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企业管理 > 商业模式 > 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要素

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要素

时间: 泽凡0 分享

企业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要素

社会工作行业须在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处理好经济价值与专业理念的关系,抓住发展机会,即协调资源的商业模式。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要素,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要素

商业模式解释了市场的本质、市场主体如何设计和提供不同的服务、如何收费、成本如何产生、如何将自己的价值链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价值链融合形成价值网络等问题。认为,依据社会工作行业特征, 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需要重视价值动机、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三个方面。

在价值动机方面,社会工作行业既要追求根本性、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也要满足行业从业者的需求。从业者能够获取多大的利润, 这是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处于某个相对平衡点时,该行业可再生产资金充足, 声誉高,总体价值将不断扩大。

通常而言,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是商业模式的重点,描述了市场主体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逻辑。社会工作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务必依靠价值创造,社会工作行业需要对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细分, 对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自身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比如社会工作行业能够整合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等方面的必要技能,在恰当的'服务中灵活运用,凸显社会工作行业与其他细分行业服务的区别,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整合的力量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较之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另外,社会工作行业也需要对其内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这里的价值活动包括了人力、财力、智力等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前提是要围绕社会工作行业所开展的服务。

社会工作行业在价值创造上, 应当注意相应的价值创造网络,因为相比于其他创造经济价值的行业, 社会工作行业面临更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资源调配是社会工作行业重要的功能。通过合作网络发挥公共事业、商业、志愿服务的作用,并进行恰当的资源配置,能够很好地解决社会工作行业所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尤其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资源,也就是让消费者充分参与其中,这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客观体现。社会工作行业采取与受益人共同创造的方式来设计社工服务,这样的服务适用性就会更高,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更高。上述价值创造网络一定是独创性的,社会工作行业依靠共同的愿景而建立联系,这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商业合同。在人员配置上, 要求社会工作行业创业者及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多方面的资源,具备交叉学科背景及良好的管理能力。

社会工作行业的价值获取来自不同的渠道,自筹、政府购买、补助和社会捐赠等是社会工作行业收入的一部分,在商业模式下,采取自己创收的方式来减少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甚至完全不需要外界的直接资金帮助,这是与以往社会工作行业的最大差别。既然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兼顾,它们也可使用价格差异向不同的服务对象索取不同的价格,甚至在有些服务上可以消费者与服务对象分离。比如,基本的福利式的社会工作服务大多来自于政府购买,这些服务对象往往消费能力较低,因此由政府来埋单。对于一些发展性的需求、特别化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价值链创新与行业的整个布局来达到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而建立并巩固自身的核心能力体系。这种模式标榜社会工作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对消费者进行了某种利益交换,实现社会工作行业的经济目标以及同专业价值相关的终极目标。在实践层面, 值得乐观的是,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开始意识到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和他们灵活的工作技能,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寻找专业人士帮助其解决一系列问题, 从员工身心健康、福利,到改善公司的财务、人际和组织环境。

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与市场机制

理解社会工作行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内涵,必须基于对社会工作本质特征的了解。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指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工作的对象、过程以及目的, 但这里并未对社会工作作为事业与学科进行差异化比较,因而社会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认为,对于社会工作行业,我们应该秉持这样的认识:没有一套永恒不变的定义,其本质是处境化的, 并且要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地调适,以寻求适当的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层面引入市场机制一定是基于这样的好处:第一,它能够平衡市场价值, 为公民的社会福利与个体福利的权利实现提供更充分的经济保障,使社会工作服务更加优质;第二,市场化的目的是使服务提供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用市场的方式解决政策与机构的盲区;第三,使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与购买者更大程度地分离,社会工作的服务将由法律规章和商业合同来监督与实施;第四, 让社会服务的受益人、提供者、购买者分享不同的利益,使交换得以进行。

这也印证了社会工作行业是值得并有可能进行转变、引入市场机制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它可以依托于不同性质的机构,通过商业活动取得的收入来维持运作,同时支撑部分纯福利式的活动及项目,并在不同程度将专业价值、社会目标、市场定位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让社会工作从业者价值最大化、收益最大化,以至于符合市场“理性人”假设的实质,使行业壮大、发展真正实现。

社会工作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

如何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及商业模式,不断保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态平衡,为自身运作机制提供源泉,保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是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对社会工作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建构价值网络。完整的价值网络能够使社会工作行业在供给方面提供互补性服务,充分满足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需求,有利于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顺利推进。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中,要充分调动相应资源,并使资源自觉地参与行业发展。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行业具有超强的吸引力,发挥本质上的利益驱使,让利益在主体之间平衡。我们也可以参照其他行业的价值网络模式,比如教育行业如何调动受教育者及周边环境的资源,把这种教育价值与周边利益进行怎样的互换。这类似于W e b2.0 中的U G C 模式,即用户生成内容, 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众包式的价值网络,使价值的两端都得到了满足或获得了利益。社会工作行业应顺应趋势,思考如何利用外脑和借助众力,不断增强参与感,在服务对象的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充分得到各种有益的支持,同时建构适时的价值网络。

发展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目的并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而且它具有一种能力,可为社会排斥和失业问题的解决带来创新性的办法。社会企业本身具有双重性质, 它强调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因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社会工作商业模式正是需要这样的双重效益。在我国,发展社会企业的组织形式也要打破民办非企业的思维禁锢,因为这里谈到的社会企业不再需要在民政部门做登记,找一个官方为“依靠”,它应完全无异于“公司”的注册程序。不过,社会需要对社会企业做具体的监督,或者说社会企业应该向社会负责,社会是社会企业的“主管单位”。这就要求社会制定相关的公约,社会企业对其每年的账目及社会效益作公示,让社会企业牢记并履行自身的名号与宗旨。社会企业就将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普及社会工作的一种方式,社会工作者也将充当“经理人” 的身份。社会工作者向经理身份的转变,凸显了社会企业的成员除了具备专业能力,还须重视沟通,善于制订计划,更关键是处理好财务问题。以社会工作为基础的社会企业, 在未来也将合法地向公众募股,让市场检验价值,让民众为自己的福祉投资。

培养用户思维。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去考虑和应对问题,挖掘服务对象的需求,是社会工作行业能够不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变革社会工作行业的根本在于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重心就是从用户出发,依靠用户,发展用户。比如, 用户思维放在社会工作行业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的用户体验,途径上可以利用数据收集与系统分析深度认识和理解服务对象;通过大数据手段,连接人们的购物、居住、出行、社交数据,了解服务对象日常的各方面,主动开发出潜在的需求, 对服务对象按需定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总之,社会工作行业就是要使用户得到利益,切身感受到接受社会工作服务之后带来的改善。

182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