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训练>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_区别与培养

时间: 丽华0 分享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理性思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区别

  中国古代重视文史类文化,西方近代重视理工科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强,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强,这也是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人的思维极缺逻辑性和求证性,缺乏思维工具的运用,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主流思维仍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的,思维是模糊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模糊的。

  以上几种所谓‘模糊’最突出的是概念的模糊。概念模糊就很难清晰地认识未知世界,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若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所以,概念模糊也为转移话题和诡辩术留下了空隙,轻视概念是不可能对范畴产生兴趣,也不可能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因而我们国人思维重视直观和经验,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所以中国传统思维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具象的知觉.这样的思维很难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也就缺少积极性去探索未知领域,这样,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走过来的,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

  

  二.缺乏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使中国人进步缓慢虽然中国历史上出了不少的哲人,思想家,但似乎没有一个进入思维领域本身的研究,如何正确地思维,一直不是中国文人视野中的对象。思维的科学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也几乎是一个空白,而西方从2000年前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这种经久不息的研究,把思维工具打造得越来越犀利,逐步成为西方主流的思维模式.而中国正好相反,我们先秦时期由于中国古代一直未对思维科学进行过研究,对思维的工具性缺乏自觉的认识,先秦时期我国的逻辑思维的火花,就一瞬即灭。古希腊的思想家一代比一代强,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这些学生和老师,一代超越一代。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因而这些大思想家的学生们对老师们的学问,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更有发展,把思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一个台阶到另一个台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也是希腊学术的传统。因为学生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而中国的传承正好相反:孔子的七十二个最好的学生中没有一个超过老师的,没有一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是趴在前人的胯下看世界,自然也就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西方是在怀疑和批判中进步,而中国是在诠释遵从中徘徊和衰落,还有人指出:“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的感性思维能力很发达,而理性思维的能力却相当欠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思想家。

  

  有人也许指出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都是思想家,但按照欧洲人的标准,思想家是指具有最高理性思维水平的人,而诸子百家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关于伦理道德等感性思维方面的学说,与慎密严谨的西方哲学相比,显得十分粗糙而肤浅.比如作为中华思想代表的儒学,其核心思的“仁”,“礼”等,都是教导人们怎样立世为人的学说,而不是教导人们怎样进行理性思考的学说。对于中国最大级的哲学家孔子的学说,黑格尔是这样评价的:‘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中国人每每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都是属于经验上的发明或发现,而不是来自理性的推理与思辨。

  中国有几位华裔在美国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功绩也都是属于发明或发现,而不是象达尔文,爱因斯坦那样提出新理论,新学说,面对西方众多的思想家,尽管西方的理性科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到中国,但中国人对这些理性的东西完全没有兴趣,极少数中国人翻译出来的介绍西方科学的著作被人们扔进了垃圾桶。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就象小学生,不被先生打一顿手心,就不可能主动地去学习理性的科学,直到靠理性科学武装起来的西方人,用超过中国人想象的洋枪洋炮打到中国来挨了痛打之后,才想到要向西方学习理性的科学。

  具备较强理性思维的人有哪些特点

  一般思维,习惯并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因为处理现象,是思维最轻松最简单的方式,其思维过程只是将一列现象排列起来而已。而“排列”反映的,是世界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几乎可以用眼睛就能看出的一种关系。所以,对现象的描述,无需思维的特别训练,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思索。

  我们却天真地认为,停留在这种思维的描述阶段,就可以认识所有的真理。而世界上,在这种思维所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只是对现象次序的排列不同而已,而这种“排列”依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在中国文化的氛围内,又只是我们的一种情绪或道德。

  所以,我们辨别一种“排列”的真假标准,就成了藏于我们心中的激情。因此,我们拥护什么或反对什么,一种表达意愿式的口号语言,就足以让我们停止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了,比如个体与社会谁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自信而武断地下出任何自己愿意接受的结论。

