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传说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_长城真的是孟姜女哭倒的吗(2)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_长城真的是孟姜女哭倒的吗(2)

时间: 郭佳664 分享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_长城真的是孟姜女哭倒的吗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盖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慢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 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决,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 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秦始皇幸亏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孟姜女姓孟还是姓姜

  先提个问题,孟姜女是我们历史传说中的名人,可是她的名字啥意思啊?一说,孟姜女姓孟,叫姜女;一说,孟姜女姓孟姜,女指的是孟姜家的女子;一说,孟是姊妹排行老大的意思,她应该姓姜,是姜家的老大;还有的说,她爹姓孟,她娘姓姜,她是孟和姜的女儿,所以叫孟姜女——这显然是典型的现代人组合方式了。说法种种,莫衷一是。

  突然追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看春秋故事,赫然发现,那个时候叫这“姜”那“姜”的女同志太多了。

  比如,郑国郑武公的老婆是申侯的小女儿,后人称其为“武姜”;卫国卫庄公的一个小妾叫“夷姜”,齐僖公的大女儿,人称“宣姜”;齐僖公的小女儿叫“文姜”。后来,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又娶了齐襄公的女儿,叫“哀姜”。当时娶的时候是一拖二,其中拖的一个是哀姜的堂妹,叫“叔姜”。

  你看,一口气就列出这么一堆“姜”。这些“姜”,当时的真名叫“翠花”还是“小红”,已经无法考查了。那么,是不是“姜”是当时流行的女性名字用字?就像现在的“芳”“芬”“娜娜”之类的?我看不像。因为“某姜”的称呼明显是后人给她们的谥号,有的是根据事迹命运,比如哀姜;有的随老公名讳,如武姜、宣姜,就像我们老家的习俗,姑娘嫁人后,娘家的人就叫她“老王儿”“老邱儿”之类,或者正式的就叫“王张氏”“邱李氏”,从称呼上就知道她嫁给王家邱家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姜,既不是姓,也不是名,而应该就是相当于这个“氏”的作用的一个词,这个词是个女性专用的称谓词,是后人对前辈女性的一种尊称。在词义上有敬语的成分。你看称“姜”的女人,她们的出身普遍比较高,大宅门里出来的大小姐,不是一般人想称姜就称姜的。

  你再看看,“姜”本身就是个“美女”嘛!“美女”俩字上下摞在一起,盘腿儿坐在那儿,多淑女啊。所以,能弄出点动静的美女就可以被叫“姜”,“姜”就是让后人挂在嘴上有点儿说道儿的女人。上面那些春秋时代被叫做“姜”的,哪一个不带着一串故事?这是美女才有的待遇啊。

  研究到这里,我突然又悟到,和它对应的,男性,就是称“子”啊,老子,孔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曾子,朱子……这个“子”,是加在男性后面的一个特定称谓词,我上学学古文的时候,老师说可以翻译成“先生”。翻译成现在的“先生”可不能涵盖“子”的涵义。能叫“子”的人,都应该是成就非凡,德高望重的男人。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叫“子”的。

  经过这番考证,答案是,孟姜女应该姓孟,大概是可以肯定的了。孟姜就是孟家的令人敬重的女子,孟家的干过大事儿的美女。孟姜后面那个“女”,是后来流传中被没有文化的人画蛇添足了。估计孟姜女出身不会太高,否则她老公不至于被抓壮丁了,或者被抓了也可以找找人给弄回来。那么给她称“姜”,就是老百姓从心里抬举她,觉得她配称个“姜”。

  这个考证,自己觉得绝对是重量级的。既考证出了“姜”字的含义,还发现了古人在尊称男女重量级人物上不同的对应词——男“子”女“姜”。

  长城真的是孟姜女哭倒的吗

  在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提到“长城”,很多人都会想到孟姜女的故事。那么,孟姜女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长城真的是她哭倒的吗?

  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其中一种流传较广的版本是这样的:孟姜女是陕西人,她与同乡范杞两情相悦,并结为夫妻,但在他们成婚之际,范杞却被官府抓到山海关修长城,范杞一去多年,音信皆无。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孟姜女决定去山海关寻夫。可当她到山海关时,却得知她的丈夫已经因修长城累死,埋在长城下面。孟姜女闻信,悲痛至极,哭声震天动地,终于将修到海边的长城哭倒,之后,孟姜女寻到丈夫的尸骨埋葬,自己则投海自尽。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在历史上孟姜女和秦始皇毫无关系。据专家考证,孟姜女实为春秋时的齐国人,比传说中早几百年。公元前549年,齐庄公攻打莒国,将军杞梁为先锋,不幸战死沙场,杞梁的妻子善于哭泣,在齐国当地十分有名。她对于丈夫的死悲痛至极,以至于把城哭倒,把山哭崩,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她的事迹也开始在民间流传,不过,即使到了秦时也和长城没有什么瓜葛。直到唐五代时期,人们才把城墙哭倒的杞梁妻附会成了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这样一传就是一千多年,一直传到了现在。


猜你喜欢:

1.孟姜女哭长城经典故事(中英文)

2.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3.孟姜女哭长城传说故事

4.长城的故事精选5篇

5.经典英语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6.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

7.孟姜女哭长城读书笔记

3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