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创业之路 > 企业励志创业历程

企业励志创业历程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企业励志创业历程

  创业越来越被认为是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接下来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企业励志创业历程。

  企业励志创业历程篇一

  今年是小韩(人名皆为化名)创业的第3年,不仅他自己的公司有了超过2000万元的年销售额,而且还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这位看上去已经相当成功的90后小伙,22岁的董事长走过的是怎样一条创业之路呢?

  虽然只有22岁,但是韩洪发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一个人创业的成功与其年龄、学历并没有根本的联系,这一点在胶南小伙韩洪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曾因上中专感觉低人一等

  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年龄,让人很难跟一个公司董事长联系起来,然而,就是这个别人眼中 90后的“毛头小子”,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回顾起自己的创业路,有着与这个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稳重的韩洪发一笑置之:“当时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想也不算什么。”6年前,韩洪发进入胶南职业中专,就读于数控班。看见初中不少同学都上了高中,韩洪发感觉低人一等,“尤其是当村里人问起来在哪里上学时,我感到了深深的自卑。职业中专的老师发现了我的自卑情绪便开导、鼓励我。”开朗起来的韩洪发苦学机床操作技术,并被选为班长。2007年,韩洪发参加了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数控车工二等奖,这次获奖推动了他人生的转折。

  在职业中专学习期间,韩洪发看见学校实训车间一台台先进的机床设备,不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利用这些平时闲置的先进设备,为各大机械制造厂加工配件,一定能创造出不菲的经济效益。”

  第一单生意,俩小时赚了5000元

  说干就干,韩洪发利用课余时间拉了订单,“两个小时做完了第一单,赚了5000元。”就这样,韩洪发成了职业中专在校生接订单第一人。2008年,走出校门的韩洪发来到了一家机械厂做数控操作工。在这吃尽了苦、流尽了汗、把自己消瘦了一圈后 ,他毅然辞职,决定自主创业,开始了在机械行业闯荡的艰苦生涯。

  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要自己创业后 ,韩洪发的父母坚决反对。“我父母预料到了创业的艰辛和所要付出的努力。”韩洪发说,但他还是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于同年9月份,回到胶南职业中专,利用他之前攒下的人脉继续做订单,也给学弟学妹提供了一个实习的平台。回母校的两年时间里,韩洪发在机械加工领域的成长之路如日中天。在不断磨砺中,很快掌握了机械加工的知识、销售流程和市场开发、网络建设的常识。

  2010年3月,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韩洪发脑袋里冒出来:为什么不注册自己的品牌呢?这个更富挑战性的想法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平台吗?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韩洪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取名“青岛金天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外出谈生意,自称是业务员

  经营公司需要人才,他就招兵买马,打造团队。在去全国各地见客户的时候,韩洪发都是自称业务员,“出去说自己是老板人家都不相信,干脆说自己是公司业务员,这样也消除了客户对我的疑虑 。”就这样,韩洪发带领着他的团队渐渐在全国打开了局面 ,与国内很多知名厂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他的品牌在数控冲床的影响和知名度,客户也对面前这个年轻的创业小伙子充满敬佩和信任。

  创业路上鲜花与掌声总是与荆棘和坎坷为伴。采访中,韩洪发告诉记者:“有一个阶段压力很大,头顶的头发都掉光了。”还是因为这份对事业的执着 ,他坚持下来了。短短三年时间,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设立了广东、江苏、河北等7家办事处,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公司生产的数控冲床涉及太阳能、汽车、柜类、金属家具等十几个领域,产品畅销国内外。

  企业励志创业历程篇二

  2013年1月,“一起唱”上线的第三天,尹桑和他的三个创业合伙人跑到北京去见投资人,他们有点小紧张,虽然对产品有信心,但能拿到风险投资才是对创业者最直接的肯定。为此,这四个“90后”小伙早早就起床,穿好西装,打好领带。投资人财大气粗,看完尹桑精心准备的PPT后,扔过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几个年轻人支持抗日吗?”当时,中日两国针对钓鱼岛问题正闹得不可开交。尹桑蒙了,心里犯嘀咕:“这跟我的项目有什么关系?”