  可见,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无休止的争论而永无结果。而真理所表达的,应当是事物深层的比之现象或机械的外在“排列”更为恒定的规律。因此,对人类认识来说,世界的真理,不是对一种对繁杂的现象世界的描述,以及对这种描述所做的简单的外在整理。而道德思维,在人类智慧发展过程中,恰停留在对繁杂世界的外在整理阶段,没有能力深入到世界本性之中,只是用“应该”和“不应该”,去外在地规划世界,这种思维的兴趣是世界的“高尚”,而不是世界的“真相”。道德思维,总立脚于他的习惯和他熟知的方式。因而,他所接受的知识,也总是基于他的心理愿意或者能够接受的东西。这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一个人的一生,都对与他心理“不符”的东西视而不见。

  道德思维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一种高尚的激情中,于是一种在先的意愿,就无法不成为思索的方向,因此,这种思维就成了一种自我封闭,对世界没有认知功能的思索。或者说,这种思索产生的只是一种徒有其名的思想,面对世界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情绪,将人类的智慧降低到了它最原始的状态——犹如对图腾的坚信与膜拜。

  理性思维的情趣,不是自我心理的意向,而是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则,哪怕是对“人”的理解,这种思维也会将“人”放到一个客观的位置之上,对人的各种欲望也要作出一种合乎客观规则的解释。理性思维这种对客观真实的兴趣,使它很难将自己的思索,封闭在自己的主观意愿之中。因此,对世界客观性的认知趋向,是理性思维有别于道德思维的最基本方向。

  所以,阐述理性思维,应当从“真实”开始。智慧的本质就是求真,而最真实的莫过于这个世界的规则。

  人的认识,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对人来说,世界是以直接性和间接性的方式存在的,而首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它的直接性。直接性的存在,是呈现于人的感觉面前的表象,因而它完全局限于具体环境的不确定之中。这些感性之物,在人类心灵上的投射是杂乱的随机的,其存在自身固定的属性或本质,在人类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之中也无法直接凸现出来。从而,对存在本质的认识,就需要一个思索的过程。思索,就是对那些看上去孤立的感性之物,寻求一种存在的更加坚固和持久的客观属性。这种寻求是艰难的,需要一种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有的哲学家将思索,形象地称之为“反思”。

  反思的过程,就是在事物变幻不停的表象背后,寻找其固定不变的属性。而一切存在的属性只有在同其它存在的关联中,才能呈现出来,因此事物的属性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关系,因而也是一种规则。反思的最初结晶,就是形成新的概念,也就是说思索的过程就是孕育概念的过程,而概念本质上又是用一种词汇对事物属性的一种定义,因此概念包含的就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关系”特征。对一系列感念的综合思索,也就必然是对概念进行一种合乎它们自身“关系”的一种联结,这种由事物自身属性所表达出的联结之网,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逻辑”,因此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根基,逻辑思维又是 理性概念思索的必然结果。可见,真正的“逻辑”,不是一种主观技巧,而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属性。理性思维的一切秘密,全部包含于这依据客观逻辑的思索之中。它包括了对事实或真实的热爱和以及对概念和逻辑关系的不停的深化和修正。

  但道德思维惧怕“反思”,便用“神圣”去禁锢人们的思想,让人的思维在一股强大的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73136情感面前,止而怯步。所以,中国人如果对一些问题胆敢产生什么想法,就会在心中产生“大逆不道”的感觉。所以,在中国人的大脑中,很难形成面对现实的概念,我们的思维也就难以是一种客观逻辑的表达。我们的思维能满足于口号式的方式(比如,我们的思索和论文,总是缺少一种推论的过程,只是一堆并列的结论,将这些结论联结起来的又只是一种愿望或激情。因此,我们的思想永远可以随意的听取各种各样的“号召”),就是因为我们缺少逻辑思维。所以直到今天,我们的大脑,依然可以令人惊异地容忍各种“思想”中的逻辑混乱。

  理性思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它对真实(世界真相)的热情,另一个就是它运用的是逻辑方式。

