开始发展电子商务,而

  大学生有是最大的用户群体,因此,网络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不足为奇,并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调查数据分组研究后发现,不同大学生群体选择的单位性质在稳定性和挑战性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建议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2、加强社会实践,获取工作经验

  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可以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大胆地把真实的自己推销出去。

  4、正确就业定位。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5、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