  第二个问题更是让尹桑摸不着头脑:“你知道比尔·盖茨的父母是谁吗?”尹桑当然不知道,直到后来百度看到盖茨的父母均是美国商界精英,他才反应过来,对方的意思是想说:“你以为比尔·盖茨是穷小子白手起家吗?他是富二代,靠父母才获得了机会。父母会支持你们创业吗?”想到这些,尹桑就有些哭笑不得:“投资人不知道,我们四个合伙人,父母的身价加起来过千亿了啊。”

  这是尹桑第一次在国内见投资人,很沮丧,同时又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回到酒店,脱下西装,解下领带,冲了个澡,换上一套牛仔裤T恤衫,又独自一个人出门,去见另外一个约好的投资人—IDG的合伙人李丰。

  当时,李丰正在北京双井附近开会,他打电话让尹桑直接去会场见他。这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但尹桑知道IDG在中国互联网风投界的鼎鼎大名,经过上午的打击,他反而有些如释重负了。两个人就在会场外的走廊里碰面,李丰烟瘾不小,点上一根烟,问尹桑:“你这个‘一起唱’是想干吗?”尹桑开始讲,没有PPT(幻灯片),没有商业计划书,这根烟抽完的时候,李丰开口了:“你要多少?我投!”或许又觉得这样说有点唐突,李丰又补充:“当然,你不累的话也可以再看看。”尹桑其实没有太惊讶,他开了500万元的要求,告诉李丰:“不看了,专心做企业,还有很多事要做。”

  一根烟的工夫,500万元的天使投资到手。李丰的解释是:“一个CEO(首席执行官)能想清楚自己干吗是很不容易的,要是能讲出来就更不容易,而尹桑已经想得很清楚,并且在10分钟之内讲清楚了。”此后,IDG又追投了两轮。之后,李丰在很短的时间内投资了10个“90后”的创业项目,一般在决定之前,他都会征求一下尹桑的看法。虽然李丰本人并不常去KTV唱歌,也不懂为什么“90后”那么喜欢弹幕,但这并不妨碍他出手投资他们。“最主流的消费者一定会创造最多的创业机会,前些年,网民以‘80后’为主,网购、视频、信息是他们的主要需求;现在的移动互联的主流用户变成了‘90后’,市场就会跟着他们的需求走。”

  此轮移动互联创业大潮至少依托于三个背景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宽带、Wi-Fi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二是新的算法与数据结构,使得大量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新服务成为可能;三是开放的手机平台,催生了丰富的应用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滴滴打车”的程维说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是因为技术迭代飞快,不再完全由巨头垄断,年轻人进入的门槛低;但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的基本需求已经在上一轮互联网创业中瓜分殆尽了,剩下的比如金融、交通等等,都是未完全放开的“深水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是尹桑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一句话。以他为代表的“90后”一代,更年轻、更个性、更简单,关键是,也更富创造力。见证了几代企业家的查立对他们有更形象的观察:“‘60后’喜欢谈政治,当救世主,善于放下身段出奇兵;‘70后’到‘85前’一代,多是理工科出身,开始懂外语,喜欢做‘山寨’产品;‘85后’和‘90后’,从小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视野更全球化,生活更自我,金钱不再是主要的追求目标,他们更想要的是独立个性和生活的意义。”

  从去年开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带着钱与合同条款奔波在全国各地看项目、见团队。一笔几百万美元的投资往往会在10分钟内敲定。绕了一个圈,查立终于又做回了他自己钟爱的创业导师角色,在上海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个名叫起点创业营的孵化器。在这里,一个初创公司在还没有拿到天使投资之前,可以暂时以每月350元的低价租用一个工位。