  当然,在理性思维中,并不能保证“概念”和“逻辑”永远是健康的。西方的哲学史告诉我们,逻辑的理性思维,其承载的内容同样可以是虚幻的。

  我们已经知道,概念,就是对感觉之物所形成的一系列表象的一种反思,它的内容因而不是对表象的直接陈述,而是表象“背后”的规则,也就瞬间万变的表象中较为持久乃至“永恒”的东西。因此,每一个概念,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存在认识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种程度。所以,每一种概念,对人的认识来说,都不是最后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和发展的,人们依据概念对事物的逻辑思维,因而也需要随着人们对事物的不断认识加以调整和发展的。一种封闭的逻辑推论,不管多么完美,其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逻辑思维所依据的概念,由于自身的封闭性,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发展中的现实,其结论也就失去了现实的真实性。比如,马克思依据他的“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推论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必然崩溃,就是因为他将“剩余价值”封闭成为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概念,并按照这一概念自身单一的逻辑,推论出资本主义资本运转的一种灭亡趋势。然而,“剩余价值”所表达的逻辑趋势,还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性的影响,因而他的目的和趋向,就越来越无法再表现为一种单纯的,“资本”向少数人的疯狂积累和增加。所以,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剩余价值”与“资本的积累”,也越来越具有全社会的特征,并为全民所享用,因此,马克思说表达出的“剩余价值”的内在矛盾,也就大大地缓解了甚至消失了。所以,人类在认识世界中,概念面对现实的开放性,比逻辑上的完美还要重要。因此,理性思维中的“概念”,一旦封闭起来,不再从现实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概念”就会成为一种虚幻的词汇,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不再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比如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其随意性同样可以达到道德思维的程度(黑格尔用他的“绝对精神”,就很容易又很“逻辑”地推导出专制的“合理性”)。

  另外,一种道德思维在接受理性思想的时候,首先就会本能地将理性概念封闭成一种“名词”性的词汇,屏蔽掉理性思想中的客观逻辑,使那些本来包含着世界确定信息的概念,变成了一种情感性的符号,然后随意地将其编织成一句句神圣的口号。随之一种理性思想所承载的一个客观世界的逻辑信息,就被道德思维清除地无影无踪。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就是先将对方僵化成和自己一样的模式,就开始再“自然”不过对其表示“歌颂”或“反对”。可见,一种开放的客观性概念,才是一种健康的理性思维得以存在的根基。

  所以,理性思维,虽然以逻辑为其根本手段,但千万别忘记,概念面向现实的开放性,才是理性思维最大的秘密。迄今为止,对理性思维最有力的批判,可能都源于理性思维极易产生的这种“忘记”,比如对逻辑主义和决定论的指责(实际上是对一种不健康的理性思维的指责)。理性思维,也应当是一种谦虚的思维,因为它应当懂得,没有任何概念是可以固定而不发展的,基于这些概念的逻辑思维,也永远不可能得出最后的真理。另外,如果说真理是对现实规则的一种准确反映的话,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的规则也是不断被创造和发展而出的,宇宙的演化,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存在、新的规则的过程,只是因为这“新”与“旧”都无法超脱这个整体宇宙的本性,进而任何有限的存在,都无法避免地有着这个宇宙的烙印。因此,在人类有限的真理中,同样蕴含着永恒的真理,理性思维不仅要谦虚还要有自信,即使那有局限性的逻辑思索,同样包含有这个宇宙中最坚实的成分。比如,牛顿力学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更大的局限性,但在地球上,牛顿力学仍然表达出了一种坚实的现实逻辑,依然不愧为真理的称号。所以,理性思维认为人类认识每一步结果,都可以称之为真理,只是永远不是最后的真理,再比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不会因为我们今天可以对它做出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解释,就彻底放弃马克思所揭示出的“剩余价值”在资本运作中的基本逻辑,相反我们之所以有比马克思更丰富的认识,正是基于马克思最初对这一问题的现实探索。真理的发展,在理性思维中,不是推翻前者,而是在不断纳入现实的新鲜血液中,调整和丰富前者。

  所以,真理就是一种不断前行的阶梯,即使较低的阶梯也奠基于现实的土壤之上,只是更高的阶梯在展望现实的大地时,有着更辽阔的视野,也有着更明晰和准确的预见性,这也就是我们要对真理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的意义。那些迷恋于传统和旧有思想的思维,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存,羁绊于一种面对世界不再发展和提高的视野之中,其面对的真实也只是一片狭小的空间。有时,落后之所以可以让人容忍,是因为落后并不是 让人生存于虚幻之中,它同样给人一种真实感,只是这种真实展示出的是一种狭小时空中的真实,而身居于这种落后境遇中的人们,由于心灵只能接受这种狭小时空中的信息,因而也无法感受到这一环境的局限,所以落后的民族落后的社会,也可以非常“充实”的生存着,而且也不缺少激动人心的激情,表达的当然不是体现人类更高智慧的价值,可能只是原始宗教般的“牺牲”和“奉献”而已。理性思维彻底解放了人类的智慧,它让人类永远不再满足和停留在一种有局限的真实之上,它的开放性,又让人类永远无法忽略自己 面前的局限,因而,“超越”是理性之人最基本的冲动,这同中国文化中的“守护”本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思维中的非理性特征。因为,中国式的道德思维不懂得,真正的人类思想,正是基于一种客观的、开放的并蕴涵着一种逻辑关系的理性概念。中国的道德“概念”,如果一开始,多少还起源于一点客观性的话,那么它始终缺少的就是“开放性”和“逻辑性”。所以,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很快就从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灿烂之光中,坠入固执而愚昧的长夜里。其结症就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不能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

  理性思维是有内容的思维,它必须依据事物的内在规则进行,因而,它就是一系列逻辑的推导过程,这一推导过程的单元,就是依据现实而形成的概念。与此相比,道德却可以随意无束,因为它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只需要像狂奔的海浪一样,一个激情推出一个激情就足够了。所以,道德辩护士们,总是不觉地用一种嗓门越来越高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敌对者”,因为他的情趣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要在激情上压倒对方。

  然而,任何存在都是有内容的,理性思维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意识,并按照内容的自身规则去理解对象。现实的内容,在理性思维中进一步的表现就是概念,对概念的进一步思索,就是探究感念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表达,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的一种“逻辑”。所以,逻辑不管表面上带有多么浓厚的主观色彩,它本质上表达得都只是一种客观规则。没有理性逻辑思维,也就等于没有存在内容的思维。凡是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思维的存在,就是我们没有理解的存在。没有理解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在我们“视线”以外的存在,因此这种存在对我们有什么结果,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与这种存在的关系,也就会处于被动之中。比如,我们不能对“国家”和“道德”进行客观的逻辑思索,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让我们无法抗拒的外在力量,就如面临一种无法阻挡而闯入我们心灵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战栗和习惯来接受它们对我们的控制。我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对这些“控制者”,并没有感到多大的恐惧,是因为“闯入者”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心灵的“霸主”,改变了我们心灵的自然结构。就像一种昆虫在另一只昆虫身上强行而巧妙产下了自己的卵,而背着别人卵的昆虫,只会更加拼命地采集食物,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在汲取它体内的营养,它会一直如此昂奋的生存,直到寄生在它身上的别人的孩子变大而将它杀死,吸进它最后的体液,让它像一张纸一样飘失在风中,它感受到的都只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终结。所以,我们也会为我们根本不理解的“价值”奔波一生。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对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存意义,进行思考,就像那种昆虫一样,无法鉴别哪是自己的身体哪是别人的卵,那么,奔波了一生,也可能只是别人的机器。因此,凡是没有经过我们思考的东西,我们都有权拒绝。而那些“神圣”之物,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控制我们,凭借的就是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理性思考。