  一夜暴富传说开始轮番上演,越来越年轻的创始人去美国敲钟、上市。用尹桑的话说,对“90后”来说,创业不是一种梦想,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从来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去为别人打工领工资。虽然他现在的身家已经过亿,但这一串数字对他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即便做到100亿,也没有多少成就感,我只会为自己的产品感到骄傲”。同样是“90后”的脸萌创始人郭列对此非常理解,账面上看,他也是个亿万富翁,但仍然每天去路边吃十几块钱的盒饭,出门打车的时候都会犹豫一下。财富对他们来说,已经超越了金钱。

  整个世界都处在新技术变革的前夜,对于未来,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憧憬与混沌。

  1999年的一个夏日,混迹在硅谷投资界的查立跟Excite.com的创始人马克(Mark)在帕罗奥图(Palo Alto)的一家餐厅吃午饭,当时,Excite是紧随Yahoo其后的全美第二大搜索引擎,马克在硅谷风光无限。两人快吃完的时候,抬头看窗外,发现对面沿街小店的二楼房顶上突然爬上来两个小伙子,他们将一块白色旧床单做成的横幅挂在了二楼的沿街墙上,上面有六个五颜六色的字母“Google”,下面有一排黑色的小字“The Next Generation Of Search Engine”(下一代搜索引擎),上面写的是“Grand Opening”(隆重开业)。马克颇为不屑地嘟囔了一句:“这帮小毛孩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吃完饭,马克开着跑车扬长而去,查立晚上还要在这里见个人,为了消磨时间,就晃到那座小楼楼顶上去看看,究竟什么是“下一代搜索引擎”。二楼露天平台上,三四个小伙子正在拿着喷水管打闹,为晚上的开业派对做准备。一个小伙子走上前热情地跟查立介绍谷歌搜索引擎的技术原理,另一个小伙子则随手撕了一张纸写下自己的邮箱和电话塞给了查立。看他们更像是一群小打小闹的大学生,查立下楼离开的时候,把纸条扔进了垃圾桶。

  两年后,已经回国的查立,偶然看到新闻说,谷歌拿到了一笔2500万美元的投资;没过两年,谷歌上市成了纳斯达克历史上最轰动的一次IPO(首次公开募股)。查立捶胸顿足,他仔细看照片,发现当年那个给他写纸条的小伙子正是谷歌的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

  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真正的戏剧性还在后面。2012年初夏,谷歌组织一帮高管和工程师到上海交流,当时就有谷歌的公共形象人物玛丽莎·梅耶尔,她还没有从谷歌离职去做Yahoo的CEO。查立受邀与他们共进午餐。吃饭的时候,查立兴奋地跟坐在旁边的玛丽莎讲起自己当年与谷歌失之交臂的故事。听完之后,玛丽莎捂住了嘴巴,她告诉查立:“那天爬上二楼挂床单的并不只是两个小伙子,其中有一个是女孩,就是我啊!”当时,玛丽莎刚刚加入谷歌不久,是谷歌第一位女工程师。

  这个故事告诉查立的,也是查立想告诉那些奔波在路上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话:Never Say Never(永不言弃)。

  企业励志创业历程篇三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董明受邀为央视网特约记者,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为残奥会志愿者,活跃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生,均给予她高度评价:“如果都能像董明那样乐于奉献,奥运会肯定能汲取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董明则乐观地说:“身体上我接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但我不愿承认我的人生和心态也是残疾。坐在轮椅上不但不是我的缺陷,而是我做志愿者的最好条件。”

  鉴于董明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她被评选为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为弘扬她的志愿精神和建立并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12年年初,湖北省和武汉市在 口区成立了“董明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18个分队和135个服务站,目前已有5万多名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常年服务在口区的大街小巷。

  董明被誉为美丽的“轮椅天使”,却从未停止追求信念的脚步,她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我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因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将人生在终身的志愿行动中演绎出别样精彩。”

  
看了“企业励志创业历程”的人还看了:

1.知名企业家创业励志故事

2.中国创业人物的励志故事

3.创业奋斗励志故事

4.公司励志创业史

5.最励志的创业故事

284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