  当然,我们要为此找到一种可以洞察真实的思维方式。因而我们要研究人类的各种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把各自的人们引向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比如,只是一种想象的世界,还是一种可以验证的世界。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会是一种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验证思维,依据于两点,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虽然依然存在局限,但他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反映的必须是客观世界的原则。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中,即使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如果习惯于或尊重逻辑思维,都会本能地将唯心主义客观化,由此产生了大批的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反之,在中国,由于不尊重理性逻辑,即使那些尊重“实际”的思想家,最后也摆脱不了过于“主观”地看待人生和世界。这就在人类思想史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的“唯心”主义,总比中国的“唯物”主义,更加注重世界的客观规则,比如,他们的“上帝”竟说出了人类生命最根本的规则:人人平等,而我们那位看上去更尊重实际的孔子,却将人主观地禁锢在违背人性的不平等之中。中国的道德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感性思维,而感性思维面对的是世界的一种直接的存在,因而它的思维结构是直观的、非逻辑的,其表达方式必然是情绪的,因此一个以感性思维为特征的民族,常常会以情感上的神圣性,作为思维判断的最终基础。所以能让这个民族昂奋起来的,常常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而是几个充满感情的口号。因此,伦理道德,就成了感性思维的最高情趣。世界的真实,就是世界的规则,所以只有重视世界规则的逻辑思维,才有可能理解世界的真实。

  正是逻辑的理性思维所具有的这种特征,才让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有着截然相反的命运。理性思维无论从内容上(面向现实开放的概念)还是从形式上(对概念之关系的联结,即逻辑),都蕴含着对世界规则(真实)的关注。因此,理性思维虽然经历了巨大的波折,但它在面对世界中,总有巨大的调整能力,它让人类的智慧不停地从一个阶段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趋向于世界秩序的逻辑思维,只有在现实中寻找依托,于是发展的现实与人类的智慧,在西方历史中,越来越走向一种良性的共同向前迈进的循环。中国的道德思维,由于以“神圣”为依托,而“神圣”的根本特点就是凝固不变,因而中国人的思维便以“尊古”和“坚持”为根本特征,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智慧,也由此几千年都没有丝毫的进展,进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凭借自身文化的力量,也不可能有丝毫的进步。

  因此,理性思维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人类的智慧,开放于世界之中。可见,在人类智慧的历史中,所产生的最大愚蠢,也莫过于对人类的思维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了。假如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毫无羞色的提出,什么不可以讨论,什么不可以讨论,简直就是对人类智慧的羞辱。在世界文明中,由于中国文化对开放性智慧的藐视,使它显得异乎寻常的愚蠢,也使得它的国民心智,依然游离于世界秩序或规律(真实)之外。

  如何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方法就是依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研究与学习模式。逻辑思维是具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白了逻辑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是:

  首先是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后就形成为概念。用获得的概念同已有的样本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的所在,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其次按照解决问题的立场为切入点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即由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具体来说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殊事实应遵循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就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从中发现问题缺失的部分(证据);最后搜寻到缺失的部分(证据)从而证明原先的假设。这就是人们通过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能力活动;

  最后就是判断,判断就是肯定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3366231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只有在据有详实证据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决策作用。缺乏证据的判断只会是一种盲目的冒险活动。

  同时逻辑思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那就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思维也就失去了知识背景而无法进行。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_区别与培养相关文章

1.分析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差异主要表现

2.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区别

3.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关系与区别

4.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里

5.理性思维

6.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7.浅谈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8.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区别

9.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哪些区别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_区别与培养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理性思维,希望能帮助到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如何跳出从众思维_跳出从众思维的方法
    如何跳出从众思维_跳出从众思维的方法

      从众型思维定式是指长期受日常接触的人们的解决问题方法模式的影响,习惯性地模仿和参照别人的一种思维定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跳出

  • 奥数思维_奥数思维数学思维的联系区别
    奥数思维_奥数思维数学思维的联系区别

      学的乐趣在于认识这个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数学对于提升思维能力也有很好的帮助,数学成绩好不好,往往会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下面就是小

  • 思维拓展训练_如何入门如何训练
    思维拓展训练_如何入门如何训练

      思维与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胆量、勇气以及增强其团队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思维

  • 思维导图的作用_作用集锦
    思维导图的作用_作用集锦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思维导图对速读

426884